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艺术 > 正文

“苦难与伟大并存”——浅谈苏轼的双重命运

发布时间:2013-03-19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北宋时期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谈起苏轼,我们都很熟悉,作为一个文学家,苏轼是北宋的一大奇才加全才,诗、词、书、画、文样样精通,从这方面来讲,苏轼无疑已经将“大文豪”这个词诠释的淋漓尽致;但其作为一个政治家,偶然而又必然的被卷入官场上暗流涌动的势力之争,在面对颠沛流离、饱经折磨的境遇时,虽然有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但在这旷达人生的背后,似乎又透露着一份苍凉与无奈。有人说:上帝是公平的,他在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历史上能够同时拥有卓越的文学成就和一帆风顺的人生道路的文人士大夫,屈指可数。同样,苏轼在官场失意的同时,其文学成就也达到了前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其中是否包含了某种联系或者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局面有着共同或相似的原因。一、 “横一世之才,凌厉一世之气”

在词兴盛的北宋,苏轼在词方面的成就也是最大的。“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语载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苏轼对词的历史性贡献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观念上,苏轼破除了师尊词卑、诗庄词媚的传统见解,把诗与词相提并论,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刘熙载在《艺概》中也评价道:“词至东坡,其体始尊”,苏轼主张词为“诗之苗裔”,词应该“自成一家”,就在苏轼在黄州作了《江城子?密州出猎》后,他在《与鲜于子骏简》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成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扺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为壮观也!”。苏轼创作的大量的词也基本上都是融合了他的观点的,不仅如此,苏轼还充分的开拓了词境、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语载刘熙载《艺概》)的境界。自此以后,词可以展示自我的人生感慨,也可以描写生活情趣、山川风光,甚至可以用来怀古念旧、悼念已逝的亲人等。同时他也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开创了一代词风。

至于苏轼的其他方面的成就也是不容忽视的。苏轼留下了2700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主张“以文为诗”、“以才学为诗”,不仅风格多样且众体兼备,让人不得不为其叹服!除了诗词外,苏轼对散文的创作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为受到《孟子》、《战国策》等散文的影响,苏轼的散文文笔纵横,气势磅礴、善用比喻且见解新颖,用“苏如海”(李耆卿《文章精义》)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除此之外,苏轼在书画上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