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经济管理 > 正文

如何发挥事业单位薪酬福利的“全功效”

发布时间:2021-12-02

  当前,社会经济体制在不断地变革和发展,事业单位愈发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能够为职工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但其在福利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自身的发展与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如何完善薪酬福利管理制度是当前事业单位管理建设的重点。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事业单位在职工薪酬福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薪酬福利管理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具体的完善措施。

如何发挥事业单位薪酬福利的“全功效”

  薪酬福利;事业单位;应用

  在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基础内容,能够通过加强薪酬福利建设,激励职工更好地投入工作,进而推动我国公共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事业单位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的薪酬福利体系,导致职工的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难以被激发,进而阻碍事业单位发展。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薪酬福利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薪酬水平整体偏低

  事业单位应确保薪酬比例的合理性。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中,对薪酬福利的构成和其中各项内容的比例设计缺乏合理性,导致薪酬制度不合理。同时,在事业单位薪酬体系不断改革的背景下,职工的薪酬涨幅不大,与一些国有企业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不同事业单位之间的职工在收入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地区之间薪酬福利不平衡的现象十分普遍。

  ●缺乏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职工薪酬普遍比较稳定,同级别职工之间的薪酬差距很小,职工只有通过晋升才能提高薪酬水平。然而,现实情况是,由于受到职级、岗位数量的限制,很多事业单位的职工难以晋升。同时,由于事业单位的薪酬制度主要依据职工职位、在职年限等,薪酬分配不够合理,制度缺乏激励部分,难以公平反映职工对单位的贡献,进而降低其工作的积极性。因此,事业单位在进行岗位薪酬设置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职工实际能力和实际贡献的关注,薪酬分配不能仅论资排辈。

  ●薪酬制度不合理

  事业单位岗位可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但自从事业单位改革之后,工勤岗位人员发展受限,许多事业单位在设置岗位时,主要以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为主。大多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设置较完善,该岗位相对其他岗位的工资上升空间较大。管理岗位主要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在基层事业单位提拔晋升比较困难,县、市级直属的正科级事业单位最高的管理岗位才能设置到管理七级,乡镇级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只能设置到管理八级,管理岗人员晋升压力大,工资增长也受限。传统的事业单位薪酬制度结构已不再适合事业单位的发展,无论是薪酬构成项目,还是薪酬制度都有待更新完善。

  当前,事业单位职工薪酬与聘用关系密切,导致一些职工晋升到高层后,便出现工作积极性严重下降的情况,对工作推诿、扯皮现象也时有发生;而岗位较低的职工即使努力工作,加班加点,薪酬仍然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职工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一些地方的事业单位也没有结合当地的财政情况,按标准要求发放补贴、津贴,导致不同地区事业单位的薪酬差距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薪酬公平原则和按劳分配原则。

  薪酬福利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事业单位职工的薪酬福利主要由基础工资、绩效奖金、岗位津贴等组成。事业单位薪酬制度建设会影响职工的工作服务质量和效率,对此,事业单位需要对薪酬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使其能够提高职工满意度、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完善薪酬福利管理制度建设的相关措施

  ●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

  事业单位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设计薪酬制度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职责,确保每一名职工都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够突出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充分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不断挖掘自身潜能。管理层人员也应及时发现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及时改进。事业单位在制定薪酬制度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鼓励其参与制度的建设,突出体现事业单位的人文关怀,增强薪酬激励的效果。同时,事业单位还要加快推进管理岗位等次晋升制度,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和薪酬增长机制。

  ●用福利增强薪酬的激励性

  事业单位可以参考、借鉴一些先进区域的弹性福利薪酬模式来完善自身的薪酬制度建设工作。事业单位可以从整体的职工薪酬中抽出一部分,投入职工福利项目,使职工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福利内容,这样就可以使薪酬管理体系中的福利更具实际意义、更加多元化,有效提升职工满意度,并控制事业单位支出成本。但是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并没有一套合适的职工福利管理体系,福利的发放也没有取得理想的预期效果,导致这部分资金白白付出。因此,事业单位要不断改革,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薪酬管理模式,降低服务岗位、技术含量较低岗位薪酬的增长速度,以此使事业单位薪酬体系更加公平,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完善绩效考核

  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视,将薪酬制度与绩效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强调薪酬制度的激励性与奖惩性。事业单位开展职工绩效考核,应当从其工作内容、工作能力、工作成果、工作态度等方面展开综合考量。为此,事业单位在制定考核标准时,应当确保考核标准体系的灵活性,针对不同岗位设置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避免对所有部门、所有岗位都使用统一的考核逻辑来进行评价考核。在制定考核制度过程中,事业单位还可以根据岗位责任风险承担情况进行薪酬的合理调整,保证不同岗位的薪酬具有差异性,让职工的付出与所得对等。

  相关论文您还可参考:激励性薪酬,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法宝

  在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制度的实施带有主观色彩,影响了薪酬制度的实施效果。事业单位在对职工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应当与其加强沟通,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帮助指导职工,提高其绩效;另一方面,在沟通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者也可以收集职工的合理意见,及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另外,事业单位在进行职工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也应当将短期目标以及长期目标进行结合,体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以人为本的工作态度。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薪酬福利制度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明确事业单位薪酬福利制度中的各项问题,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激励职工,提高职工对事业单位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推动事业单位整体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论文作者:覃颖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