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因素
发布时间:2021-11-15
微生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按照其对人类的影响分为有益菌和有害菌两种。微生物应用自己的生存方式进入到动物体内,成为机体内的功能性物质。在对动物的微生物研究中,发现反刍动物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最多也最为复杂,微生物是反刍动物生存的保障。近几年人们发现单胃动物肠道内的微生物也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在改善动物消化吸收、生理结构完整和免疫防护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对人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发现,其基因的总数量是人类基因的100倍以上。宿主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这种相互作用影响宿主机体的生理状态,不仅直接影响微生物在肠道内的生存和定型,而且影响微生物的繁殖数量。同时,肠道微生物也参与宿主的肠道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宿主的生理代谢。像肠道有益菌支链梭菌可以促进胆红素转化为尿胆碱原。双歧杆菌和乳酸菌能够将营养物质中的大分子物质进行降解,其降解的主要产物脂肪酸是宿主主要营养物质,同时也是肠道上皮细胞和其他微生物的能量底物。肠道的微生物还具有生物修复的能力,能够对肠道的血管和上皮组织进行修复[1]。本文对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结合近年来鸡肠道微生物研究的成果,提出保持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稳定的措施。
1鸡肠道微生物的特点
动物的肠道具有良好的营养物质和抵御外源病毒侵害的能力,所以其成为了微生物寄生的最佳生存场所,在对肠道微生物进行研究中发现,其形成与动物的进化密不可分。有学者对鸡的肠道微生物按照不同部位进行了分析发现,鸡肠道微生物基因达到904万个。通过对鸡肠道微生物的报道可以看出,虽然鸡小肠和大肠的均含有多种微生物,但是微生物的数量却不同,大肠中的微生物总量多于小肠,其多样性也多于小肠。这主要是由于小肠的pH值低,微生物生长定植受到酸性因素的影响较大。另有学者研究发现小肠中乳酸菌是优势菌属,其次是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在对回肠内的微生物区系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乳酸菌数量最多,占75%,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总量占25%。对鸡盲肠内的细菌进行研究,发现其乳酸菌,厌氧杆菌属,梭菌,双歧杆菌等具有厌氧生存能力的细菌较多。
2影响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因素
2.1鸡的生长阶段因素
动物在生长过程中为了获得最有利的生成条件,其成长过程中会选择性的构建自身的防疫体系,微生物作为疾病防御第一道生理屏障,在机体内如果构成不合理会直接造成宿主难以长期生存。能获得有利生存条件的宿主,它的肠道内的微生物区系都是结构稳定且组成合理的。在对新生雏鸡肠道微生物研究发现出生4h内仅有少量的厚壁菌门的微生物定植在小肠内。在跟踪研究了7~42日龄肉鸡肠道内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变化情况,发现肉鸡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有明显的时间变化规律,在众多微生物中,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始终是优势菌群,其中回肠中厚壁菌门数量最多、增长最快,是第一优势菌,拟杆菌门成为盲肠第二优势菌群,而变形菌门数量逐渐下降。另有研究发现,鸡的小肠道微生物在7日龄后进入稳定期,乳酸菌成为优势菌群,大肠中的微生物在28日龄左右才逐渐稳定,其菌系在14~28日龄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快速定植,28d后双歧杆菌等厌氧菌快速繁殖,并成为优势菌群。鸡肠道微生物菌群在肠道发育完成后微生物群也会趋于稳定[2]。
2.2鸡的营养供给因素
微生物在肠道内生存需要摄取部分饲料营养物质,所以饲料中的营养素的含量对微生物的存活具有重要作用。在对日粮纤维对盲肠微生物定植规律的影响发现,随着纤维素水平的提高,鸡盲肠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显著增加,特别是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梭菌、普雷沃菌,因为碳水化合物被大量降解,使肠道内的pH值降低,抑制了对酸性敏感的有害菌。分析原因还发现纤维素刺激肠道的蠕动能力,增加了食物的流动速度,减少了有害菌的定植几率。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是微生物的重要营养物质,鸡日粮中增加脂肪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发现脂肪含量的增加会增加肠道内产气荚膜梭菌的含量。由于产气荚膜梭菌生长繁殖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在鸡采食饲料后其营养物质被产气荚膜梭菌大量占用,减少鸡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同时它还可破坏肠道上皮细胞,严重影响鸡的消化吸收功能。另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对产气荚膜梭菌的影响不同。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相比,更加有利于鸡肠道内产气荚膜梭菌含量的增加,这是因为动物蛋白中蛋氨酸量高于植物蛋白,蛋氨酸是产气荚膜梭菌生长时必需的营养物质。
2.3饲料添加剂因素
微生物添加剂是饲料的添加剂的主要种类,在对微生物添加剂研究中发现,适当的添加有益菌可以提高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提高动物的健康程度。有学者对不同日龄的肉仔鸡盲肠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数量进行检测,发现在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显著提高肉仔鸡盲肠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另有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酸味剂可以显著增加28日龄肉鸡盲肠中乳酸菌的数量,从而显著抑制大肠杆菌数量的增加。这是因为酸化剂降低了消化道内的pH值,破坏了有害细菌的生存环境,达到了抗菌作用。在饲料中使用大环内酯类添加剂可用于预防球虫病,其会破坏肠道内的菌群平衡,这主要是因为大环内酯类药物能直接杀死有益菌,同时破坏肠道的膜结构,造成细菌的定植率降低。
2.4饲养环境因素
饲养环境中的环境温湿度能直接影响鸡的生理调节机制,在过高温度,鸡体通过生理调节可降低鸡的采食量,在采食量下降的情况下有益微生物的含量下降,破坏了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同时高温还影响肠黏膜的通透性,因此,高温易引起鸡的肠道炎症及降低生产性能。动物肠道的微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据研究表明,其肠道的微生物主要是来源于环境中的微生物,通过在体内的竞争和选择逐渐形成稳定的区系[3]。但如果家禽的粪便污染,非常规的微生物在环境中滋生,新滋生的微生物进入消化道内就会打破原有的微生物区系的平衡结构。有研究表明,在实际生产中,必须经常更换垫料,因为重复使用的垫料中易滋生有害菌,极易引起鸡肠道的炎性反应。另外,不同的养殖方式对鸡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多样性也有明显影响,如笼养与散养方式对鸡肠道中所形成的微生物菌群结构有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散养条件下鸡接触的环境多变,可采食不同的食物,所接触的微生物菌群种类及结构也不同,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肠道微生物环境。
相关知识推荐:微生物类论文投稿成功经验
3小结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发展,人们开始深入研究鸡肠道微生物特性,研究出了鸡宏基因组技术,并证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日龄、饲粮成分、饲料添加剂、环境条件等。但微生物对机体的生理生化、组织营养代谢、遗传信息表达的研究很少,所以鸡肠道微生物的生理功能的研究是以后研究的热点。——论文作者:郝思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