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毕摩剪纸艺术看彝族的信仰世界
发布时间:2021-11-16
摘 要:毕摩剪纸艺术是彝族原始宗教中一种传承文化记忆的象征符号,也是毕摩与祖先、神灵、鬼魂进行沟通的媒介。在彝族原始宗教的一些祭仪中,毕摩以不同的剪纸艺术来代替各种祭物祭献及各种神灵、鬼神,显现出毕摩剪纸艺术独特的功用。文章通过对不同仪式中的毕摩剪纸艺术进行分析,挖掘蕴含在毕摩剪纸艺术背后的文化记忆和精神世界,探寻彝族信仰,包括民俗信仰、宗教观念和思维方式等,对丰富彝族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艺术乃至了解整个民族精神和情感有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毕摩;剪纸艺术;彝族;信仰世界
一 毕摩剪纸艺术及其来源
我国剪纸艺术可以追溯到雕镂工艺的发展,但真正剪纸艺术的出现肯定是纸的发明后。汉代纸的发明促使雕镂技术开始以纸张为材质,使得剪纸艺术逐步发展,逐渐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而相对比较封闭的少数民族,纸张传入稍晚,且对当时来说纸的价格比较昂贵,所以剪纸艺术的传入和发展则相对晚一些。
纵观彝族剪纸艺术,虽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用途广泛,但剪纸艺术何时传入彝族地区,因彝汉文献中没有确切的记载,难于稽考。但从一些留存下来的关于彝族剪纸艺术的民间故事中我们可以推想,在封闭落后的彝族社会,要想获得纸张,必到较为繁荣的城镇,以白银或者用以物易物如鸦片、皮张等与汉族商人进行交易。彝族与其他一些民族可能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同,或民族间社会发育程度及经济基础的差异,并传统文化习俗造成的艺术审美不同的影响,剪纸艺术在彝族中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功能和意象的东西,属于彝族宗教仪式中的一种祭物,是一种文化载体和象征符号,而不是像汉族那样主要作为审美观赏娱乐的艺术形式。[1]
剪纸艺术在每个民族中表现形式不一,且作用也有所差异,如果想要探讨宗教仪式方面的剪纸艺术则应先探讨宗教信仰。世界上大多民族早期几乎都有过宗教信仰或巫术行为,我国早期各民族大多都信仰多神崇拜或原始宗教,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很多宗教节祭和民俗节庆活动。如汉族节日习俗“人日”,就是宗教观念和生命崇拜观念的体现,其中涉及的巫术道具——“人胜”就是作为驱鬼镇邪、求吉避祸的文化符号,直接运用于各种招魂、祭祖、祈福习俗活动中;满族剪纸艺术之一的女神群像“姥媳人”,源于萨满教的原始宗教信仰;土家族、布依族等也用剪小人来进行“求子”仪式,通过人形剪纸来进行求育护生,这些都是一种巫术信仰的体现。[2]彝族毕摩在做原始宗教法事时,用纸剪出来的各种自然万物、生活用品等各种图案作品也是有着特殊意义的艺术符号,同样起着巫术作用。凉山彝族毕摩剪纸艺术都是由主持仪式的毕摩剪出来,其剪纸作品与毕摩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彝族巫术剪纸是在毕摩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 不同仪式中的毕摩剪纸艺术作品
彝族原始宗教祭祀和民俗祭仪作为彝族表现宗教信仰文化,也是凝聚情感记忆的体现,并是最能体现彝族精神世界的承载物,而在彝族原始宗教祭祀和民俗祭仪上出现的毕摩剪纸艺术也是反映彝族原始宗教文化记忆的文化载体。“剪纸祭鬼神”说明了毕摩剪纸艺术的功用,毕摩剪纸艺术在送祖灵、送神、送鬼等仪式是奉祀、祈求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寄托着彝族内心的愿望。在凉山彝族民间,特别是以下三种仪式上会用到大量的剪纸艺术作品:送祖灵仪式、送风湿病鬼仪式和送癞鬼仪式。[3]透过这些不同原始宗教奉祀仪式中毕摩剪纸艺术作品的不同图案,捕捉不同事物的个性特征,就能够看出凉山彝族的信仰世界。
(一)送祖灵仪式中的毕摩剪纸艺术
送祖灵仪式,凉山彝族称“尼木措毕”,是凉山彝族家族乃至民间社会中最大型、最为隆重的送祖祭灵活动。[4]彝族认为人的灵魂一旦离开身体就会受苦受难,所以要举行送祖灵仪式将亡者灵魂送归祖界,这样亡灵就会到彼岸祖灵世界,与历代祖灵生活在一起,并且其乐融融,还能保佑子孙平安幸福、繁荣兴旺。这个仪式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程序也很复杂,是彝族原始宗教仪式中极具代表性,用到物品最多、声势最浩大、举办难度最高的仪式。送祖灵仪式中的剪纸,彝语称作“巧伙捏”,[5]涉及到的剪纸艺术丰富多样,一般包括自然物如日月、指路魂归道、泉水等;动物类如羊角、牛角、猪蹄、白公鸡、猫等;生活用品如盔甲、鸡蛋、路标、荷包、梳子、领牌、木勺等,这些剪纸艺术涵盖和囊括了彝族生活的方方面面领域,真实地反映了凉山彝族社会生产生活。[6]这些剪纸艺术在送祖灵仪式中并非全都一一用到。但一般情况下,两条指路魂归道、白公鸡、猫是必剪必用不可的图案。因为这三类剪纸艺术在彝族思想观念中有着特殊的含义,两条指路魂归道,分别指亡魂指路道和生魂回归路道。亡魂指路道是送祖灵回到祖界的道路,生魂回归路道是子孙生魂返家的道路;白公鸡作为提醒人们早起的工具,具有先知先觉及预晓的功能;猫作为昼伏夜出的动物,能够在夜晚为祖灵进行守灵。除了这三种剪纸艺术,还会有一些根据仪式规模而定的剪纸艺术。如为社会地位赫赫的人做送祖灵仪式,以“牛”来祭奠亡灵,且会使用日月两种剪纸艺术。因为日月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只有有钱有权的人才能享有。若用其他动物图案则就不能用到日月这两种剪纸艺术。除此,毕摩剪纸艺术用于原始宗教祭祀和民俗祭仪上,因性别不同而所用的剪纸艺术,也泾渭分明,如荷包、梳子之类剪纸艺术都用于女性为对象的送祖灵仪式上,而盔甲大多用于男性为对象的送祖灵仪式上。
相关知识推荐:艺术设计可以申请什么职称
不论延请何毕摩来主持送祖灵仪式,都必须用剪纸艺术,并其工艺技术也比较讲究,需要毕摩仔细修剪。所以,在送祖灵仪式上所用的剪纸艺术也是彝族传统信仰和生活方式的最佳映射。
(二)送风湿鬼仪式中的毕摩剪纸艺术
送风湿鬼仪式,凉山彝族称“丝尔寄”。凉山彝族大多居于深山密林的自然环境中,极易患风湿病,面对这样的病症无能为力,所以举行这个送风湿鬼仪式。当然在这个仪式上,并不是所有毕摩都会用到剪纸艺术,用不用、用多少、用哪些都取决于毕摩的习惯。从彝族毕摩在送风湿鬼仪式中的剪纸艺术来看,与送祖灵仪式不同,送祖仪式中的剪纸是送祖灵的,因此需要仔细修剪,而送风湿鬼仪式和后面探讨都是送鬼神仪式,所以对剪纸艺术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也没有较复杂的图案,只需简单剪描出一些形态就即可。剪纸材质颜色方面也不是白棉纸,而是彩色绵纸,也不要求特定的色彩,只要彩色即可。但由于彩色的剪纸艺术一般在彝族地区很少使用,所以是否使用也要取决于毕摩的习惯。送风湿鬼仪式上剪纸鬼图形方面比较单一,也不像送祖灵仪式那样丰富,几乎没有现实生活图案指代。一般情况下只会剪一些花纹,具体哪种花纹也是取决于每个毕摩的做法。
(三)送癞鬼仪式中的毕摩剪纸艺术
“癞”,主要是泛指皮肤病,也特指麻风病。彝族驱癞仪式叫“粗寄”,主要是防治或祛除麻风病。麻风病在彝族社会中是最具危害性的一类疾病,由于生产生活环境条件较为恶劣,很多时候他们无法治愈麻风病,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就会举行送癞鬼仪式。在送癞鬼仪式中用到的剪纸艺术或布条,彝族统称“彩纸”。[7]在送癞鬼仪式上所使用的剪纸艺术及其数量也没有具体的规定,但是以下这几种剪纸艺术是必须使用的,如日、月、星、闪电、云层等。这些剪纸艺术很明显与天象有关。举凡彝族涉及到生死都与上天联系起来,也就是包含日、月、星等。颜色方面也严格的规定,如必须要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彝族传统观念认为,麻风病是上天降临的疾病,而红、黄、蓝三种颜色分别代表上天的“脾气”,红色表征雷电,黄色表征光,蓝色表征闪电,并雷鸣闪电就是噩耗的象征。红、黄、蓝三种颜色剪纸艺术就是送癞鬼的作用,并示对癞鬼进行哄骗且恐吓、驱除。
由此可看出,凉山彝族送风湿鬼仪式和送癞鬼仪式是属于送鬼仪式,在这样的仪式中毕摩剪纸艺术也相对随意和粗糙,涉及到的剪纸艺术及其内容也比较简单,主要以诱导、诓骗、恐吓、驱逐鬼神为目的。但是送祖灵仪式就比较特殊,一方面这类仪式的大型程度也决定了毕摩剪纸艺术的复杂丰富,不仅包括生产生活用品图案,还有自然景观以及在送祖过程中会出现的有关图形内容。另一方面,这类仪式对毕摩剪纸技艺也有较高的要求,不仅延请剪纸技艺高超的毕摩,还要求毕摩在剪纸时细心、精准。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毕摩在剪纸过程中还需注意,在不同的原始宗教祭祀和民俗祭仪式上剪纸艺术及其数量不同,而且同一种仪式但因毕摩不同而剪纸艺术类型也有差异。然而,原始宗教祭祀和民俗祭仪式上所用的剪纸艺术作品,都由毕摩亲自操作,并使用的工具也只有剪刀,没有其他剪纸工具。其剪纸作品也不是在装饰,而是仅仅替代原始宗教祭祀和民俗祭仪上某些祭品或祭物,并以这些内容较单一、偏向写实的剪纸艺术形式来表现某些祭品或祭物的真正意蕴。根本不像汉族剪纸艺术那样大量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进行剪描,而是紧紧抓住物体的具体特征或某些主要特征进行剪描,以达到替代原始宗教祭祀和民俗祭仪上所需物的作用。
三 毕摩剪纸艺术中体现的彝族信仰世界
彝族毕摩剪纸艺术是彝族原始宗教祭祀和民俗祭仪活动中神秘且特殊的文化事象,其主要目的是表达彝族的一种情感寄托和精神愿望。毕摩剪纸艺术既是原始宗教祭祀和民俗祭仪上代表祭品或祭物的一种载体,又是传统文化和精神信仰的承载物。所以,通过毕摩剪纸艺术,也反映出彝族的信仰世界。
(一)自然崇拜
彝族原始宗教信仰在他们人类社会初期已有雏形,完善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盛行原始父系社会时期。但当时社会生产力低下,社会发展较为缓慢,彝族先民无法正确认识和解释自然现象,更没有能力征服和改造自然,对自然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膜拜心态,认为一切自然物都具有意志和超自然本身的神力。因而彝族先民只是本能地顺应自然,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不能正确认识和解释并认知自然规律,特别是当发生一些自然灾害时更是显得不知所措,于是就把神圣地认为自然界是有神力的,由此产生了自然崇拜。[8]自然崇拜是彝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核心部分。[9]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自然崇拜渗透在彝族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领域。在原始宗教祭祀和民俗祭仪中,毕摩剪纸艺术与自然崇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赋予了宗教剪纸文化内涵,同时通过这些剪纸艺术形式来反映彝族先民对自然界的崇拜和敬畏。
毕摩剪纸艺术源于与之密切相关的自然物,每种剪纸艺术背后都赋予了不同的特定文化意蕴。毕摩剪纸艺术中的太阳图案就是毕摩剪纸艺术作品中最为典型、最常用的图案之一。彝族视太阳为万物之根本,是万神之主,是生命的源泉,以太阳为剪纸艺术作原始宗教祭祀和民俗祭仪上也是表达彝族对太阳的崇拜和敬畏之心。同样,毕摩剪纸艺术中十分常见的月、星等也是彝族对自然崇拜的具体体现。天上日月星辰与彝族生存发展以及人的生老病死联系在一起,甚至把它们三者当作一个人人生中的三姐妹。在彝族思想意识中,人的一生,无论生与死都是与大自然、与天地、与日月密切相关。并进一步认为,日月星辰不仅有思想意识,还有超它们自身的神力,所以彝族崇拜日月星辰的心理也反映了他们自然崇拜的观念,以及对人的生死和自然之间关系的认知,这是彝族信仰世界中根深蒂固的意识观念。除此,毕摩剪纸艺术也同彝族的各种自然神话文化有关,如送祖灵仪式中的剪纸艺术与彝族对日月更迭、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的认识;送癞鬼仪式中的剪纸艺术与彝族关于天空“发怒”,表现风雨雷电,降临灾害、瘟疫疾病的认识。
(二)祖先崇拜
彝族原始宗教是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祖先崇拜也是彝族重视血缘、家支灵魂归属的体现。[10]如前述,送祖灵仪式的规模,我们也能看到彝族对祖先的虔诚崇拜。毕摩剪纸艺术所体现的彝族信仰也主要是送祖灵仪式中的毕摩剪纸艺术。在送祖灵仪式中对剪纸艺术及其数量和精致程度都是比较严苛的要求,送祖灵仪式中并必由白公鸡进行神明裁判,由夜猫守灵,并有专门送祖灵的道路等,与送鬼仪式上剪纸艺术的随意性不同,在送祖灵仪式中所有的剪纸艺术都必不可少,都要安排到位,这些都源于彝族对祖先的虔诚崇拜,让亡灵有最好的归宿——回到祖界,以便享受子孙的献祭,同时也保佑子孙后代幸福安康。通过毕摩的这些剪纸艺术,我们既能看到彝族对祖先崇拜的重视,也体现了祖先崇拜的现实意义和作用。一方面是自我的心理需求和满足,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家族的发展繁衍,增强了族群凝聚力。
(三)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是原始宗教的一种古老的形式,是族群文化的标志和徽号,是一个民族意识形态和思维观念的一种具体体现。[11]远古时期的彝族先民通过图腾认识和感知现实世界,图腾是彝族的一种精神寄托,也会通过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和民俗祭仪去膜拜图腾。在毕摩剪纸艺术中也体现了彝族图腾崇拜。第一,动物崇拜,如羊、牛、鸡等,但有时并不会整个动物身体都剪描出来,只剪描动物身体的某此部分来代表整个动物,如羊角、牛角等。在送祖灵仪式上,羊角就指代整只羊,牛角指代整头牛,以部分代表整体。另外,虎虽在毕摩剪纸艺术中很少见到,但在传统服饰上很广泛,把虎图腾设计剪纸艺术,绣在自己衣帽鞋包等物品上,以示本民族对“虎”传世神的敬仰。[12]第二,竹崇拜,彝族在原始宗教祭祀和民俗祭仪中毕摩也会剪竹篱笆、竹竿等图案,两者功用基本一致,在某些原始宗教祭祀和民俗祭仪中二选一即可。彝族为什么要将竹运用在剪纸艺术呢?彝族先民认为,竹图腾是图腾崇拜最原始的崇拜,是始祖,本质是生殖崇拜,用“竹”来保佑整个家族的兴旺,让后代繁衍更多的子孙。第三,火崇拜,彝族自称是火的民族,认为火具有神奇的魔力,可以帮助人们驱除磨难,给人们带来好运。彝族把对火的崇拜延续到毕摩剪纸艺术中,如一些火焰纹、火石纹和火镰纹的剪纸艺术,但一般情况下是否会用到代表“火”的剪纸艺术却没有明确的要求,并取决于毕摩的习惯。
综上,彝族图腾崇拜在毕摩剪纸艺术中的反映,毕摩剪纸艺术中蕴含的图腾崇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彝族精神、性格、品质等特征。
四 结论
彝族毕摩剪纸艺术虽以朴实无华的手法创作出来的,但它反映了彝族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深厚的心理意识。彝族毕摩剪纸艺术是彝族早期原始宗教生活的产物,也是彝族独特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简单、粗糙、细微,甚至拙劣,但给人们展现了彝族原始宗教文化中具有的艺术魅力。通过彝族毕摩剪纸艺术的分析,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彝族艺术文化的丰富多样,也认识到了彝族文化底蕴的深厚,也了解到了彝族传统思想意识和信仰文化的独特,并且为研究彝族民间信仰提供丰富、翔实、鲜活的资料,对丰富发展彝族民间文化艺术起到了重要作用。——论文作者:熊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