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农业论文 > 正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融合现状探讨

发布时间:2021-12-02

  摘要:分析了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融合、课程体系的融合、实践平台的融合、参与主体的融合、科研及教学实验等与中试生产的融合、实习实训产品与公司产品的融合的途径。为完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运行模式提供参考。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融合现状探讨

  关键词:专业教育;创新创业;融合;探讨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迫切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以前高校只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在一起很有必要[1,2]。201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进一步实施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创新创业教育[3,4],各级各类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尤为重视,纷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进行大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5~8]。本研究通过对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充分调研,提出完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原则以及运行模式,现分述如下。

  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是相互依托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以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为平台,向学生讲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同时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不能离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需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以专业教育为载体,能进一步强化专业教育[9]。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实践导向,时刻瞄准行业需求,密切学校专业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10]。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富民之道、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合理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既能调动教师参与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平台。实践教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了课程实验、学生实习实训、毕业论文、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机结合,不仅为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人才,而且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专业技能竞赛、社会服务和校企合作的有机结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就业率。

  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集生物学、工学、农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为一体,研究食品的营养健康、工艺设计与社会生产,食品的加工贮藏与食品安全卫生的学科,是连接食品科学与工业工程的重要桥梁。食品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成分,食品学科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性较强,直接服务于经济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课程缺少一些应用的实验课,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目前,一些高校缺少专门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教师对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缺乏认识,在现今的大数据时代,难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部分高校难以满足具有创新创业志愿的大学生对实验设备、活动场所、经费需求,阻碍他们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近年来,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创新创业教育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融合运行模式

  4.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融合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食品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现代食品科学技术,具备食品加工、贮藏以及综合利用的技能,适应于现代食品工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食品的科研、开发、生产经营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现代食品科学技术手段,进行食品的科研、开发、生产经营及管理的能力。两者都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因此,正确把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抓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切实提升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效果。

  4.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融合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融合依靠一套成熟、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实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融合的基本途径。在课程设置时,针对食品行业岗位要求,增设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开设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通识性、专业性、融合性的课程。通过通识性课程对全体学生进行通识教育。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具有代表性的通识性创新创业课程主要有:财务管理、KAB创业基础、SYB创业培训、人力资源、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这些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通过专业性课程对学生进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创新创业打下专业基础;通过融合性课程,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现代食品科学技术手段,进行食品的科研、开发、生产经营及管理。这三类课程分别具有创新创业性质,专业特征及理论联系实际特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要结合本校本专业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相关知识推荐:食品专业毕业生如何投稿核心期刊

  4.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融合

  为了使学生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历练创新创业意志、培养创新能力、获得创业技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要以实践教学平台为依托,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学实验、毕业论文实验,实习、实训、实验技能竞赛等活动相结合,如开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活动、建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学校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供各种硬件支持和技术指导。在不影响必修课的前提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开放性实验课题研究,并设立相关的评比奖励办法和奖励基金,提高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在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把开放性实验课题研究持续进行下去。

  4.4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参与主体的融合

  参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主体是企业工程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和学生。学校要制定相关制度,从学生、教师、企业家3个维度建立管理、考核、奖励制度,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实现3个主体的有机融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要充分吸收既有创新创业能力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人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的各类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必要指导。

  4.5科研成果、实验内容、毕业论文选题、课堂教学与中试生产的融合

  建立合理有效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中试化生产,既能调动教师参与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

  4.6实习实训产品与公司产品的融合探索

  “模拟公司”运作模式,实行自负盈亏,将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实训产品与公司产品融合起来,进行营销,低利润回收生产成本,通过常态化生产,建立“模拟公司”,持续运行,不需要学校增加实习实训投入,在“模拟公司”的常态化运行中提高学生实践和创业能力。

  5结语

  实施以上创新创业教育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融合的运行模式,需要学校系统的顶层设计,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以及各种社会资源的创新创业潜力,使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达到深度融合。作者:余海忠 黄升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