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期限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非线性和异质性的考量
发布时间:2021-06-04
摘要本文将银行信贷按照期限结构分为短期信贷和中长期信贷,研究了信贷期限结构长期化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企业、家庭和银行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得到了均衡增长路径下,信贷期限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通过数理推导,归纳出二者间的关系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特征,并从理论上给出了经济实现最大化增长时的最优信贷期限结构.以2007--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例,使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对理论结果加以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起初,信贷期限结构长期化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随着长期化程度加深,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发生由正到负的平滑转换,即当信贷期限结构越过门槛值0.6196后,会抑制经济增长.基于实证模型,针对信贷期限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展开弹性分析,得到了不同个体和时间维度下,信贷期限结构变化引起经济增长变化的异质性结果.
关键词信贷期限结构;经济增长;内生增长;面板平滑转换回归
1引言
一直以来,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结构在中国长期存在,企业也主要通过银行来间接获得融资[1].银行信贷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并对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中长期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整体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根据2000年至2017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占总贷款比重的数据1,绘制中长期贷款占比的折线趋势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得,我国中长期贷款占比从2000年的30%持续增加至2017年的65%,表明信贷期限结构水平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长期化特征.毋庸置疑的是,这一趋势将会给经济增长带来复杂的影响.从信贷期限结构长期化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中长期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该比重的持续增加是否总对经济增长有利?经济中是否存在一个最优的信贷期限结构水平?对于幅员辽阔的中国而言,各省份信贷期限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具有异质性?且这一影响是否具有时变效应?这些都将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般而言,学者们分析信贷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信贷规模,第二则是信贷结构.本文基于信贷期限结构的视角,剖析信贷的经济增长效应.最关键的是,本文不拘泥于信贷期限结构的线性经济增长效应,而是着眼于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并抓住这一影响在中国经济增长背景下的异质性特点,尝试从更加全面的视角分析问题,对前人的研究加以整合和提升.
有关信贷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国内外学者持不同态度.一部分学者认为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积极的,另外一部分则认为银行信贷可能负向影响经济增长,还有一部分学者则考虑了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韩玲[2]采用1978--2012年中国31个省市分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但该影响在各地区的贡献水平有差异.程棵等[3]的研究表明,信贷投放能够产生“金融加速器”效应,在适度的通货膨胀和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信贷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积极的.与上述研究结果不同,Narayan等[4]根据65个发展中国家的全样本数据分析得出,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负面的.张晓玫等[5]的研究则利用1995--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虑了金融发展在信贷增长对经济波动影响中的门槛效应,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增加,信贷增长与潜在产出波动的关系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Lay[6]的研究则考察了17个发达经济体1870--2013年间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短期非线性影响,发现二者的关系呈现显著的倒U型特征.
目前,已经有很多关于银行信贷规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但是,单纯将信贷规模作为研究切入点,只能从总体上分析信贷的经济增长效应,还缺乏结构性的认识.近些年,也有一部分学者开始研究信贷期限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些研究大多将短期、中长期信贷分别来看,从总体上肯定了中长期贷款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而短期贷款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可能是短期的,甚至会抑制经济增长.范从来等[7]从通货膨胀的视角为信贷期限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提供了良好的解释,研究发现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对经济增长产生短期和长期的积极影响,而中长期贷款相比于短期贷款,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通货膨胀.张杰等[8]则基于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两个维度,研究贷款期限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长期贷款的流向和抑制实体经济部门创新活动等两方面原因,导致贷款期限结构的短期化趋势对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产生抑制作用.李炳等[9]的研究则给出了信贷期限结构中长期化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的一个解释,即信贷期限结构中长期化可能降低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提高了无风险利率,私人投资与消费受到影响,进而制约经济增长.
总的来说,在研究内容上,有关银行信贷规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较多,与信贷期限结构相关的研究文献仍然较少.即使有学者研究信贷期限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也大都从这一影响的线性效应出发,较少有学者认为信贷期限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连续的非线性关系.本文着眼于信贷期限结构的长期化趋势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给出经济中可能存在的最优信贷期限结构水平,完善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并为相关金融部门的决策提供借鉴意义.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创新地将信贷期限结构嵌入到内生增长模型中,首先通过数理模型推导证明了信贷期限结构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随后采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anelSmoothTransitionRegression,PSTR)模型,对理论结果进行了验证,与传统的面板门限回归(PanelThresholdRegression,PTR)模型相比,具有更强的实际经济意义.
2理论模型
经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往往受时间变动的影响较大.为刻画信贷期限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本文构建包含企业、家庭和银行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其本质为一动态最优化模型.
3实证模型和变量描述
本文拟运用实证方法,从宏观视角分析信贷期限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达到验证理论结果的目的.首先,给出本文采用的实证模型,之后将对用到的变量数据进行描述,明确建立模型所需的被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
3.1实证模型
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是对Hansen[14]提出的面板门限回归(PTR)模型的推广和改进.使用PSTR模型研究面板数据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有以下优点:首先,能够捕捉不同截面之间的异质性特征.其次,在模型中引入了一个连续的转换函数,使得模型参数在不同区制间做平滑转变,更加符合经济实际.
4实证结果
在这一部分,将探讨实证研究的结果,包括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模型设定检验、模型估计结果及其分析等.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的结果均来自于Eviews8.0软件,有关模型设定的检验和模型估计结果均借助MATLABR2019b软件的相关程序实现.
4.1单位根及协整检验
由于本文所选数据集为面板数据,面板数据既包含个体,又包含时间,故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以防止因为变量的非平稳性造成的“伪回归”现象.本文采用常见的ADF单位根检验,具体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的检验结果可知,对于各变量的水平序列,均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故水平序列是不平稳的,但是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即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故各变量被认为是一阶单整的,可以进一步做协整检验.以变量
由表3的检验结果,Pedroni检验方法给出的大多数结果(PanelPP,PanelADF,GroupPP,GroupADF)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Kao-ADF检验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同样拒绝不存在协整的原假设,由此说明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即可能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综合表6和图2的结果来看,PSTR模型的位置参数为
参照崔广亮等[24]、葛翔宇等[25]和范从来等[7]的研究结果,结合中长期信贷的投入领域,联系经济实际,从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及通货膨胀水平等方面剖析上述倒U型关系的影响机制。从房地产投资的角度来看,随着信贷期限结构趋于长期化,中长期贷款倾向于流入偿债能力高、对中长期贷款有较高需求的房地产部门,由此带来的房地产投资的增加可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中长期贷款流入房地产部门,房地产投资的过度增加可能导致房地产泡沫出现,则会抑制经济增长.从基础设施投资的角度来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周期往往较长,中长期贷款也可能较多流入基础设施建设部门.起初,信贷期限结构长期化导致基础设施投资增加,从而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有利于经济增长.而信贷期限结构的过度长期化引致基础设施投资大规模增加,由此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出效应将不利于经济增长[26].从通货膨胀的角度来看,随着信贷期限结构开始趋于长期化,中长期贷款占比的增加对经济中的通货膨胀水平产生抑制作用,使得通货膨胀水平位于合理区间,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是,过高的中长期贷款占比使得信贷期限结构面临失衡,相关金融风险和企业经营风险加剧,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致使中长期贷款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7],此时,较大程度上削减了信贷期限结构长期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对于控制变量,发现产业结构在信贷期限结构变化的各个时期均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的线性部分也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伴随着信贷期限结构的长期化趋势而逐渐减弱.而政府支出规模的线性部分显著为负,且非线性效应的逐渐增加会使这一负向影响减弱,原因可能为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大对私人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增长.——论文作者:贺俊,丁若麟,毕功兵
相关期刊推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创刊于1981年3月。内容定位:系统工程在工业、农业、军事、教育、科研、经济与金融、及信息管理等领域中的重要应用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创造性的优秀理论成果;介绍国内外重大研究进展和人物等的动态报道和综述文章,以及优秀书刊评介等。读者对象:从事系统工程、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等领域研究的师生、科研人员以及与决策有关的管理人员、领导干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