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农业论文 > 正文

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与可持续发展途径

发布时间:2021-07-27

  摘要:农业是关乎社会民生与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性产业,实现农业经济的稳步增长、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但农业经济增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产业升级转型的当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文章主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增长的策略,并从生态农业建设视角探讨了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供相关研究实践参考。

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与可持续发展途径

  关键词:农业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农业

  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较大。实现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新时期,为实现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利因素给农业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积极探索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依托农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一)农民素质

  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扮演着具体实施者的角色,农民的知识水平、能力高低,对农业新技术、新思想的实际实施效果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但目前,我国农民群体的平均素质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迅速提升的要求,使得诸多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先进的农艺技术难以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得到快速普及应用。如机械插秧、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等新理念、新技术难以快速被农民群众所理解、认可、接受,不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生产环境的优化,给农业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资源条件

  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条件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农业经济增长速度及农业经济的未来发展,直接受到资源条件的影响。站在农业生产所需资源条件角度考虑,其资源影响因素主要有人工资源、自然资源、资金资源以及环境资源。我国国土面积辽阔,耕地面积较多,但不同地区,在农业生产方面的资源条件也有明显的差异。如某些地区地势比较平坦、开阔,土地比较肥沃,则适合进行大面积生产、机械化生产;有的地区耕地资源较少,土壤贫瘠、干旱或者是地形不良,则不利于农业生产。同时,伴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当前农村普遍存在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的情况,人工资源的缺乏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此外,虽然国家针对农业发展提供了财政支持与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补贴政策,但现阶段农村整体经济实力依然处于较低水平,也给农业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科技条件

  近年来,伴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我国农业领域的相关技术不断完善,为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例如,机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使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农业附属领域也应用了诸多先进技术,如水土资源利用、土壤优化、土地开荒等领域,也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助力。此外,农业生产中应用了诸多先进农艺技术,使得栽培、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田间管理等更加合理,为农业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农业政策

  农业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政策、地方政策的影响。国家及地方出台的农业政策,对农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产生着宏观调控作用。目前,我国在农业领域的相关政策、法规依然有待完善,农业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在对农业经济实施管理、引导的时候,一些具体方案的实施面临着较大的阻力,同时在传统土地政策的影响下,我国农业生产整体上呈现出分散化、小规模的特点,这就制约农业经济增长。近年来,国家与政府针对农业发展提供的资金支持不断增多,同时积极鼓励相关企业、研发单位加强对农业经济发展规律、农业相关技术的研究力度,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补贴政策,使得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此外,国家及政府加大力度管控农业生产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针对资源节约型、生态农业生产模式提供相应的政策鼓励,推动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化发展,这就给农业经济增长提供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五)社会消费能力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前我国社会消费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人们对优质农作物产品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这就给农业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在网络化、信息化背景下,农作物的销售也出现网络化、个性化的特征,一些独具特色的农作物产品也逐渐变成了有价值的品牌。同时,当前,有机农作物产品、绿色农作物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多,为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提供了驱动力,农业可以在保持原有大批量、粗放型生产的基础上,开展个性化、小规模生产,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农作物产品的不同需求,这给农业经济增长提供了积极的影响。

  相关知识推荐:农业经济方面论文投稿的核心期刊

  二、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增长的策略

  (一)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对农业科学知识的了解与认识,是阻碍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新时期,应积极加大对农民群众的知识宣教,采取多样化的途径与渠道,致力于提升农民群众的素质与能力,克服不利于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例如,可以采取微信、微博等向农民群众宣传农业生产知识、农业科学知识、农机知识,帮助农民朋友解决实际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农业现代化生产;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建立“互联网+农业科技发展服务体系”,将知识推广与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科技发展覆盖范围的扩大。地方政府可以定期邀请农业专家深入农村,开展实地考察工作,并向农民群众普及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从而实现农业产出效益的提高。

  (二)完善农业生产布局

  完善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生产布局的合理性,是实现农业经济稳步、持续增长的重要前提与基础。鉴于此,必须积极完善农业生产布局。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并要协调好环境保护、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努力构建既不会过度破坏当地农业生产资源又符合当地农业发展特征的科学化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地域资源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的和谐发展。例如,针对农业生产对生态造成较大破坏的地区,必须实施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等措施,并要积极开展土地沙化防治、土地保护工作,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

  (三)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耕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实现农业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必须建立有效的耕地保护措施,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农业生产产量、农作物产品的质量。同时,针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所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也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高度重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破坏、生态污染,对不当农业生产行为进行纠正,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改进,推行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生物肥料、低毒高效农药等,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农业生产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大农业技术创新

  为实现农业经济增长,必须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科技兴农”的战略部署,充分考虑我国农业生产实情,加大力度研究符合我国农业发展规律的关键技术,增强农业领域相关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能力,提高农业附属产业、资源产业、种植业、畜牧业及环保业之间的匹配度,实现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生产之间的完美结合,建立起农业技术创新的循环优化模式,即在农业生产实际情况、传统农业技术创新、优化多行业匹配度、形成具有新技术特点的农业生产模式、得到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认可与使用、农业经济得到改善六个环节之间形成一个循环,并通过不断的农业技术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增长。

  (五)促进农产品消费升级

  我国农业经济在推进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基础上,也要持续不断地推动农业经济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实现农产品的消费升级。大力发展无公害种植、绿色种植,提供更多的高质量、优质农产品,从而实现农产品利润率的提高,并以此来促进农民经济收入的增长。积极打造民族品牌,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农产品的消费升级。

  三、推动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树立生态农业发展理念

  为促进传统农业朝着生态农业方向转型,必须树立生态农业发展新理念。首先,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工业化、产业化,致力于实现农业经济的工业化、产业化发展。当地农户可作为经济组织的一员参与到规模经营中来,借助现代化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同时解决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面临的规模性、规划性问题,体现规模优势。其次,高度重视农产品种植,在使用化肥、农药前进行检测,农产品进入市场前接受质检,从而实现农作物的科学种植,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最后,在生态农业基础上,积极开发特色化旅游项目,并将其当作周边产业,不仅可以为农民带来附加收入,改善生态农业价值固定的问题,还可以实现农产品收益率的提高,及时转移农业产值,得到充足资金来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生产能力

  在推动生态农业建设的过程中,应积极总结自然规律、生态学规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新的认知,将生态农业发展规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全面提升,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生态农业经济模式,应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条件,结合当地农业生产需求,对农业生态结构、生态系统进行优化,实现生态农业能量、资源之间的协同整合,建立完善的循环流动机制,在确保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关系,在确保生态农业开放性的前提下,实现生态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借助科学理论体系,对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经济活动进行指导,维护生态农业的重要地位。

  (三)构建农业服务体系

  为加快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稳定发展,也有必要推进生态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农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农业部门可积极推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在制定优惠政策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需要深入当地农业市场进行调查,总结分析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提升土地流转效率,将生态农产品出口当作扶持重点,根据当地生态农业实际情况逐步朝着规模经营转变,并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同时,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也要根据不同区域,制定相应的方案。例如,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应制定约束制度,加强当地的环境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要将水利水电设备维修、禁止乱采乱垦行为、加强生态农产品质检等其他产业措施纳入到农业服务体系中去,消除影响生态农业建设、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

  四、结语

  综上,农业经济增长主要受到农民素质、资源条件、科技条件、农业政策、社会消费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经济发展中,可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完善农业生产布局、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农业技术创新、促进农产品消费升级等方面入手,来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并要积极推动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论文作者:王兴霞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