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艺术 > 正文

重复发表现象研究———以 CNKI 宏观经济管理领域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02

  摘要【目的】以大规模重复发表的客观文献记录揭示重复发表现象。【方法】以中国知网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领域1994年到2014年重复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统计方法从6个维度分析其重复发表的分布特征。【结果】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复发表现象呈上升趋势;重复发表次数以2次为主;发表时间差在一年以内的占94.35%;同一期刊刊载重复发表论文情况严重;部分作者因投稿心切将一篇论文同时或先后投向不同期刊;作者职称越高越容易出现重复发表。【结论】解决重复发表问题的关键是要健全审稿机制,各期刊应该联合开发具有预防重复发表论文功能的投稿系统。

重复发表现象研究———以 CNKI 宏观经济管理领域为例

  关键词重复发表;宏观经济管理;学术不端;实证研究

  2009年,《经济学(季刊)》编辑部发表通告:作者陈立中一稿多投,致使该刊重复刊登他的同一篇论文,其行为构成严重的学术违规,故决定撤销陈立中发表的论文,并停止接受陈立中投稿五年[1]。“陈立中事件”在国外学术界被称为“重复发表”(DuplicatePublication),在国内也被称为“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现象在国内外都普遍存在,它不仅浪费了出版社和编辑部的资源和精力,还对期刊的声誉造成了恶劣影响。虽然很多期刊都发表了申明不允许一稿多投,但是重复发表行为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Errami等[2]的研究显示,1975—2005年生物医学领域论文的重复发表随着文献发表量的增加成比例地增加。

  国内对重复发表的研究以理论探讨为主,目前针对重复发表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指出重复发表是同时或先后在不同期刊以不同出版形式发表大致相同的文稿[3]。这个定义虽然被学术界广泛认可,但是“大致相同”使得在具体界定可以接受的重复比例时难以保持一致,而且重复发表的其他表现形式,如一稿多投等,都使得重复发表的判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对重复发表的界定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有学者提出需要对重复发表、一稿多投等常见概念进行严格区分[4-7]。学术界对重复发表的合理性也存在争议,大多数学者认为这种行为存在很多弊端;也有少数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其益处和正当性[8-12]。重复发表的原因和对策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除了作者对自身定位不准、投机取巧等主观因素外,期刊审稿周期长、发表时滞等也是造成重复发表的重要原因。作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重复发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的职称评审制度和学科评价体系等环境因素密不可分[13-15]。避免重复发表不仅要从作者方面出发,还需要考虑期刊有关人员,甚至从国家制度的制定层面来规避这种行为[16-17]。

  以理论探讨为主的研究基本上大同小异,其薄弱之处在于缺乏事实依据,对此国内有少数学者开展了实证研究。一些学者利用某个期刊或某段年限内出现的重复发表论文进行对比归类,研究重复发表的特征、表现形式等,进而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18-20]。除了小样本案例研究外,还有学者进行了较大样本的问卷调查,从作者的动机和期刊发生的重复发表案例两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造成重复发表的最重要原因是作者投稿信心不足且法制意识淡薄、期刊稿件处理周期过长等[21-23]。然而,问卷调查结果可能会受到被调查人刻意掩盖重复发表行为等因素的影响。总而言之,已有关于国内重复发表现状的实证研究缺乏具有统计规模的事实数据支撑,无法直观显示出我国学术界重复发表现状。

  国外对重复发表的实证研究注重统计重复发表发生的概率,描述重复发表的普遍性。一些医学研究者在各自的领域分析了重复发表的普遍性:耳鼻喉科学有8.5%的论文是重复发表或疑似重复发表[24];在眼科学中,1.4%的论文是重复发表的,其中5%的论文改进了结论[25];整形外科中少于1%的论文有重复发表现象[26];护理学领域中有高达28%的重复发表论文或分段重发(腊肠切片)论文[27]。不同的研究得出的重复发表率差异较大,主要原因可能是对重复发表没有统一的界定或不同领域重复发表形式不同。在国内以学术论文为对象的实证研究中,目前仅见刘宇等[28]揭示了图书情报学界重复发表现状,但是图书情报学在中国学术界属于小众学科,缺乏对整个社会的广泛影响力。本文借鉴国外重复发表实证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学科为对象,揭示该领域的重复发表现象,以客观数据分析作者心理动机以及职称等因素对重复发表的影响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为重复发表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客观素材。之所以选择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学科为对象,是因为经济学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显学,影响力巨大,而且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学科是和国家政策制定结合最为紧密的一个领域。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笔者采用Python自编爬虫,在上海大学CNKI镜像数据库中,将学科范围限定为“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时间范围限定为1994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爬取所有期刊篇名目次数据1080420条。为确保分析对象限制在学术论文中,笔者以2014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名单为来源进行了筛选,剔除所有不在该名单中的期刊论文记录。然后在自建数据库中进行查重,将题名相同且作者相同的文献记录界定为重复发表的研究样本(相同领域中同名作者发表相同题名的论文的概率非常小),得到文献记录3830条。人工删除会议报道等不属于学术论文的文献记录,最终得到文献记录2527条,符合本研究界定重复发表要求的论文1079篇。

  对最终的2527条记录做如下编码处理:每篇重复发表论文根据发表时间先后分为首发(第一次发表)和重发(非第一次发表);根据论文发表期刊所属的学科分为经管类和非经管类;把每篇论文从首发对应期刊到最后一次重发对应期刊所属学科跨度分为经管→经管、经管→非经管、非经管→经管、非经管→非经管;根据对应的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将重复发表论文所在期刊分为核心和普通;把每篇论文从首发对应期刊到最后一次重发对应的期刊评价层次跨度分为普通→普通、普通→核心、核心→普通、核心→核心;添加作者所在的单位,将其性质编码为高校、研究所、其他;根据《职称等级划分表》将作者职称分为正高、副高、中级、初级,不属于以上等级和不好判断的处理为“其他”。编码完成之后,对重复发表论文的首发时间、重复发表次数、首发与最后重发的时间间隔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对重复发表现象多的期刊进行排名,最后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别对重发路径与学科覆盖、重发次数和作者职称做交叉表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管理领域作为我国经济学的一大分支,主要研究国家政策与重大现实问题,更应该遵守学术规范要求。对该领域重复发表现象进行大样本实证研究,希望事实数据能够引起学术界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共同应对重复发表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所界定的题目相同且作者相同的重复发表是最易被发现曝光的重复发表,无法揭示那些故意改动题目、内容相同或稍有改动的重复发表。这意味着,重复发表的实际数量和比例要大于本研究的统计结果。

  2数据分析与发现

  2.1首发时间分布

  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学科领域在1994—2014年共有重复发表论文1079篇,总共发表了2527次,20年间平均每年重复发表论文约50篇,首次发表时间分布趋势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1994—2005年的年重复发表论文数都小于50篇,2005—2012年重复发表论文篇数处于高位期,2008年达到峰值107篇,之后相对有所下降。这20年间每年的重复发表论文篇数虽有波动,但整体呈增长趋势(拟合优度R2=0.5902)。这说明到目前为止,虽然学术界一直都在探讨应对重复发表的措施,但重复发表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重复发表问题的解决任重道远,切实可行的对策依然有待研究。

  2.2重复发表次数分布

  重复发表论文的发表次数分布如图2所示,该领域重复发表次数以2次为主,有876篇论文重复发表2次(占81.19%),有128篇论文发表3次(占11.86%),4次及以上重复发表的论文有75篇(占6.95%)。发表次数最多(高达14次)的论文题名为《制造业内部物流所处的困境及优化管理研究》,作者为卡莱(梅州)橡胶制品有限公司计划部的研究员。不是所有的重复发表都由作者故意一稿多投造成,有的重复发表可能是作者在超出规定时间后才收到期刊的录用通知,而此时作者已经将此论文投到了其他期刊,并得到录用且无法撤稿导致的[7]。重复发表不能全部归咎于作者,尤其是重复发表2次的情况,但是重复发表次数超过3次,则足以表明作者是恶意投稿。所以同一篇论文重复发表的次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的学术规范及道德水平。由图2可知,虽然该领域存在学术道德规范相对较低的作者,但以赚取稿费或提升知名度为目的的恶意投稿行为只占少数,大部分重复发表行为可能是由于作者投稿心切造成的。

  2.3首发与重发时间差分布

  重复发表论文的首发与最后一次重发的时间差分布如图3所示,首发与最后一次重发的时间差为1个月的论文数量最多(251篇,占23.26%),还有12.6%的重复发表论文在同一个月内发表,时间相差几乎为0。从图3可以看出,重复发表时间间隔集中在半年以内(912篇,占84.52%);一年以内的重复发表论文有1018篇,占总数的94.35%。只有少数文章时间间隔超过3年,如《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十大景观战略》间隔了100个月,长达8年之久。众所周知,我国期刊的稿件处理周期相对较长,审稿周期一般需要3~6个月[29],最快也要1个月,从通知录用到正式出版相隔时间为论文发表时滞,有学者以国内20种期刊为样本得出论文的平均发表时滞为11.6个月[30]。由时间差的分布可见,大部分重复发表极有可能是因为作者估摸不准自己论文的水平和期刊风格,但是又急于见刊,考虑到期刊的审稿周期整体较长而将一篇文章同时或先后投向不同的期刊,投中即可。相隔时间超过一年的重复发表不到10%,再次说明了绝大部分重复发表不是因为恶意投稿导致的。

  2.4刊登重复发表论文的期刊

  论文是学术成果的直接表现形式,而学术期刊是论文发表的主要平台,学术期刊的水平体现出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平,学术期刊的规范对学科的学风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1]。虽然2527条重复发表数据中有75%的论文发表在普通期刊上,只有25%的论文发表在核心刊物上,但是有的核心期刊重复发表现象远远比普通期刊严重。表1列出了重复发表次数排名前3的4种期刊,其中就有3种期刊入选过核心期刊。重复发表次数最多(45次)的期刊为《经济研究参考》,该刊是2008年版、2011年版以及201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核心期刊,主办单位为经济科学出版社。同一篇论文刊登在不同期刊可能是由于审稿工作量大,期刊编辑无暇对投稿论文进行查重;但是,本研究也发现有同一篇论文多次刊登在同一期刊上的情况。依据常理,题名、作者完全相同的论文重复投向同一期刊应该容易被编辑和审稿人发现,而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居然还有115篇论文为相同期刊重复发表,累计总发表次数为231次。这些重复发表期刊有17种为核心期刊,98种为非核心期刊。《科技资讯》涉及到的同刊重复发表最多,题名为《浅谈项目建设的投资控制与管理》的论文在《科技资讯》上发表了3次,分别发在该刊的2008年第5期、第6期和第9期。同一期刊出现这种情况又一次表明了重复发表的责任不能完全由作者承担,有些期刊编辑部的确没有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

  2.5重复发表的心理动机

  有些支持重复发表的学者认为刊登在不同期刊上的论文可以使研究成果获得更多的读者,有利于学术知识的传播。据此逻辑,一篇重复发表的论文如果发表在学科类别不同的期刊上,最有利于扩大受众范围和传播知识,也有益于扩大作者的学术影响力。重复发表论文的重发路径和学科覆盖交叉的统计结果见表2。经管期刊之间、非经管期刊之间的重复发表数量远远多于跨越经管学科的重复发表。这表明以扩大读者范围、促进学术知识传播为重复发表的托词难以成立。

  “陈立中事件”的典型意义在于它能反映出作者投稿的心理动机,即追求期刊的声誉[32],当一稿多投的论文被具有更高学术声誉的期刊录用时,作者极易产生重复发表行为。由表2可知,发表路径为普通→普通的重复发表占总数的近60%,而普通→核心的重复发表仅占17.15%。由此可以推断,国内的重复发表行为大多源自作者对自己论文水平和投稿期刊的水平缺乏准确的把握,在学术规范缺失、学术风气浮躁的环境下采取“撞大运”的心态进行一稿多投。

  相关知识推荐:论文重复率怎么算的

  最具合理性的重复发表需要既能提高发表刊物的级别,也能扩大读者的范围。满足这一要求的重复发表总共只有56篇(占总数的5.19%,即学科覆盖为“经管→非经管”且重发路径为“普通→核心”的18篇,学科覆盖为“非经管→经管”且重复路径为“普通→核心”的38篇)。普通非经管期刊之间的重复发表数量最多(319篇,占总数的29.56%)。如前所述,期刊稿件处理周期和论文发表周期较长,而且国内的绩效考核以年为基本单位。因此,在这样的学术生态下,大部分重复发表都是作者为了提高命中率或不愿等待漫长的审稿过程,同时或先后投向不同期刊而导致的。

  2.6重复发表的作者职称

  常亚平等[33]基于个人的深入访谈研究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因素,认为学术地位越高的学者越重视自己的名誉,学术规范水平越高。该结论基于问卷调查,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本研究对重复发表的作者按照职称高低进行编码,通常来说职称越高其学术地位也越高。

  重发次数与作者职称的关系如表3所示。在1079篇重复发表论文中,高级职称作者的重复发表论文篇数最多(287篇),其次为中级(167篇),初级职称者最少(10篇)。这一数据显示的结果恰恰和文献[33]的研究结果相反。仔细审视数据不难发现,拥有正高职称的作者更多将自己的同一篇论文多次重复发表(超过2次),此外,重发次数达10次以上的作者都是正高职称。产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学术等级分层伴随着利益的驱使[34],有些学者凭借“光环效应”无视学术出版规则,或者普通期刊由于稿源稀缺而亟需正高职称作者的学术光环。

  3启示和建议

  宏观经济管理领域20年来平均每年约有50篇重复发表论文,甚至有论文重复发表14次,让人唏嘘不已。学术不端行为普遍存在,如果不予以正视,将腐蚀我国学术生态。本研究在揭示重复发表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有助于解决重复发表问题。

  3.1重复发表的病源在出版生态

  造成重复发表的原因是作者将同一论文投向不同的期刊,但是通过进一步分析会发现,由于期刊审稿周期长、发表难,这导致作者不得不选择一稿多投,少有作者会将自己的论文重发2次以上。而且,同一期刊将同一篇论文多次刊登的现象竟然也不在少数。所以,重复发表的病源在于我国学术出版生态,即期刊出版方和作者均须对这一普遍现象负有一定责任。

  3.2期刊要健全审稿机制

  期刊编辑部要建立健全审稿机制,一方面筛选合适的审稿人,保证审稿人的积极性和效率;建立相关催审机制,及时提醒和督促审稿人,缩短审稿周期和发表时滞。另一方面要及时向作者反馈审稿进度,使审稿进程更加详细透明,例如作者登录期刊的投稿系统时,不仅可以查到审稿处于哪个阶段,还能知道此阶段需要的时间,像快递查询一样,作者可以凭借稿件编号方便快捷地查到所投论文的所有阶段和细节,这样作者就不会因为审稿周期问题而一稿多投。

  3.3期刊联合建立特色投稿系统

  当作者一稿多投时,期刊之间彼此并不知情,所以就导致了2种期刊在一番审稿之后,先后录用了此论文,因此各期刊间的交流显得格外重要。各期刊应该联合起来运用现代技术,开发能有效识别一稿多投的投稿系统。这个系统将所有期刊作者的全部成果集中到数据库中,当作者向1种期刊投稿时,系统自动将投稿论文与该作者之前发表过的所有成果以及在审还没有发表的论文进行比对,这样在审稿之前就可以发现作者是否有一稿多投行为,从而节省人力和时间,减少重复发表的发生。

  4结语

  近年来,有关重复发表和学术不端等的案例报道越来越多,但对重复发表的研究还是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探讨上,通过实证研究揭示国内重复发表特征的研究较少。通过分析CNKI中宏观经济管理领域的重复发表数据,揭示了该领域重复发表论文的分布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启示和建议,以期从客观事实层面为国内的重复发表研究提供数据支撑。重复发表虽然与作者的道德规范有关,但是学术期刊的审稿机制和规范水平是解决重复发表问题的关键,各期刊联合建立一个具备识别重复发表论文功能的投稿系统可能会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避免重复发表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期刊技术的支持,更需要学术界的共同努力。——论文作者:李艳红1)钟鸣宇2)刘宇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