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角下的港口能源物流商业模式创新
发布时间:2021-12-06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战略和《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多处强调了发展能源行业的意义和重要性。近年来,政府先后制定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关于能源物流的发展规划,指出要始终秉承“节约、清洁、安全”的发展战略方针,着力推进节约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战略,同时拓展能源国际合作,推进能源科技创新。文中剖析了能源物流的战略内涵及态势,对港口能源物流的商业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针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港口能源物流提出了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能源物流;港口物流;商业模式;“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我国深化与西部、南部大周边地区各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构想,无论是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还是从资源互补来看,深化与周边国家的能源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各地各级政府先后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与能源物流相关的发展规划,对推动我国能源物流深度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然而,我国作为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能源地缘政治形势极其紧张,加之我国能源储备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威胁着国家的能源战略安全,同时也制约着国家能源物流的稳定与持续发展。在能源物流的方法上,FABIOCL等[1]通过在电力系统规划中引入层次分析法,建立能源规划系统,寻找可替代能源以达到节能减排。LiDan等[2]提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不断开发和发展绿色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以提升能源物流效率,促进能源物流快速持续发展。WILSONMungwena等[3]提出利用能源审计,提高能源节能技术来消除不合标准的装备,减少资源的浪费;李学工等[4]对山东半岛能源物流发展创新机制及对策进行了研究;于秋等[5-6]分析了山东能源物流产业布局,提出了相应结构优化的对策及竞争力提升的途径;赵帅等[7]对山东半岛能源物流布局结构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唐源[8]研究了基于能源贸易的口岸城市群协同发展;陈婵婵[9]研究了广东省茂名市能源物流发展情况,提出了发展能源物流基地的对策;周善平[10]研究了依托港口优势,建设舟山能源物流基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学者的研究对能源物流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港口能源物流及其商业模式创新领域的研究仍显不足。
1能源物流战略内涵及态势
1.1“一带一路”内涵概述
文化内涵:“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使用了“丝绸之路”这个词。而“一带一路”倡议使用的正是“丝绸之路”所代表的文化符号和内涵,即和平、友谊、交往和繁荣。
空间内涵:“一带一路”不是一个绝对封闭的系统,它没有绝对的边界;“一带一路”是一个国际区域经济的合作发展网络,所以它是以国家间的合作为主,而不仅仅是相邻国家次区域之间的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涉及到设施之间的互联与互通,特别是建设国际海陆运输大通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经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亚、非和欧洲,乃至更为广阔的地区。
1.2“一带一路”与港口能源物流
能源物流主要包括能源的生产、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及相关的能源物流信息等环节,发展能源物流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地区能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这对促进地区经济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7]。
港口往往是水上运输的起点和终点,因此,港口能源物流就要整合水路、铁路、公路及管道等不同运输方式和运输资源,凭借其强大的集散能力和其在能源物流网络中的核心节点作用,发展成为国家的重要核心物流枢纽。
我国的能源消费量非常大,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以“一带一路”平台作为依托,借助港口物流网络优势资源,有利于实现能源获得渠道的多元化。
1.3我国油气进口物流通道建设态势
对南海的岛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能源困局的末端压力。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油气资源的消费量大大增加,成为世界上油气消费和进口大国。油气可以说被称为中国工业的“血液”,但中国所需近80%的石油需要从中东进口。中国油气进口物流通道建设态势见表1。
2港口能源物流的商业生态环境
2.1港口能源物流的微观生态环境
2.1.1环境生态
产业环境主要是指推动港口能源物流环境要素的成熟度。
1)技术环境。在辐射区内建立能够覆盖全部商流和物流的网络平台,港口才能实现能源物流上中下游成员信息充分互联;建立能够实现能源资源供求信息发布和自动交易功能的港口能源资源交换平台。
2)制度环境。涵盖能源投资、能源贸易、能源融资及税收等方面的双边协定,是推动“一带一路”区域稳定发展的基石。若要实现能源贸易畅通,首先要实现能源物流基础设施之间的互联和互通,包括航空、铁路、公路、海洋、管道、电力输送以及通讯网络等建设。
2.1.2组织生态
能源物流链成员构成主要是指“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成员。包括“一带一路”周边能源国、各能源企业、能源物流企业、运输装备业、信息技术业和金融业等。通过产业链成员的有效合作,最终实现港口能源物流运作管理信息化、港口能源物流技术装备自动化、港口能源物流运营流程智能化和港口能源物流软硬件平台集成化。
2.1.3要素生态
能源生产:立足于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条件,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全方位和多维度地加强国际间合作,以实现开放互通条件下的能源安全;把握能源消费发展趋势,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实现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改革。
能源物流:港口能源物流商业模式将仓储、包装、配送、加工和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要素集成化,采用先进的信息交换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将多种不同运输方式汇集到港口,以便将能源资源转运到海外和内陆等地方去,由此,发挥着转运功能的港口,成为能源物流枢纽节点。
2.1.4监管生态
港口能源物流产业遵循科学布局、全面规划、统一管理的原则,加强对规划实施和港口码头建设的监督检查,拟在总体规划范围以外的建设,应按规定程序报批同意调整总体规划后,方可办理相应的手续。
港口能源物流经营使用情况包括港口能源物流企业规模、经营方式、管理模式、港口码头吞吐量、专业自动化程度、作业工艺、环保状况和建立港口码头经营资料数据库等。
2.2港口能源物流宏观生态环境
港口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设施,一方面是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的窗口和连接点,另一方面也是搭建全球供应链系统的战略支点。但必须厘清港口能源物流的全球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国际政治生态环境、国际经济生态环境、能源外交生态环境、国际地缘生态环境和国际文化生态环境等。
3港口能源物流的地位、结构及存在的问题
3.1港口能源物流的战略地位港口能源物流的战略地位主要体现在:
1)“一带一路”能源物流中港口的枢纽与节点功能不断放大和延展;
2)“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了港口物流设施建设的作用;
3)“一带一路”需要借助港口作为交通中枢连接公路、铁路、管道及航空等运输,真正成为港口能源物流综合运输系统。
3.2港口能源物流链结构
港口能源物流综合节点的成员有油气开采商、油气供应商、油气海运服务商、港口油气储备服务商、油气能源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油气石化生产商、成品油和天然气(LNG)流通商、加油(气)站和油气用户。
3.3港口能源物流链主要存在的问题
1)油气开采商。面临着新能源的调整和日益复杂的国际关系,以及地区能源外交的困扰。
2)油气海运服务商。面临海运科技的日新月异和能源消费的多元化的挑战及压力。
3)港口油气储备服务商。就中外油气港口泊位码头的自动化和现代化,基础设施投资的压力与新能源技术的革命,导致其投资风险加大。
4)油气能源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发展规模有限,不论铁路还是公路运输,能源物流运输资源整合能力弱,导致其安全性低,需要行业资源的优化和重组。
5)油气石化生产商。石油化工产业虽然有民营资本的介入,但是从成品油定价机制来看,市场导向定价相对弱化,无法调动石化生产商的积极性。
6)成品油和天然气(LNG)流通商。油气价格越来越由于竞争主体的多样化门槛变低,网点建设受周边环境影响大。
7)加油(气)站。随着国家对行业的管制、规范、安全预警要求愈来愈高,以及消费需求及环保意识的增强,加油站要向加油、加气及充电等多样化服务转变。
8)油气用户。能源物流的终端是用户,一方面用户需要相对安全、清洁及低风险的能源,另一方面国家政策的导向,对能源未来需求的多元化,用户顾虑相对较多。
4港口能源物流商业模式创新
4.1构建基于区块链的港口能源物流供应链系统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活动创新中的优势在于分布式去中心化、无需信任系统以及不可篡改和加密安全性。港口能源物流链实际上是由油气开采商、供应商、制造加工商、分销商、零售商和客户等多个主体,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来实现相关资源共享的一种多元化、多功能的供应链结构组织。
4.2搭建大数据港口能源物流监管体系
建设港口能源物流风险管控机制,做好能源物流上下游各成员的资信审查,借助大数据技术及其数据库对原油到成品油等产品跟踪、分析,做好能源物流全过程控制,规避国内外市场风险。可运用大数据的数据挖掘、存储、整理及分析等技术特性,实时、准确和有效的监管能源产品在整个物流中的流向和状态。
4.3建立港口能源物流通道管网建设
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有利时机,通过投资和参股等形式,建立能源运输的多元化和多样化通道和物流节点,实行能源供应链全过程综合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依托和发挥港口能源物流基础设施的优势。关键是强化港口能源物流在多种运输方式的转换和对接支点,加强能源物流通道与管网与沿线国内外港口的融合与协同,通过合作运营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从而提升港口在能源物流方面的特殊作用。
4.4强化能源物流的军民深度融合
习近平提出军民技术融合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港口物流的军民融合与其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军事建设中的作用高度契合,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能源物流军民融合一方面更加凸显了港口的地位,另一方面依托港口建立能源物流的军民融合机制,在国内外重大的突发事件做出快捷和高效的应对和反应,尤其是能源急物流和应急调度,构建起能源物流的安全预警机制和军民深度融合下的应急联动系统。
4.5物联网技术下的港口能源物流系统
借助于物联网技术辅助港口能源物流对各类能源物流企业活动的物物相连,在能源物流的节点、链条、环节和流程等方面实现全程可视化、智能化和系统化的管理和监控,以及能源物流不同运输方式的转换和中转上做到无缝对接和协同高效。以提高港口集疏运系统的高效运行速度和提升港口的综合服务管理效率、拓展港口能源物流运营及管理的边界和空间,搭建全球化的能源物流互联网络平台及其商业生态系统。——论文作者:常丽娜1,李学工2
相关期刊推荐:《能源研究与利用》(双月刊)创刊于1988年,由江苏省节能技术服务中心;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江苏省能源研究会主办。本刊主要宣传国家的能源方针和政策;预测能源市场和国际贸易前景;传递国内外的能源信息;介绍能源与节能科学管理及技术的应用研究成果和现场经验;推广节能、节材产品与“四新”成果,为企事业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服务;为国家的能源开发和节约提供决策依据;为广大能源与节能占线的工作者提供交流的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