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海绵城市发展现状研究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1-04-22
摘要:在调研河北地区经济社会与自然条件的前提下,分析河北地区海绵城市发展现状,总结河北省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举措,识别建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好前期准备、加强政府监督指导、创新融资机制、建立排放收费机制等对策与建议,对海绵城市的后续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河北地区;海绵城市;发展现状;对策与建议
0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绿地、湖泊水体面积大量减少,建筑、广场、道路等灰色设施建设造成下垫面严重硬化,改变了自然水生态平衡。如果强降雨短时间内产生的大量地表径流超出城市排水设施的处理能力,易产生城市洪涝灾害。有关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200多起不同程度的城市洪涝灾害[1]。同时,全国近2/3的城市面临缺水或严重缺水的问题。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水环境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有效解决城市洪涝、水资源短缺等城市发展难题,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平衡发展。本文在对河北地区海绵城市发展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海绵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对策与建议,可为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1海绵城市概念及内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对雨水进行“吸、蓄、渗、净”处理,在需要时可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即对雨水进行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加强对雨水的综合利用[2]。
2我国海绵城市相关政策及发展现状
2014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建城函〔2014〕275号),对海绵城市的技术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提出2020年和2030年分别实现城市建成区面积20%和80%以上达到海绵城市的要求[3]。2015—2016年,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评审了30个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截至2017年,全国海绵城市建设面积约420km2,建设投资额达544亿元[4]。预计到2030年,我国海绵城市累计投资规模将达到7.6万亿元[5]。2013—2019年我国出台的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政策文件见表1。
3河北省经济社会背景与自然发展概况
3.1经济社会背景
河北省内环京津、外环渤海,与北京、天津两市共同构成京津冀城市群。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快速推进,京津冀三地经济、技术、人才交流更加紧密,河北省进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近10年来,河北省生产总值保持每年6%以上的增长速度,2018年生产总值达到36010.3亿元,全国排名第9[6-14]。2010—2018年河北省生产总值统计如图1所示。
3.2自然条件
河北省属于温带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雨集中且极不平均,是全国严重缺水的省份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城市排水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雨季城市内涝严重,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4河北省海绵城市发展现状
4.1建章立制,提供政策保证
基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建设海绵城市的政策文件,河北省政府结合自身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规程》等一系列文件,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与制度支持。同时,石家庄等部分地市也相继推出了相关指导文件。河北省出台的海绵城市政策文件见表2。
4.2阶段实施,推进示范项目
按照“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原则,河北省提出自2016年起,所有城市新建道路、广场、公园、绿地、水系等都要按照海绵城市的标准要求进行规划建设;2020年和2030年要完成国家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面积目标;确定正定新区、黄骅生态城、北戴河新区、唐山湾生态城、承德市北部新区生态城和涿州生态示范基地6个地区作为省级示范区先行试点[15]。
目前,迁安市已完成试点建设,189个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国家三部委验收,形成了一系列技术成果,迁安君和广场小区项目入选首届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创新典范项目“中国特色海绵样板”名单。石家庄滹沱河滨水公园、唐山世园会生态科教园、沧州长芦公园、承德市滨河公园、邯郸生态谷公园、衡水湖湿地公园景观改造等典型项目均已完工。
4.3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
河北各地市均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规划、建设、城管执法、发展改革、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负责海绵城市建设政策制定、问题研究、决策等工作。同时,成立海绵城市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作。
相关期刊推荐:《项目管理技术》(月刊)创刊于2003年,由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是国内项目管理领域的权威专业期刊,杂志以专业的视角关注中外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栏目有理论研究、行业应用、案例分析、技术方法和论坛等几大板块。文章体现出专业性、实用性和国际性的特点,内容涉及国内外项目管理的研究成果和新颖理念、行业应用和案例、实用技术与方法等,兼顾项目管理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及专业信息报道。
在海绵城市建设推进过程中,河北各地市坚持过程追踪的工作机制。例如,迁安市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管理中心,建立了纵横双向双控的管理体系,统筹现场工程管理。参建各方共享项目建设进度、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加强了项目实时、动态、高效的事中管理,能够对可能发生偏差的关键性活动及时做出判断、发出预警。
4.4因地制宜,开展技术研究
以海绵城市技术文件为指导,河北省编制了《海绵城市建设工程技术规程》《海绵城市设施施工及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河北省海绵城市规划建设专篇编制要求》《河北省海绵城市建设设施构造》4个技术文件,即将出台的《海绵城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也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同时,迁安等地也根据当地海绵城市建设情况编制了10多项制度规范。河北省部分县市出台的海绵城市政策规范见表3。
5河北省海绵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1前期基础资料不充分
海绵城市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不足,缺乏对现实情况的考虑。例如,迁安市在改造过程中,城市道路、老旧小区地下管网、地形图等基础数据不足,需要大面积补测,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工作时间[16]。
5.2政府主体责任缺失
目前,河北省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部分城市前期对海绵城市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政府在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海绵城市建设仅在试点城市和部分设区市开展,大部分地区的建设进度迟缓[17]。
5.3公众认知度不高
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度不高,对海绵城市的基本理论不了解,配合海绵城市建设的意识不强。老旧小区的改造需要通过增加绿地面积、翻新排水管网、增加调蓄池等措施完成,可能造成出行不便、停车位减少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公众的理解支持与积极配合。
5.4技术力量薄弱
专业人才储备不足,技术力量薄弱是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难题之一。政府是海绵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主体,但目前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海绵城市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熟悉海绵城市建设的人才更少,现阶段的人才储备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同时,当地高校对于相关技术的研究明显不足。一些较早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只能借助国内大型规划、设计单位的技术力量进行规划编制、方案起草。同时,一些施工单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准确把握项目设计意图,造成工程实际效果与规划设想产生偏差,影响了工程的进度与质量。
5.5资金需求大,持续投入难以保障
依据相关数据测算,海绵城市建设成本为1亿~1.5亿元/km2[18]。以入选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的迁安市为例,该市试点区域为21.5km2,总投资额为24.56亿元[16]。为了实现河北省2030年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需要投入资金1272亿元。虽然国家给予了专项资金支持,但无法全面覆盖。同时,PPP模式也面临着缺乏稳定收益回报以及市场发育不成熟等问题。因此,巨额的资金投入成为制约海绵城市建设推广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6河北省海绵城市发展对策与建议
6.1做好前期准备,加强政府监督指导
首先,政府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有效履行其政治责任,制订科学可行的规划,编制详细的实施方案,学习借鉴国家试点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加强沟通交流;其次,应加强政府的监督指导力度,发挥政府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
6.2创新融资机制,建立排放收费机制
在海绵城市建设初期,80%的项目建设资金来自政府拨款[19]。一方面,在当地政府全力提供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国家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创新融资机制,推广混合所有制、国债、基金等模式,进一步优化PPP合作协议,完善PPP协调管理机制[20];另一方面,应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探索建立雨水排放收费机制,动员全社会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6.3提高公众认知度,形成良好氛围
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多种形式的的宣传教育手段,在电视、报纸、网络、学校开展海绵城市的宣传活动,普及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提高相关政策的理解程度,动员民众积极配合海绵城市建设,形成全社会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氛围,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开展扫清思想障碍。
6.4人才引进与培养并举,鼓励科学研究
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引进优秀人才参与海绵城市建设。鼓励当地高校开设海绵城市相关学科专业,培养海绵城市建设人才。加大行业培训,提高海绵城市建设参与者的技能水平。对于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应设立专项研究基金,激励科研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大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发展,加快形成本土化的专业技术力量[21]。
6.5发展海绵城市相关产业,扶植本土企业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面积逐渐增大,对海绵产品和服务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强,提升海绵城市可持续建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积极扶持培育本地海绵城市产业,鼓励企业从事海绵城市产品研发与新工艺推广应用,不断健全产业链,大力发展海绵城市相关的规划设计、咨询顾问、雨水收集、污水处理等企业。
7结语
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河北地区发展海绵城市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做好前期准备、加强政府监督指导、创新融资机制、建立排放收费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与建议,可为河北地区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论文作者:王雷1,2,3赵国良1,2,3王诚杰1,2,3金坎辉1,2,3高园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