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魂铸人:红色旅游文化认同的路径
发布时间:2021-08-13
摘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是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遵循。基于扎根理论,对30名访谈对象的原始数据进行三级编码,以构建红色旅游文化认同的路径模型。通过编码分析得出认知、旅游环境、旅游情感、旅游期望、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6个主范畴。红色旅游文化认同路径包括完全式文化认同路径和非完全式文化认同路径,前者表现为旅游者通过认知、旅游情感在旅游环境的调节作用下实现其价值认同,进而产生行为认同;后者表现为旅游者认知经由旅游期望,在旅游情感的中介作用下实现行为认同。
关键词:红色旅游;文化认同;路径;扎根理论
作为一种保留红色记忆、展示民族精神的主题旅游,红色旅游无疑具有很强的文化导向作用[1-2]。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思路、总体布局和主要措施做出顶层设计,为红色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一年被称为“中国红色旅游元年”[3]。2008年以后,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红色旅游研究进入了“文化转向”的快车道。研究发现,文化认同是传承的前提[4],依从、同化、顺应是价值观内化的三个心理过程,在内化过程中伴随有认知失调和心理排斥等多种心理效应[5]。认知和情感是个体文化认同的合力,提高旅游者认知水平、优化红色旅游的过程体验是提高红色文化认同的关键所在[6]。在情感的中介下红色旅游体验对政党认同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7]。可见,红色旅游文化认同是经历认知过程后的结果,并在情感中介作用下可调控。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红色旅游体验的过程存在着一条通向红色文化认同的路径[8],现有的研究还未对其进行结构化揭示,系统化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展开。探索红色旅游的文化认同路径,从旅游体验的角度出发,对红色旅游文化认同的全过程进行干预,使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更加突出,对于深化红色教育理念,实现红色旅游“文化化人”功能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将编码过程进行程序化设计,通过系统性编码、持续比较分析等步骤,梳理红色旅游文化认同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并对其线索进行有机串联,以构建一定的理论模型基础,从而揭示红色旅游文化认同的内在路径与作用机理。为避免研究人员的主观性,研究通过2名研究人员进行背对背编码,再将两套编码进行比对、讨论与修正,以减少误差[9]。在编码前首先将访谈数据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为24份(进行编码分析),第二组为6份(进行饱和度检验),以检验理论框架的饱和度。
(二)访谈设计
访谈过程以手机录音的形式记录访谈内容,随后采用Nvivo12软件进行分析和整理。访谈围绕着“红色旅游中文化认同形成路径”开展,同时为确保访谈内容的丰富性与信息的可靠性,在开始访谈之前,研究者为访谈对象提供纸质版访谈提纲,并为其提供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充分准备。访谈提纲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旅游期望、旅游过程、旅游评价、自由补充5个部分。在访谈过程中尽量营造一个轻松的访谈氛围,然后以认知、情感、行为为基本点,深入探索旅游者在红色旅游过程中文化认同的心理路径。
(三)访谈数据收集及分析
研究采取分层和滚雪球的方式进行随机抽样,于2020年11月至12月期间,对参观过“一园两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新圩阻击战史实陈列馆、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等湘江战役纪念设施的旅游者进行深度访谈。本研究共计访谈30人,且全部为有效访谈,在访谈中最长时长24分钟,最短8分钟,正常访谈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之间。将访谈音频进行文字化处理后,共计获得访谈文字内容15万余字,具体访谈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如表1。
二、逐级编码
(一)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从资料中提取概念类属并加以范畴的操作,首先是提取访谈中的重要语句,并为无结构的语句赋予概念,然后对其相关概念进行两两比较重新组合,形成更具概括性的范畴。本研究共计形成18个范畴,开放式编码过程如表2所示。
(二)主轴式编码
主轴式编码是通过初始范畴的不断比较,发现和建立概念类属和范畴之间的联系,进而在初始范畴中找出主范畴,以此将访谈资料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对开放式编码阶段所获得的18个初始范畴进行分析归纳,最终形成认知、旅游环境、旅游情感、价值认同、旅游期望与行为认同6个主范畴,如表2所示。
(三)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对主轴式编码的6个主范畴进行分析,以厘清各个主范畴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构建全新的理论框架。将主轴式编码结果按照故事线的形式进行描述[10],共计得出5个主范畴的结构关系,如表3所示。在此基础上将主范畴结构关系归纳为红色旅游文化认同的“完全式文化认同路径”及“非完全式文化认同路径”两条路径。
1.路径Ⅰ:完全式文化认同路径如图1所示,完全式文化认同路径指的是在旅游环境的调节作用下,认知通过旅游情感中介,对旅游者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产生影响,表现了红色旅游文化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全过程。旅游者的文化认同受认知和旅游情感等因素的影响,符合Hovland和Rosenberg提出的ABC态度模型[11],即标准学习层级中认知(Cognitive)会通过刺激个体的情感(Affection)来影响学习行为(Behavior)。其中认知主要包括理性认知和认知冲突两个维度:文化认知由个体对历史、文化及政党等多个方面的认识构成,文化认知对个体的作用多为积极的影响;而认知冲突则有助于刺激个体强化认知水平。“内化于心”的价值认同可以让“外化于行”的行为认同成为自觉,价值认同主要包括国家认同、政党认同、看齐意识和和平意识四个维度,行为认同包括景区推荐和景区重游两个维度。
旅游环境在红色旅游文化认同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旅游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维度:物理环境主要指景区设计、场景刻画、景区管理等因素;而精神环境则包括情感交流、情感氛围、专业讲解等非物理因素。相比较其他旅游形式,红色旅游中旅游者的情感更为复杂[12],本研究中的情感包括积极的正负面情感和消极的负面情感,其中积极的正负面情感作为实现文化认同的精神动力,是疏导和感染旅游者的关键所在。
2.路径Ⅱ:非完全式文化认同路径
如图2所示,在非完全式文化认同路径中,认知经由旅游期望和旅游情感达到行为认同,这是红色旅游“外化于行”的文化认同过程。红色旅游中旅游者的旅游期望主要由其认知水平决定,旅游者认知越丰富,其兴趣越会浓厚。个体的红色旅游期望主要包括学习期待和使命催发两个维度,相比较于传统旅游,红色旅游具有政治教育性功能,因此使命催发的影响较大,旅游期望较高,导致更深更强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促使实现行为认同。
综上,在红色旅游的文化认同过程中存在着完全式文化认同和非完全式文化认同两种路径,两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前者是一种完全自觉的“由内而外”的文化认同路径,而后者更强调行为认同。根据行为主义理论,通过重游等实践活动的多次刺激强化,个体也会实现“内化于心”的价值认同,从而使得非完全式文化认同路径向完全式文化认同路径转化成为可能。
(四)理论饱和度检验为检验
访谈地样本的普遍适用性,同时遵循饱和度检验的原则,在三级编码后,将剩余的第二组6份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在编码过程中没有出现新的概念、范畴,证明该理论模型已经达到理论饱和状态,此时取样结束。
相关知识推荐:论文发表时间需要多久
三、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对红色旅游文化认同的路径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根据扎根过程得到认知、旅游环境、旅游情感、价值认同、旅游期望和行为认同6个主范畴。其中认知包括理性认知和认知冲突;旅游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旅游者情感包括积极的正负面情感和消极情感;价值认同包括国家认同、政党认同、看齐意识和和平意识;旅游期望包括学习期待和使命催发;行为认同包括推荐和重游。旅游者的认知是红色文化认同的起点,是旅游情感发生、文化认同的心理基础,与以往研究不同,研究发现认知冲突在红色旅游文化认同过程中发挥作用,它能使旅游者打破已有的认知框架,提高自我认知水平。旅游情感是影响红色文化认同的关键因素之一,旅游者在参加红色旅游的过程中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和冲突,是其产生红色文化认同的基础,也是旅游者实现价值内化的驱动力。旅游者价值认同是红色文化认同的最终目的,红色旅游的本质是文化价值的重塑,红色文化认同就是通过价值内化实现行为实践过程,行为认同是红色文化认同的有力保障。(2)红色旅游文化认同存在完全式文化认同和非完全式文化认同两条路径。在完全式文化认同路径中,旅游者通过认知、旅游情感在旅游环境的调节作用下实现其价值认同,进而产生行为认同,最终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文化认同全过程。在非完全式文化认同路径中,旅游者认知经由旅游期望,以旅游情感为中介达到行为认同,这是红色旅游“外化于行”的文化认同过程。完全式文化认同路径与左冰等的研究类似[7],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得到验证。与其他的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还发现了一条更为强调行为认同的非完全式文化认同路径,符合“知行合一”的学习规律。在两种认同路径中,认知均通过情感的共鸣和冲突产生认同行为。然而,完全式认同可受旅游环境的调控达到文化的内生和外化,非完全式认同却可以不受旅游环境的影响,经由旅游期望来实现认同的实践行为。
(二)管理启示
本研究在管理上的启示如下:(1)积极发挥红色旅游环境的调节作用,促进完全式文化认同的实现。红色旅游中的物理环境是旅游者文化认同和产生实践行为的场所,因而必须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多样态渲染红色文化,还原真实历史场景,做好遗址遗存保护。同时加强智慧景区建设,提高景区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红色旅游精神环境。(2)丰富红色文化展示手段,积极调动旅游者旅游情感。重视情感氛围的塑造,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声光电同步演示技术等科技手段增加旅游者的互动性和参与感,提升讲解员的历史文化知识与技能,让红色故事更能打动人、红色文化更能感染人,合理引导旅游者积极的正负面情感,进而深层次激发旅游者的情感共鸣,强化其价值认同与行为认同。(3)满足旅游者的期望,有效引导非完全式文化认同。红色旅游景区应满足旅游者多层次的旅游期望,通过参观学习、互动分享以及实践活动等,使得旅游者得到精神洗礼、文化熏陶,激发其对红色文化的学习期待,使其进而在旅游情感的中介作用下实现以重游为代表的行为认同。(4)提升旅游者的认知水平,促进红色旅游文化认同。认知作为完全式文化认同和非完全式文化认同的起点,是旅游者实现红色文化认同的心理基础。充分利用融媒体优势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方式,提高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促使旅游者深入理解红色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旅游者关于红色文化的认知水平,全路径促使旅游者实现文化认同。
(三)研究局限及展望
本研究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仅通过以湘江战役为代表的纪念设施为案例地进行研究,未能考虑伟人故里等其他的红色旅游资源类型,普适度和推广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未来可着手以下研究:第一,探索不同资源类型的红色旅游文化认同路径;第二,采用定量方法研究红色旅游文化认同的形成机理。——论文作者:蒋亚军1,陈亮2,周慧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