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医学论文 > 正文

2015-2019年凉山州食源性疾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25

  [摘要]目的分析2015-2019年凉山州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凉山州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5-2019年凉山州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资料,对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9年凉山州31家监测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0935例;夏秋季为发病高峰,5-10月报告病例数最多(67.75%);西昌市总报告病例数最多(19.46%),冕宁县监测医院平均报告病例数最多(617例);20~59岁年龄组为高发人群(49.54%),男女性别比1∶1.06,职业以农民为主(50.84%);可疑暴露场所家庭居首位(82.33%);可疑暴露食品前3位是肉与肉制品、粮食类及其制品、菌类及其制品;2015-2019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中,共发现680起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结论凉山州卫生健康系统应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的意识与能力,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高高风险食品及高风险场所的监管力度,多部门积极协作配合,以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

2015-2019年凉山州食源性疾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流行特征

  食源性疾病是指摄入被致病因子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1]。食源性疾病是全球最广泛、最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是中国最大食品安全问题。据2015年WHO公布的全球食源性疾病负担的报告指出,每年全球每10个人,就有1人因食用被污染的食物而生病[2]。我国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平均6.5人中就有1人次罹患食源性疾病[3],对医疗资源与社会资源消耗巨大。本研究通过对2015-2019年凉山州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凉山州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对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2015-2019年凉山州31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报告的所有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信息(如病例基本信息、就诊情况、食品暴露史等)进行收集整理,结合病例的症状与体征、临床诊断及食品暴露史,将符合食源性疾病病例定义的病例纳入监测分析对象。

  1.2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食源性疾病病例的时间、地点、发生场所、发病原因等内容进行分析。

  1.3统计分析采用Excel2007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2012年凉山州启动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2012-2014年凉山州只有3家州级医院开展相关监测,2015年起凉山州17个县(市)31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全部纳入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西昌市6家,会理县4家,冕宁县3家,盐源县、会东县、宁南县、德昌县各有2家,其余10个县均各有1家。2015-2019年凉山州31家监测医院共报告10935例食源性疾病病例。

  2.2时间分布

  2.2.1年份分布凉山州31家监测医院自开展食源性疾病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合计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4009例(图1)。

  2.2.2月份分布凉山州的食源性疾病病例各月均有报告,5-10月报告病例数最多,占病例报告数的67.75%(7409/10935),7月份病例数达到峰值,占病例报告数的14.85%(1624/10935)(图2)。

  2.3地区分布

  2.3.1凉山州各市县食源性疾病分布情况2015-2019年凉山州17个县(市)均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其中:西昌市报告病例最多,占报告病例数的19.46%(2128/10935);其次是冕宁县和会理县,分别(16.92%、8.34%)(图3)。

  2.3.2凉山州各市县监测医院报告食源性疾病情况2015-2019年凉山州31家监测医院均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其中:冕宁县3家监测医院平均报告病例数最多,达617例;冕宁县人民医院5年报告病例1113例,平均每年223例;美姑县人民医院报告病例数最少,5年报告病例88列,平均每年18例(图4)。

  2.4人群分布

  2.4.1性别年龄分布10935例病例中,男性5319例、女性5616例,男女性别比1∶1.06。年龄范围1~98岁。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20~5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为49.55%(5418/10935);其余依次是:≥60岁年龄组(16.27%),≤3岁年龄组占12.52%,7~13岁年龄组(9.93%),4~6岁年龄组占6.28%,14~19岁年龄组(5.45%)(表1)。

  2.4.2职业分布病例的职业分布中,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是农民(50.85%)(5560/10935),其次是学生和散居儿童(14.95%)(1635/10935)、13.76%(1505/10935)(图5)。

  2.5进食场所分布家庭是发生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进食场所(82.23%)(9003/10935),其次是餐饮服务业-街头餐点(3.60%)(394/10935),野外(3.51%)(384/10935)(表2)。

  2.6可疑暴露食品分布部分病例暴露了2种或2种以上的食品,因此最终统计的暴露食品病例数为12203例。可疑暴露食品种类共涉及21种,居前3位的是肉与肉制品、粮食类及其制品、菌类及其制品((22.95%、15.46%和14.02%)(表3)。

  2.7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按照“2例及2例以上病例有可疑共同食品暴露史,具有类似临床表现,并在时间或地点分布上具有关联,且发病可能与食品有关”为一起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筛查,2015-2019年凉山州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中,共发现680起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图6)。

  3讨论

  2015-2019年凉山州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结果显示,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监测系统的成熟,报告的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凉山州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凉山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高温多雨,适合各类微生物、野生菌、野生植物的生长繁殖,易发生因食物储存或加工不当导致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或误食有毒野生菌、有毒野果等而发生的食物中毒。这全国与其他地区的监测结果相似[4-6]。

  凉山州不同地区、不同监测医院报告的病例数存在明显差异,如冕宁县人民医院平均每年报告223例病例信息,美姑县人民医院平均每年仅报告18例病例信息。除人口、经济等影响因素外,可能原因如下:部分监测县,从食源性疾病报告人员到医院领导,乃至卫生行政部门、当地政府对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重视程度均不够;多数医院没有专职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人员,相关科室的临床医生亦未将此监测工作纳入其常规工作;各监测医院监测能力不一,部分临床医生缺乏诊断食源性疾病的能力,部分监测人员甚至尚不能掌握最基本的网络操作技能[7-8]。

  相关期刊推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月刊)创刊于1953年,是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预防医学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服务于广大会员和从事预防医药卫生科学技术工作者,以促进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国内外预防医学学术交流,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主要栏目:述评、人物述林、专论、论著、综述、讲座、专题调查、实验研究。

  凉山州食源性疾病病例性别差异不大,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要发病人群,可能与该人群的社会活动频繁,暴露机会增多有关,其次60岁以上年龄组占比也较高,这可能与其免疫力、消化功能降低有关[11-12]。职业分布以农民占比最高(50.84%),其次是学生和散居儿童。农民病例数占比最大,这可能与其食品安全意识薄弱,饮食条件和卫生习惯等有关,这与湖南、云南的调查研究相似[9-10]。学生病例数占比较高,特别是7~13岁年龄组的小学生,可能原因为学生喜欢购买学校周边售卖的小零食,学校周边售卖的小零食大多价格便宜食品安全性低;还有学生好奇心重,但不能分辨食品的安全性,夏秋季节上下学途中,可能采食野果引起食源性疾病。散居儿童病例数占比也较高,可能与幼儿自身消化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力较弱,家长食品安全意识不强等原因有关。

  凉山州食源性疾病发生的主要进食场所为家庭(84.47%),提示家庭是凉山州食源性疾病防控的重点场所,尤其是农村家庭,这与农村百姓食品安全意识薄弱、食品加工储存不科学、不良的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13-14]。凉山州还存食源性疾病在野外发生较多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凉山州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夏秋季节野果较多,食用马桑果、油桐果、蓖麻等野果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时有发生。此外,街头餐点的卫生条件差、食品加工操作不规范等引发的食源性疾病也较多。

  从暴露食品分布分析,肉与肉制品占比最大,与部分地区的监测结果一致,肉与肉制品属于高蛋白食品,易被致病菌污染引发食源性疾病[15-17]。菌类及其制品也是引发食源性疾病占比较高的食品,凉山州居民普遍有食用野生菌的习惯,而又缺乏对于有毒野生菌的识别能力,因此凉山州野生菌中毒报告病例数长期居四川省第1位[18]。2

  015-2019年凉山州共报告食源性疾病事件数19起[18-19],但本研究发现,凉山州同时间发生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数近700起,提示凉山州绝大部分疑似食源性事件均未进行调查与报告,可能原因如下:监测系统中病例相关的食品暴露信息填写不完整或漏填,直接影响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的自动识别和预警;临床医生尚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意识,当医院发生食源性聚集性病例就诊时,未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相关信息[20];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不足,不能及时审核、分析、识别、调查食源性聚集性病例信息,导致大部分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被漏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均严重不足,不能满足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与调查的需要。

  结合凉山州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建议凉山州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加强:①针对家庭与社区及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教,特别是夏秋季节在农村地区应加强野生菌、野果等相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健康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风险。②强化行政推动,加强相关部门对食源性疾病监测的重视程度,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③加大监测医院的培训力度,增强医务人员的报告意识与能力,提高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敏感性。④疾控机构应不断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水平,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能力。⑤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肉与肉制品和水产、粮食类及其制品、菌类及其制品等高风险食品以及街头餐点等高风险场所的监管力度。⑥多部门积极协作配合,真正做到“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达到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的目的。——论文作者:邓明菊1,宋阳2,边绍勇2,廖如珺3,关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