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医学论文 > 正文

医学生注意力和焦虑程度运动干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2-04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医学生注意力和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将62名医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20)、轻度运动组(n=20,干预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65%左右)、高强度运动组(n=22,干预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85%左右)。比较三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及舒尔特量表测试结果。结果对照组及轻度运动组干预前、后的SAS评分及舒尔特量表测试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强度运动组干预后的SAS评分及舒尔特量表测试结果均优于干预前(P<0.01、P<0.05)。结论心率达到最大心率85%的高强度运动对医学生注意力提升和焦虑程度的改善有显著意义。

医学生注意力和焦虑程度运动干预影响

  关键词:运动干预;医学生;注意力;焦虑

  运动干预不仅可以改善体质,而且目前广泛用于治疗心理问题,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运动干预能对不同人群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产生一定影响[1-2],但针对医学生群体的运动干预研究较少见。当今医学生由于学业负担重、社会竞争激烈,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特别是焦虑程度较正常成年人更高。注意力水平对学生的课堂效率有很大影响,相关文献表明课前的微运动可以改善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度[3],但缺少有关长期运动干预对注意力影响的研究。目前,大学中对于学生主流的运动干预周期一般持续数周至数月,形式多为体育舞蹈、健美操、太极拳、跑步等常见的运动,可结合此类运动进行项目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运动干预在提高医学生注意力和焦虑程度方面的应用可行性,以及具体可行的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公开招募75名自愿进行运动干预的学生。干预前通过问卷对学生运动习惯和身心情况进行调查[4],剔除本身有规律运动习惯的8名学生(每月运动次数超过5次即视为有运动习惯),避免研究对象本身的运动习惯对结果产生影响。确保研究对象无不适合运动的慢性疾病以及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心理疾病[5],最终纳入62名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2名,平均年龄(19.34±0.93);女生30名,平均年龄(19.04±0.97)岁。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0)、轻度运动组(n=20,干预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65%左右)、高强度运动组(n=22,干预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85%左右),根据“HRmax=220-年龄”公式预测研究对象的最大心率[6]。对照组中,男生11名,女生9名;平均年龄为(19.61±0.78)岁。轻度运动组中,男生10名,女生10名;平均年龄为(19.25±1.07)。高强度运动组中,男生11名,女生11名;平均年龄为(19.14±0.89)岁。三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试验周期均为4周,对照组不进行运动干预,试验前、后各收集一次观察指标。运动组在运动过程中为研究对象佩带Polar心率带监测实时心率,以及时调整运动强度。运动组每周进行3次运动干预,每次运动干预时间不少于45min。具体运动方案:每组每次先进行10min的热身活动,然后按照“快走-跑步-慢走”的模式进行30min的运动。高强度运动组为达到规定心率,跑步时长应不少于20min,并根据实时心率适当减少快走和慢走的时间。轻度运动组快走时长不少于15min,开始跑步后根据实时心率控制跑步强度。两组研究对象运动结束后,均进行5min的拉伸放松活动,避免运动损伤。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指标

  比较三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舒尔特量表测试结果。①研究对象在试验开始时和试验结束后填写SAS量表,用以判断焦虑程度的变化;SAS量表广泛应用于焦虑程度的评价[7],评分越高表示焦虑越严重。总分低于50分者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焦虑,61~70分是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②舒尔特量表测试结果。在智能设备上安装5×5格电子舒尔特表用于测试注意力水平,每次测试时生成顺序随机的25个方格,按顺序点击完全部方格后系统会自动计算耗时[8],耗时越短说明注意力越集中。每组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各测一次,每次测量3遍,取最好成绩,避免试验的偶然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軃±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轻度运动组受试学生大部分通过快走即可达到规定心率(最大心率的65%左右),故跑步时长一般不超过10min,且为低强度的慢跑。高强度运动组受试学生通过热身和快走无法达到规定心率(最大心率的85%左右),进入匀速跑后,大部分受试学生能很快达到规定心率。对照组及轻度运动组干预前、后的SAS评分及舒尔特量表测试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高强度运动组干预后的SAS评分及舒尔特量表测试结果均优于干预前(P<0.01、P<0.05)。干预后,高强度运动组的SAS评分及舒尔特量表测试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和轻度运动组(P<0.05)。见表1。

  相关知识推荐: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有哪些

  3讨论

  本研究针对医学生群体,通过直观的运动干预前、后数据比较,表现了在不同运动强度下医学生焦虑程度和注意力水平的变化,为医学生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提供建议。相比其他高校学生,医学生课程繁重,面临着更大的考试和就业压力,若心理压力一直较大,往往会造成焦虑程度的提高和注意力低下,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或失去学习兴趣,也极易产生脑力疲劳[9]。本研究中,干预前三组SAS评分均数明显高于全国正常人常模(29.78),和文献[9]报道一致,反映了医学生的焦虑程度现状。相比于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运动的方法更加简单可行。运动干预可通过促进海马体相关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提高大脑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影响海马体有关神经递质释放量,改善脑结构及调节脑缺血相关因子的表达等途径改善脑功能[10]。

  本研究结果提示,4周的轻度运动干预并不能改善焦虑程度和注意力水平,而高强度运动干预则能明显改善上述两项指标。轻度运动对健康或许有其他好处,但对本研究中的两项指标没有意义,而高强度运动干预则能明显缓解焦虑情绪并提高注意力。综上所述,高强度的运动对焦虑程度和注意力水平均有影响,对焦虑程度的影响最为明显,这可以为医学生课后运动的形式、强度提供指导建议。同时认为医学生日常进行散步、慢跑等低强度运动的意义不大,需要多进行像跑步、骑行、游泳这样的高强度有氧运动[11]。医学生在校时就应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以降低焦虑程度并提高注意力水平。作者:周圣宜 史哲毅 周海园 吕思雨 陈鹏 颜炳

  参考文献:

  [1]毛雪晨.三类运动干预法对男大学生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8,34(5):53-58.

  [3]王春燕,丁兆雄,庄小芳.文化课上的微运动对高师学生课堂注意力影响的试验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9,36(15):69-74.

  [4]于岩,叶玲.北京高职院校学生运动习惯调查研究———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48(11):154,156.

  [6]赵理强,朱荣.运动中最大心率推算公式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13-220.

  [8]项恒,梁曼.中国民航管制学员注意力差异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12):141-145.

  [9]赵菊梅,惠毅博,李万林.某高校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西部医学,2011,23(9):1827-1829.

  [10]张瑞萍,张波,钱帅伟,等.运动干预改善脑学习记忆功能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体育科技,2017,53(2):119-124,138.

  [11]张天虹.运动训练中的若干运动生理学常用指标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3,32(6):37-40,51.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