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国成人肥胖、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7

  [摘要]目的评价体重指数(BMI)、腰围(WC)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的影响,为制定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随机抽取参加健康体检的20~80岁成年人共计79012名,测量其身高、体重、WC、血压和空腹血糖水平,计算不同BMI、WC水平下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肥胖、中心性肥胖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的影响。结果肥胖、中心性肥胖程度与高血压和糖尿病呈剂量反应关系。BMI每增加一个标准差,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均增加1.7倍;WC每增加一个标准差,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分别增加1.7和2.0倍。当BMI由正常增加至≥30.0kg/m2、WC由正常增加至中心性肥胖,年龄较轻者和女性发生两种慢性病的风险较大,并且糖尿病患病风险随BMI、WC增长而增加的速度高于高血压。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超重、肥胖人群中合并中心性肥胖者的慢性病患病率普遍较高,WC与BMI联用能够更加有效地筛选慢性病高危人群。结论肥胖、中心性肥胖会增加慢性病的患病风险,应通过多种预防和治疗手段遏制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成人肥胖、中心性肥胖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关键词]肥胖症;人体质量指数;腰围;高血压;糖尿病;危险因素

  过去10年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呈显著增加趋势,目前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3.5%,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1.6%,保守估计中国有3亿高血压患者和1亿糖尿病患者,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国人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3]。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4-6],体重指数(BMI)每增加一个标准差,亚洲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1.55~1.68倍,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52~1.59倍[7-8]。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体内脂肪分布特别是腹部脂肪蓄积与心血管疾病及胰岛素抵抗具有更高的相关性,腰围(WC)作为腹部脂肪的评价指标在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方面比BMI具有更高的价值[9-10]。但既往研究大多为小样本,人群以社区为基础或以医院患者为基础,而对不同来源人群的调查更有利于深刻了解慢性病的流行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体检人群是一个相对健康的群体,且社会经济水平和健康意识相对较高,本研究基于大样本的体检人群分析了中国成人肥胖、中心性肥胖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的影响,旨在为制定肥胖和相关慢性病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兼顾调查样本的代表性、经济性及可行性等原则,采用立意抽样的方法选取中国北方和南方地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体检中心,以2009年1月-2009年12月全年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目标人群。排除年龄、性别、身高、体重、WC、血压、血糖等关键信息缺失者,并排除患有严重疾病者、严重精神疾病者以及孕妇,最终共纳入研究对象79012名,年龄20~80岁,其中男性48171名,女性30841名。

  1.2测量指标体格指标:包括身高、体重、WC及血压。身高、体重按照标准人体测量法进行测量,读数准确到0.1cm和0.1kg;WC取两侧髋骨上缘至肋骨下缘之中间点,在平静呼气时测量,读数准确至0.1cm;血压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安静坐位右上臂肱动脉血压。血液指标: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取血清,4000r/min离心8min,采用比色法检测血糖,各中心实验室均按照标准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

  1.3诊断标准根据亚太地区肥胖诊断标准,定义BMI<18.5kg/m2为低体重,18.5kg/m2≤BMI<22.9kg/m2为正常,23.0kg/m2≤BMI<24.9kg/m2为超重,25.0kg/m2≤BMI<29.9kg/m2为肥胖1级,BMI≥30.0kg/m2为肥胖2级;男性WC≥90cm和女性≥85cm定义为中心性肥胖,85cm≤男性WC<90cm和80cm≤女性WC<85cm定义为中心性肥胖前期;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服降压药2周以上者定义为高血压;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定义为糖尿病[11-14]。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研究对象中有34.2%(27489例)为正常体重,23.4%(18519例)处于超重状态,33.8%(26745例)为肥胖1级,4.3%(3394例)为肥胖2级。男性中大部分处于肥胖1级(43.8%),女性中大部分处于正常体重(52.2%)。随肥胖程度的增加,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和WC水平均逐渐升高。吸烟、饮酒的比例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分别从低体重者的11.6%和3.8%上升到肥胖2级者的30.0%和20.0%(表1)。

  2.2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无论男性、女性还是全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随BMI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普遍高于女性,但随着BMI增加,性别差异逐渐缩小,女性达到肥胖2级时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男性(表2)。

  2.3WC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无论男性、女性还是全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随WC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在WC正常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普遍高于女性,但达到中心性肥胖时,女性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普遍高于男性,女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随BMI增加而升高的速度超过男性(表3)。

  2.4BMI、WC协同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超重、肥胖人群中合并中心性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男、女性单纯中心性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单纯超重、肥胖者。男性超重、肥胖人群中合并中心性肥胖者的糖尿病患病率最高,女性单纯中心性肥胖者的糖尿病患病率最高;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单纯中心性肥胖者的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单纯超重、肥胖者(表4)。

  2.5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随BMI、WC的增长幅度当BMI由正常增至肥胖2级时,研究对象高血压的患病率增长4.2倍,糖尿病的患病率增长5.9倍。年龄越小,增幅越高,且女性的增幅明显高于男性。随BMI增加吸烟者的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增加3.2倍和2.8倍,饮酒者分别增加2.3倍和3.8倍(表5)。当WC由正常增至中心性肥胖时,研究对象高血压的患病率增加2.0倍,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3.8倍。同样,年龄越小,增加的倍数越高,且女性的增幅明显高于男性。随WC增加,吸烟者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增加1.4倍和2.1倍,饮酒者分别增加1.0倍和2.4倍(表6)。

  2.6危险因素分析BMI每增加一个标准差,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均增加1.7倍。与正常体重相比,肥胖程度与高血压、糖尿病呈现剂量反应关系,超重、肥胖1级、肥胖2级患高血压的OR值分别为1.8(95%CI1.7~1.9)、2.9(95%CI2.7~3.0)和5.8(95%CI5.3~6.4),患糖尿病的OR值分别为1.9(95%CI1.7~2.2)、2.9(95%CI2.6~3.2)和5.5(95%CI4.7~6.4)。WC每增加一个标准差,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分别增加1.7和2.0倍。与正常WC相比,中心性肥胖前期、中心性肥胖者患高血压的OR值分别为1.8(95%CI1.7~1.9)和2.5(95%CI2.4~2.6),患糖尿病的OR值分别为2.0(95%CI1.8~2.3)和3.4(95%CI3.1~3.7,表7)。

  相关论文推荐:代谢组学在肥胖症中的研究进展

  3讨论

  大量研究证实,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密切相关,中心性肥胖症患者具有更高的患病风险[9,15]。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不仅是发达国家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原因,也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卫生问题,其中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8,16]。本研究在体检人群中利用较大样本量探索肥胖、中心性肥胖对两种慢性病的影响,结果显示肥胖程度与高血压和糖尿病具有强相关性,按照亚太地区肥胖的诊断标准,肥胖1级时发生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均为正常体重的2.9倍,到肥胖2级时其风险则增至5.8倍和5.5倍。国外研究显示,随BMI升高,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逐渐升高,当BMI≥40kg/m2时,两种慢性病的患病率可达52%和14%[17]。两项美国全国性的调查(SHIELD和NHANES)同样发现了类似的线性关系,当BMI≥40kg/m2时,高血压患病率分别增加至49%和51%,糖尿病(包括1型和2型)患病率增加至25%和27%[18]。本研究中当BMI≥30.0kg/m2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47.7%和11.7%,说明在中国人群中较低水平的BMI即可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产生较大影响。

  肥胖是高血压和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体重每增加10kg,收缩压就上升3.0mmHg,舒张压上升2.3mmHg,可增加12%冠心病和24%脑卒中的患病风险[19]。但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随肥胖增加的程度在不同年龄、性别人群中有所不同。美国健康与营养调查发现,超重者比正常体重者罹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3倍,罹患糖尿病的危险性增加2.9倍。肥胖对年轻人群的危害更大,如年龄20~45岁的超重者与不超重者相比,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危险性分别增加6倍和3.8倍[20]。本研究发现当BMI由正常增加至≥30kg/m2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增加了4.2倍和5.9倍,并且对年龄较轻者和女性的影响较大。随WC的增长,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也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研究还发现糖尿病的患病率随BMI、WC增长的速度明显高于高血压,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11.6%,糖尿病前期人群更是高达50%以上,肥胖会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的患病负担。文献报道大多数选择减肥手术的患者年龄分布在30~40岁,病态肥胖者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减少肥胖并发症的发生[21-22]。一项对9949例实施胃分流术的极度肥胖者和9626例对照进行7年随访的研究发现,手术组的全因死亡率较对照组下降40%,肥胖手术可使冠心病导致的死亡发生率下降56%,糖尿病导致的死亡发生率下降92%,癌症导致的死亡发生率下降60%[21]。

  慢性病的发生还与脂肪的分布尤其是腹部脂肪的蓄积有关[10]。我国24万人群的汇总分析显示,男性WC达到或超过85cm,女性WC达到或超过80cm,其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WC正常者的3.3和3.4倍,患糖尿病的风险是WC正常者的2.0倍和2.7倍[23]。本研究显示中心性肥胖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略高于高血压,其OR值分别为3.4和2.5。一项纳入亚洲不同人种的16项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糖尿病与中心性肥胖指标的关联性更强,而高血压与BMI的相关性更高[8]。WC是预测胰岛素抵抗的敏感指标,腹部脂肪的蓄积可能会引起肝脏和肌肉等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并通过多种途径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直接相关[24]。本研究中男、女性超重、肥胖合并中心性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8和7.1倍,糖尿病患病率是正常人群的3.8和13.3倍,联合使用BMI和WC比单独使用各个指标对高血压和糖尿病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提示在临床工作中WC与BMI联用能够更加有效地筛选出慢性病高危人群。肥胖早在1948年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疾病分类名单,除了影响体形、造成生活不方便外,还是引起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25]。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肥胖的患病率和人数仍将持续增加,将多种预防和治疗手段相结合,对于有效地遏制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高发态势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作者:贺媛,曾强,赵小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