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乌兹别克斯坦经济体制改革
发布时间:2021-06-01
摘要:在苏联时期,乌兹别克斯坦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独立后,卡里莫夫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政策,2016年,新任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上台后延续了前任总统的改革理念,以稳健的风格践行改革战略,国家经济稳步增长。三十年来乌兹别克斯坦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改革之路,改善了国民经济,保持了国家稳定,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诸如腐败、经济改革模式僵化等问题。研究其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关键词:乌兹别克斯坦;经济体制;改革
一、乌兹别克斯坦经济体制改革概述
(一)独立初期乌兹别克斯坦经济体制改革
乌兹别克斯坦作为加盟共和国,在苏联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以国家干预为经济调控手段,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低下。国家发展主要依靠农业,是一个以生产棉花为主体的专业化农业大国,经济结构十分单一。独立后,卡里莫夫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即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除少数战略性部门由国家控制以外,要逐步完成对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改造。
独立初期,乌兹别克斯坦的改革重点放在了单一国家所有制上,开始分阶段对集体经济与私有经济进行扩大,到1995年,独立初期由于体制结构僵化单一而造成的经济滑坡,已经有效遏制,并且于1995年开始,经济有所回升,1995年的乌兹别克斯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了81.8%,工业产值增值率达到了99.9%,通货膨胀的情况也得到了好转。从1996年起,乌兹别克斯坦经济出现了转折性变化,1996、1997和199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了1.6%、5.2%和4.4%。1999年乌经济连续第四年获得增长。到2000年乌兹别克斯坦的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4.5%,就业形势大大改善,出口结构也发生积极变化,基本上已经由一个纯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品出口国,工业增长率更是站在了独联体国家的首位,据乌经济学家分析:“经济改革的顺利实施使乌兹别克斯坦迅速摆脱了危机。”
(二)卡里莫夫时期乌兹别克斯坦经济体制改革
进入21世纪,乌兹别克斯坦继续进行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同时乌政府确立了这一阶段要着重对经济结构进行改革。虽然经过独立初期十年的发展,乌经济趋于稳定,但其工业体系仍处于欠完备状态,工业产值较低,为经济部门和人民群众提供产品的能力不足,所以政府制定了相关改革原则以补齐短板:一是尽快建立同市场经济相协调的工业体系;二是大力发展国际贸易;三是加快发展机械制造业;四是加快建设基础设施。
2005年,乌兹别克斯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对GDP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14%上升到20%。交通运输、通信等服务领域的产值已占到GDP的38%,比2000年增长了50%。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乌兹别克斯坦推出了系统的反危机措施,继续调整经济体制,积极吸引外资和扩大就业,经济增速未受到很大影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2008年卡里莫夫继续调整经济结构,建立了纳沃伊自由经济区,旨在吸引外资,尤其是吸引直接投资,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制造业、交通和基建。到2011年乌兹别克斯坦已经实现了农业产值低于工业产值。市场化进程也逐步推进,中小型私人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已经占据半壁江山。2016年7月,乌兹别克斯坦城市人口数量已经超过农村人口数量,城镇化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升。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长期的财政盈余、充足的官方储备、较低的国家债务、稳定的银行体系以及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谨慎借贷,这一系列稳健的改革措施使其在危机时不景气的国际金融环境下仍旧保持经济健康发展。
(三)米尔济约耶夫时期经济体制改革
米尔济约耶夫上台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过分干预,不断深化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先后签署了《关于激活和扩大自由经济区的补充措施》以及改善外来投资环境的相关文件。2017年5月推出了《2017-2021年乌兹别克斯坦五大优先发展方向行动战略》①,规划了乌兹别克斯坦对于发展经济,进行经济结构改革,深化货币改革,加强对外贸易合作等方面的发展目标。②
此外,米尔济约耶夫于2017年签署总统令,在撒马尔罕州、布哈拉州、费尔干纳和花剌子模州设立了四个新的城市经济特区,旨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岗位,通过吸引外国投资建立合资生产企业,定向发展矿产原料和农业食品深加工业,充分挖掘本地区在第二、三产业和资源领域的潜力。他讲道:“全球经验表明,实施积极对外投资政策的国家都取得了很高的发展成就,对外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有助于吸引新技术和高素质专家。”③
相关知识推荐:经济系列高级职称什么时候发表论文
可以看出,米尔济约耶夫延续了卡里莫夫总统坚定不移地发展市场经济的改革理念,使乌兹别克斯坦经济活力不断得到增强,经济继续稳定增速。米尔济约耶夫政府一改卡里莫夫时期较为闭塞的贸易风格,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不断简政放权,赋予市场更多自由度和灵活度,使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活力进一步从行政命令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二、乌兹别克斯坦经济体制改革的得与失
(一)乌兹别克斯坦经济体制改革的优越性
1.目标明确。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体制改革,秉持明确向市场经济转化的目标,采用强有力的国家调控手段使改革分阶段有条理的进行。在这场改革中,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始终以所有制改革为重点以此来建立混合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总统卡里莫夫曾经强调过,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面向社会大众的市场经济,要形成一种既有别于社会主义又不与资本主义经济雷同的混合经济体制。而究其改革之根本,则是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繁荣。
2.手段稳健。乌兹别克斯坦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围绕所有制改革和市场化改革展开,而其改革方式主要采用“渐进式”改革,即分阶段、有步骤的进行改革。总统卡里莫夫在独立之初就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原则,即政治领域的意识形态不能够过度干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在治国理政应当摆在优先位置。
3.明确改革主体。乌兹别克斯坦在经济体制改革时坚持国家是经济改革的主体。在此原则之下,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体制改革由上至下展开,国家对改革进行了详尽的规划与监督,改革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执行,即使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国家的宏观调控也摆在突出位置,从而保证了发展与稳定的平衡。
(二)乌兹别克斯坦经济体制改革的局限性
1.行政干预较大。虽然乌兹别克斯坦秉持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但是为了保持市场的稳定,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仍旧保留着较大的市场控制权,比如未完全放开物价,将大部分产品的价格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由于国家对于市场价格的不合理调控,导致乌兹别克斯坦的通胀率居高不下,物价上涨难以遏制。在高通胀环境下,政府实施的很多惠民和社会保障措施都收效甚微。经常是工资、退休金、助学金和社会补助标准等提高不久,很快就被高通胀抵消掉。
2.监管不力。例如政府在进行项目投资时,常常不能对规划项目的成本估算不够准确,实施项目时又追加投资或撤资,这就给腐败分子提供了漏洞。制定项目阶段的人为了提高工程量和造价,经常编制虚假预测报告,致使建设工程招标时缺乏竞争性和透明性。同时乌兹别克斯坦也同其他中亚国家一样存在着严重的腐败问题,并且反腐工作不能切实有效地开展,这也同样阻碍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3.顶层设计与社会基础脱节。纵观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依靠行政命令的下达来推行,顶层设计传到到民众头脑中时,大部分时候都未能引起国民共鸣,换句话说,改革缺乏必要的思想动员与教育,导致的结果就是虽然改革政策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但普通公民对于改革的积极性却始终不高,未能形成上下合力的局面,甚至出现了不少阻力和矛盾。
三、乌兹别克斯坦经济体制改革前景展望
乌兹别克斯坦在近三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既有可圈可点之处,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但是国民经济在政府的积极作为下仍旧发育健康,在保证稳定的基础上继续力行改革,发展前景理应向好。
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简政放权是米尔济约耶夫政府的主要经济目标。除了市场规模,乌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惠的能源价格和充裕的劳动力资源,由于实施十年义务教育,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社会经济发展前景乐观。
当前我国经济改革的步伐以及进入深水期攻坚期,经济总体稳定但涨势不足,如何排除万难深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将稳扎稳打与勇于变革相结合,在这样的情况下,同较为成功的经济体制改革相比较借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新思路也能避免某些不必要的问题产生。虽然我国的经济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相信在发挥自身优势和借鉴别国的基础上,必能稳健地走好改革这盘大棋。——论文作者:石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