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农业论文 > 正文

基于ELES模型的甘肃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7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常态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能源需求和消耗持续增长。文章以甘肃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为研究对象,探讨甘肃农村居民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变化情况。利用2008~2017年甘肃省统计年鉴数据构建ELES模型,通过边际消费倾向、消费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对甘肃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甘肃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且消费结构由生存型消费转向品质型消费,但仍未改变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局面。根据结论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优化消费结构,提倡居民低碳消费。

基于ELES模型的甘肃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研究

  关键词:甘肃省;消费结构;ELES模型;低碳消费

  “低碳消费”是“低碳经济”的衍生词,低碳经济是个体低碳消费的统称。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国家对环保低碳的关注极高,2017年提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活方式,2018年实施“碳税”政策等,都旨在促进消费者低碳减排行为。农村作为居民生活、生产的主要集聚地,不仅是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场所,也是碳排放的主地区之一[1]。近年来,国家经济增速快,人口数量增加,能源消耗及碳排放扩大趋势明显,加剧了国家能源的供需矛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明显[2-3]。降低居民碳排放量、推行低碳消费行为是引导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创建绿色健康社会的重要措施。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居民消费结构及碳排放等级划分。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品支出额在总消费支出额中所占的比重,能够反映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3]。通常可将居民的消费结构划分八类,即食品烟酒、衣着、居住、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和其他商品及服务类消费。本文以居民的八大类消费所引起的碳排放量为依据,研究甘肃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所引起的碳排放量的变化情况。数据显示,2017年甘肃农村居民人均碳排放量为415.6kg,其中人均电力、汽油和天然气消费量分别为654.3kwh、23.3kg和30.3m3,且呈逐年上涨的趋势。李晨阳(2020)[4]在研究农村居民消费力时发现,农村居民的消费模式多集中于生活必需品类,刚性需求强。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食品烟酒、衣着、居住和交通通讯消费引起的碳排放量相对较大[5]。

  相关知识推荐:写消费观念论文在哪些期刊投稿

  从低碳消费角度考虑,依据消费资料的类别将八类消费品所引起的碳排放等级进行划分。将文教娱乐及服务类、其他商品及服务类两种享受型消费归为低碳消费;将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发展型消费划分为中碳消费;将生存型消费列为高碳消费,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和交通通讯四种消费,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消费结构[6]。利用EViews软件对不同消费结构进行分析计算,研究近十年甘肃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从而判定消费引起的碳排放的变化趋势,引导消费结构转变,提倡绿色消费,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向低碳消费模式转变。

  1.2模型选择与数据来源

  1.2.1模型选择。本文采用的ELES(扩展线性支出模型)是1973年经济学家Liuch在LES(线性支出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提出的一种需求函数模型,可以直接对截面数据进行量化分析,更好地反映出消费结构的数量关系,是当前分析消费结构的成熟模型之一[6]。

  1.2.2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2008~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甘肃发展年鉴》公布的甘肃农村居民八类消费品支出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宏观数据。将甘肃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设为被解释变量Y,将上文提及的八大类消费品分别设为X1~X8,作为解释变量。充分考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利用最小二乘法对αi和βi进行估计,并根据ELES结果对甘肃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表1列举了甘肃农村居民2008~2017年八类消费品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具体情况。

  2农村居民消费的描述性统计

  2.1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2.1.1消费水平分析。近十年全国及甘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存在明显差异,且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明显,尤其在2017年,差距最大,为5356元,低于全国水平39.87%,十年平均低于全国水平43.87%,且有逐年增加的可能;2014年甘肃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低于全国水平37.11%,人均消费支出约减少3111元。近十年平均人均消费减少了2090.2元,低于全国平均人均消费水平的30.38%。甘肃农村居民与全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2.1.2消费结构分析。从宏观角度观察,2017年全国及甘肃农村居民八类人均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差距均在2.03%之间浮动,且甘肃农村居民在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四类消费均高于全国平均消费水平。即使甘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总消费支出均低于全国水平,但平均消费倾向高于全国水平17.87%。从人均角度来看,全国和甘肃农村居民消费在消费结构上都显现出一些明显的相似特征,食品烟酒、居住和交通通信消费占比最大。

  2.2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引起的碳排放现状。基于《甘肃省发展年鉴》中2017年的数据,计算出甘肃省农村居民的各类消费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的占比,食品烟酒、居住和交通通信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占比最高,分别为30.36%、19.45%和12.65%,显然甘肃省农村居民的消费多集中于生活必需品类消费。对比分析可得,2008~2017年食品烟酒消费和居住消费占比居于首位,说明甘肃农村居民的消费重点仍为食品烟酒消费。2017年食品烟酒消费占比30.36%,相比较2008年下降16.81%,说明在十年期间甘肃省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其次,甘肃省农村居民居住消费在这十年占比集中于17.95%,且2017年的居住消费高于十年的平均值,说明甘肃省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没有达到理想水平,因此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属于高碳消费等级,消费结构不合理。

  3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3.1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本文利用EViews软件对2008~2017年甘肃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参数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经检验,X1~X8每个变量所对应的R2普遍在0.9以上,说明甘肃农村居民的各类消费品支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由t值可以看出模型拟合程度较好,说明八类消费品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向显著关系;F值远大于临界值,即X1~X8每个变量都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显著,说明甘肃农村居民的各类消费支出结构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联系紧密。βi值反映居民边际消费需求的特征。结果显示,食品烟酒、居住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大,甘肃农村居民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大。当居民增加1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时,25%用于食品烟酒消费,19%用于居住消费,16%用于交通通讯消费,7%用于衣着消费。数据显示,甘肃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多数用于基本生活消费,即甘肃农村居民高碳消费占比67%,低碳消费仅占17%。可见甘肃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仍属于高碳消费,消费仍以基本生活需求为重,推测甘肃农村经济整体发展较落后。

  3.2价格弹性分析。价格弹性指某一消费品价格发生变动时,该消费品需求量对此反应的灵敏程度,包括自价格弹性和互价格弹性。

  对2008~2017年甘肃农村居民消费进行价格弹性分析,其中对角线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类别消费品需求的自价格弹性,非对角线数字表示互价格弹性。由表4可知,食品烟酒、衣着、居住、医疗保健和其他商品及服务五类消费品的自价格弹性均为负,表明这些消费品需求量与自身价格之间呈负相关;家庭设备、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及服务类消费的自价格弹性为正,表明这三类价格上涨并不会影响其需求量,反映它们都不属于吉芬品。衣着类消费和居住类消费的自价格弹性最小,体现出生活必需品的特征,表明甘肃农村居民对衣着、居住类消费品的价格相对不敏感,需求量并不会随着价格变动而发生较大变化;医疗保健类消费的自价格弹性最大,说明甘肃农村居民对其价格变动最敏感,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其次是文教娱乐类消费品,两者都属于中低碳消费,说明甘肃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逐步向低碳消费模式转变。数据显示,八类消费品的交叉价格弹性均小于1。其中,文娱的交叉价格弹性较大,表明其价格变动对其他消费品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的影响最为显著。同时,家庭设备、交通通讯和文娱价格变动会对其他消费品产生正向影响,即家庭设备、交通通讯和文娱的价格上升不会对其他消费产生挤出效应。

  3.3需求收入弹性分析。需求收入弹性指居民对某消费品的需求会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百分值,通常用Em来表示,当Em<0时,该商品为低档品;当01时,该商品为高档品[7-8]。

  4结论与政策建议

  随着国家政策的号召,居民的绿色环保观念逐渐加强,但依旧存在低碳意识转化率低的问题。从消费总量来看,甘肃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居民的消费品呈现多样化,使消费本身附着的碳排放量也持续增加。从消费比例来看,甘肃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多围绕食品烟酒消费和衣着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占比大,说明甘肃农村居民还未完全改变高碳消费的局面。总体来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成为推动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但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居民消费结构有向中低碳消费结构转变的趋势。

  4.1强化农村居民低碳环保意识,推动低碳消费文化的普及。消费意识影响消费行为,农民作为农村消费的主体,是推行低碳消费的关键。碳消费意识的提高主要在于政府部门的长期宣传。因此,一方面通过多种媒介对低碳消费行为进行宣传,影响并鼓励农居民采用绿色健康的消费方式,主动接受低碳消费模式;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村青少年低碳知识的教育力度,使其从小就树立低碳消费观念,使低碳消费成为一种消费习惯;积极推动低碳消费文化的普及,使低碳消费成为一种习惯。

  4.2优化消费结构和过程,完善低碳消费激励政策。消费结构低碳化是实现健康生活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积极挖掘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的减排潜力,缓解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带来的碳排放压力。例如,低碳饮食:多选取天然绿色食品作为原材料,平衡膳食,加大对蛋白质的摄入量;交通节能: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增加城乡、乡镇公交车的投入,共享单车的普及和使用[9];积极完善低碳消费的奖励惩罚机制,以上海市利用财务惩罚强制实施垃圾分类并取得良好效果为例,逐步推广并建立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积极探索引领居民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提倡适度消费,使农村居民消费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论文作者:邵月花,谈存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