河北省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10
摘要:生态农业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更是一种体验经济,虽然河北省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发展旅游业优势众多,但目前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正处于初始阶段,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建设不合理、生态产品失真、市场开拓不足、公众生态意识欠缺、旅游六要素缺乏核心竞争力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河北省旅游业的发展。文章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分析了河北省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优势;提出河北省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现状;对策
1 引言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生态农业的发展更被广泛关注。在 2013 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与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四个建设”同等的地位,首次明确提出“五个建设”,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生态文明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生态产业,而生态产业的基础与核心是生态农业,建立农业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亲近自然的生态产业。农业发展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意义深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目前我们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所无法回避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彰显了农业发展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举足轻重的作用 ;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环保工业、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并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014 年 3 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中,指出了河北省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的优势和前景。
本文将在分析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基础上,以河北省为例,对其理论基础进行系统研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建立适合其发展的模式、路径,旨在从理论高度引起人们对河北省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重视,同时也给河北省政府及农业政策研究部门提供理论参考和实际借鉴,真正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共赢。
2 生态农业旅游的特点及发展前景
2.1 生态农业旅游的特点
生态农业旅游,是将农业及旅游业相结合,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利用农村田园景观、农业资源及人文资源、农业的生产模式及经营活动,使得游客享受现代新型农业及生态农业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目的是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见图 1)。
生态农业旅游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生态农业是基础,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前提 ;第二,自然景观与农村文化相融合,回归自然与农业活动参与并存 ;第三,旅游内容随季节、地域的不同而不同 ;第四,兼具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双重效益。
2.2 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前景
生态农业旅游对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促进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同时,对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影响巨大。生态农业旅游的价值远远不止于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为现代都市人们的心灵需求填补了空白。一方面,帮助人们逃离喧嚣紧张的工作环境和重返大自然,带来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另一方面,目前生态旅游局已从过去仅对原始森林、纯自然景观和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扩展到半人半工半自然的生态系统范围,是旅游业与农业的有机结合,引领着旅游业发展的新潮流。随着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态农业旅游已日趋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主流,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3 河北省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
3.1 河北省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现状
河北省是个农业大省,近年来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较为迅速。1994 年秦皇岛集发农业生态观光园区的建设,是河北省旅游农业的起步 ;2003 年河北省旅游农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农业科技观光型、种植型、养殖型、社会生态型即农家乐、资源复合型五大系列产品。以承德县新杖子乡为例:承德县新杖子乡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蒸蒸日上,全乡 10 个村,村村有采摘园,村村有农家院,2013 年,新杖子乡果品产量达 3200 万公斤,年纯收益 1.1 亿元 ;游客接待量达 16.2 万人次,为群众增收 1500 多万元,2013 年全年果品纯收益达到 1.2 亿元,每年四五月份的万亩梨园鲜花怒放,吸引着大量游人前往观赏 [1]。河北省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见表 1。
3.2 河北省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
3.2.1 片面追求利益,生态旅游环境遭到破坏
事实上,旅游是一种体验经济。游客们向往的恰恰是都市中不复存在的独特民俗、民间艺术、农业景观与大自然的清新。新型旅游业的开发是为了更好的利用资源,开辟一条旅游开发—保护—更好开发的良性循环之路,人们之所以向往生态农业旅游,极其关键的一点就是绿色的生态环境、天然的乡土气息,让人们远离都市的污染与喧嚣,寻求一份心灵的宁静。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农业旅游也就丧失了其独特的魅力。生态农业旅游,前提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纯净、透明的生态环境会带给人们悠闲、舒适的感觉,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过度的开采,使得农业生态系统丧失了原有的平衡。一时的利益贪图,带来的损失却是不可估量和难以恢复的 ;与此同时,河北地区的恶劣雾霾天气也让众多游客对河北旅游望而却步。
3.2.2 项目布局结构鲜明,但景区建设呈现单一化、重复化、落后化
河北省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虽然已有一定的时间,但是整体上仍然处于产品开发初级阶段。虽然众多的旅游项目布局结构特点鲜明,一目了然,但是建设却呈现出单一化、重复化、落后化的特点。河北省生态农业旅游项目主要呈现四类特点 :第一,分布于城市郊区的观光、采摘、泡温泉、野味品尝、疗养健身等“农家乐”活动 ;第二,靠近沿海地区的海鲜品尝、垂钓等活动 ;第三,坝上地区草原特色的观光、骑射、文体娱乐、餐饮等活动 ;第四,城市郊区与乡村相结合的特色农业园区的一系列活动 [2]。
目前,各地开展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多以休闲农业和观光旅游为主,出于经济利益的诱惑,以及都市文化、生活及消费方式的冲击,大量农业旅游资源停留于较为粗浅的表面,没有深入挖掘资源特色,更未开展民风民俗、农业科普知识的旅游项目。投资经营管理者似乎更倾向于商业化的发展,虽然大力宣扬生态,事实上生态意识淡薄,生态只存在于表面,缺乏深入的生态理念和生态建设。一些生态景区仅仅是吸引游客回归自然、走进生态景区,旅游项目却局限于果园的参观、采摘,园区内甚至大肆兴建各星级酒店,大量外部资源的进入使得乡土气息被都市气息所掩盖,远远背离了生态平衡,如此不惜破坏生态环境片面追求经济高增长的做法,严重阻碍了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而众多由村民盲目、无组织的自发经营所导致的各地小范围项目重复建设、雷同建设现象层出不穷,不仅不利于全省的旅游业发展,更无法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甚至出现小范围的恶性竞争,严重阻碍了旅游业经济的发展和当地 GDP 的提升。
3.2.3 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低,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失真
所谓旅游产品,包括旅游基础设施、专业的旅游服务、以及可进入性和旅游吸引物。生态农业旅游产品所处的地方大多为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旅游设施不完善,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低,教育水平偏低,接待游客卫生较差,旅游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大多未经过正式的培训,甚至出现宰客、强制兜售产品等现象,综合素质亟待提升 [3]。
河北省旅游产品与周边其他省份的旅游产品存在着较大的雷同,再加之开发深度欠缺、旅游商品档次低、人文景观不集中、宣传力度不大等因素,导致旅游产品缺乏自身特色,客源外流。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各个地区与民族之间多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差异和地方特色,生态农业旅游产品也当如此。然而事实上,旅游产品失真的现象却屡屡存在,究其原因,依然是利益所趋。旅游产品失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各地旅游产品相互模仿,批量生产而缺乏创新,导致众多的旅游产品虽远在千里却几近雷同 ;二是当地一些商家故意将当地农业风俗和旅游产品神秘化,吸引和误导游客的同时,更是对当地文化氛围、民风民俗、特色旅游产品的不尊重,以及对当地历史文化弘扬的制约,更是对民族间、地区间文化交流的阻碍。长此以往,不仅对游客带来负面的身心感受,更阻碍了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地区间、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3.2.4 市场开拓不足,经营管理落后,呈现盲目性和自发性
近年来,河北省旅游产业逐步由过去单一依赖旅游资源转化为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的深层次开发,旅游产品也从过去的单一观光型旅游转化为以观光为主、休闲度假、乡村生态为辅多元化模式,不断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河北省旅游业依然市场开拓不足、经营管理落后。众多经营单位并未进行旅游广告的宣传,也并未与旅行社建立合作,自发而盲目的生态农业旅游市场开发,对于其长远的发展是不利的,科学统筹的市场规划、详细精密的项目测算、具体长远的发展规划仍然是旅游市场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
2014 年河北省旅游总收入 2561.49 亿元,河南省旅游总收入 4366.2 亿元,山西省旅游总收入 2846.5 亿元。可以看出,河北省旅游业与周边省份相比,依然处于劣势地位。在切实深入发展河北省生态农业旅游的前提下,利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利好政策,寻求与周边省份的合作发展,是提升河北省旅游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见表 3)。
3.2.5 公众生态意识水平有待提升
生态农业旅游是一种身心的体验,不仅对景区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也对游客自身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而所谓生态意识,即人们的环保与环境意识,指人们在对环境状况和环境规则了解认知的前提下,融入主观价值观念,从而对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其最终表现是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
目前,河北省生态农业旅游关于游客的生态意识方面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对生态环境的感知程度和关注程度较低,生态意识淡漠,生态科学知识贫乏。调查数据显示,游客在游览的过程当中,乱丢垃圾、随地吐痰、摘折花草、破坏植被、不遵守景区秩序、不爱护公共设施、的人员均占到了 10% 以上,大大影响了导游以及景区人员对游客的满意度,也间接影响到更多的游客对景区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为生态旅游区营造了不和谐的氛围;与此同时,盲目消费、铺张浪费、不勤俭、不低碳的现象也屡屡发生,事实上也是生态意识的缺失所导致。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农业旅游最前提的要求,是进行生态知识的普及和生态意识的提升,从根本上培养游客自觉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游客自身的旅游素质。
3.2.6 旅游六要素缺乏核心竞争力
所谓旅游六要素 [4],是指食、宿、行、游、购、娱。通过对河北省周边五个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游客对于这些景区的满意度并不高,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些景区普遍存在着建设简陋、线路单一、食宿行游购娱雷同的现象。生态农业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生态”和“农业”,而目前众多的旅游经营者并没有对其精髓进行深入了解,既不注重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更不注重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部分经营者甚至一味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不惜破坏景区环境、肆意污染,各种城市化、人工化的痕迹不断显现。要提升旅游竞争力,必须将六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以生态保护才前提,坚持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见图 2)。
6 结语
河北省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丰富的旅游资源、浓厚的燕赵文化、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只要把握优势,解除困境,全面提升旅游竞争力,打造一个健康、快速发展的河北省生态农业旅游体系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代玉洋,白静静,贾兆颖. 河北省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河北农业,2015(26):78~79.
[2]李田,邸明慧,蔡湛. 河北省旅游农业发展研究[J]. 经济论坛,2006(11):17~18.
[3]韩林平. 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 农业经济, 2013(2):29~31.
[4]张攀攀. 福建省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研究[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4):48~50.
[5]吴文智,庄志民. 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 以古村落旅游产品 体验化开发为例[J]. 旅游学刊,2003 (6):66~70.
相关期刊推荐:《农村经济与科技》为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类科技刊物,宣传农村政策、交流工作经验、推广先进技术、传递致富信息、表达基层生产,积极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主要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追踪报道各学科的最新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强化前沿学术交流平台,传播农业适用经济信息。融学术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