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动物实验研究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21-03-01
摘要:目的系统分析近5年国内外针灸治疗AD的动物实验研究情况,旨在为以后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查阅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CNKI、PubMed等数据库有关针灸治疗AD的动物实验研究文献,对纳入的文献从动物的选取及模型制备、针灸干预方式及穴位的选取、对照组的设置及疗效对比、检测方法及结局指标的选取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的68篇文献中,多选用雄性APP/PS1双转基因小鼠、SAMP8小鼠、SD大鼠和Wistar大鼠进行研究;主要采用普通针刺、电针、艾灸和普通针刺加艾灸4种干预措施;共涉及穴方20首、穴位27个,多选用百会、肾俞和足三里等穴进行治疗;有21篇文献设置了阳性药物对照组、假针刺组或非穴对照组;检测部位多为海马和皮质;结局指标主要包括行为学指标和生化指标2种,其中共涉及行为学指标14个,如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等,其检测方法主要为Morris水迷宫;共涉及生化指标118个,如Aβ1-42、Aβ和IL-1β等,其检测方法主要为Westernblot、免疫组化和ELISA等。结论目前对针灸治疗AD进行了系统、全面和较为深入的动物实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肯定了针灸治疗A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对不同穴位和不同穴方之间的疗效对比研究,重点关注不同干预时长和不同疗程对针灸疗效的影响,同时要动态把握不同针灸干预方法和不同刺激参数之间的疗效差异,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针灸动物研究实验研究文献计量学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又称老年痴呆,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起病隐匿和认知功能障碍渐进性加重,属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原因[1],约占痴呆总数的60%-80%[2]。目前,全球的痴呆患者人数约5000万,预计到2050年将增至1.52亿。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痴呆患者的人数已超过950万,约占世界总数的20%,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1600万[3]。据统计,2018年全球用于痴呆的花费就已达到了1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会达到2万亿美元;仅2015年,在中国用于痴呆的花费就达到了1677.4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5074.9亿美元[4]。由此可知,AD给世界和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由于AD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案,已成为当今世界公共卫生领域所面临的重大难题。现有的治疗药物,如盐酸多奈哌齐、利凡斯的明、加兰他明、美金刚和甘露特钠等,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并不能根治AD,且副作用较大。针灸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项研究[5,6]均表明其对AD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在AD的防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业界对针灸治疗AD进行了系统、全面且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大量客观、可靠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对近5年的动物实验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并为AD的针灸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实验依据。
1文献检索
1.1文献检索方法
查阅从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Medline和WebofScience数据库发表的文献。中文检索词:①针刺,②电针,③灸,④艾灸,⑤针灸,⑥阿尔茨海默病,⑦老年痴呆;检索式为:[①or②or③or④or⑤]and[⑥or⑦]。英文检索词:①acupuncture,②electroacupuncture,③moxibustion,④moxa-moxibustion,⑤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⑥alzheimer'sdisease,⑦seniledementia;检索式为:[①or②or③or④or⑤]and[⑥or⑦]。
1.2纳入标准
①研究类型为动物实验研究的文献;②治疗组的干预方式为单纯的普通针刺、电针、艾灸或普通针刺加艾灸的文献;③研究对象为单纯AD动物模型的文献;④文献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
1.3排除标准
①综述、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医家经验、个案报道、理论探讨、述评、临床研究、学位论文及会议论文等;②重复发表或重复检出的文献;③无法获取全文或信息不全的文献;④没有采用针灸治疗的文献;⑤采用针灸联合其他方法治疗的文献;⑥研究数据不明确或统计学方法不恰当的文献。
1.4筛选方法
由2名文献评价员阅读题目和摘要,按纳排标准进行初筛,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全文下载并阅读。存疑文献经小组讨论后决定是否纳入,如仍有争议则请专家稽波教授和李志刚教授仲裁。
2结果
2.1文献检索结果
根据检索策略,共检索出中文文献269篇,英文文献53篇,通过阅读文章的题目、摘要,并结合全文阅读,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中文文献212篇,英文文献42篇,最终纳入中文文献57篇,英文文献11篇。
2.2文献年度分布情况
2015-2019年,针灸治疗AD的动物实验研究的总体趋势呈波动状态,其中2016年达到高峰,2016-2018年呈下降趋势,2019年回升。具体年度分布情况如下:2015年17篇,2016年19篇,2017年11篇,2018年5篇,2019年16篇。
2.3纳入研究的基本概况
2.3.1动物的选取及模型制备
所选动物的品系主要有APP/PS1双转基因小鼠、SAMP8小鼠、SD大鼠和Wistar大鼠四种。关于模型动物的性别,有55篇选用雄性,6篇选用雌性,6篇选用雌雄各半或雌雄不拘,另有1篇未阐明性别。文献中所选用模型鼠的鼠龄差异较大,为1.5-15月龄不等,其中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选用最多的为5月龄和7月龄,SAMP8小鼠选用最多的为6月龄和7月龄,SD大鼠选用最多的为2月龄和15月龄(其中有12篇文献所选模型鼠的鼠龄不详),Wistar大鼠选用最多的为4-5月龄,另有1篇文献同时选用了4月龄、6月龄和9月龄的模型鼠进行了研究。样本量的选取,最少的为15只,最多的为115只,出现频次较多的有40只、60只、48只和50只等,所纳入文献的平均样本量约为48只。造模方法主要有双侧海马注射Aβ(Aβ1-40、Aβ1-42或Aβ25-35)、双侧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D-半乳糖、氢溴酸东莨菪碱或直接选用APP/PS1、SAMP8模型鼠。其中直接选用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的有12篇,直接选用SAMP8小鼠的有15篇,选用双侧海马注射Aβ1-42的有18篇,选用双侧海马注射Aβ1-40的有8篇,选用双侧海马注射Aβ25-35的有7篇,选用双侧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有5篇,剩余3篇则分别选用腹腔注射D-半乳糖加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腹腔注射D-半乳糖加双侧海马注射Aβ1-40和腹腔注射D-半乳糖加双侧侧脑室注射鹅膏蕈氨酸进行造模(表1)。
2.3.2针灸干预方式及穴位的选取
针灸对AD模型动物的干预方法主要有普通针刺、电针、艾灸和普通针刺加艾灸4种。其中采用普通针刺进行治疗的文献有12篇、电针治疗的有34篇,艾灸治疗的有14篇,普通针刺加艾灸治疗的有8篇。单次治疗时间最短的为20-30s,最长的为2h,其中普通针刺的单次治疗时间选取最多的为15min和30min,电针选取最多的为20min、30min和15min,艾灸选取最多的为20min和5min,普通针刺加艾灸选取最多的为30min和15min。疗程由3天至90天不等,其中普通针刺的疗程选取最多的为28天,电针选取最多的为14天和15天,艾灸选取最多的为18天,普通针刺加艾灸选取最多的为14天。所纳入的68篇文献中,共有58篇选用了穴方进行治疗,10篇选用了单穴进行治疗,共涉及穴方20首,其中使用频次较多的有“百会+肾俞”、“百会+印堂+人中”、“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和“百会+涌泉”等;共涉及穴位27个,其中使用频次较多的有百会、肾俞、足三里、印堂和大椎等(表2)。
相关知识推荐:论文发表怎么申请加急审稿
此外,有3篇文献同时使用了脉冲电针和音乐电针治疗,并比较了2种电针之间的疗效差异;有2篇文献比较了不同穴位之间的疗效差异;有2篇文献比较了不同艾灸因素(艾烟、艾灸和无烟艾灸)之间的疗效差异。关于电针频率,在采用电针治疗的34篇文献中,有14篇选用了2Hz,3篇选用了1/50Hz,2篇选用了20Hz,各有1篇选用了30Hz、1/20Hz、2/15Hz、2/50Hz、4/30Hz、20/30Hz、20/100Hz和80/100Hz;共有7篇同时选用了2种(2Hz和50Hz)或3种(2Hz、30Hz和50Hz)电针频率,并比较了不同电针频率之间的疗效差异。
2.3.3对照组的设置及疗效对比
所纳入的68篇文献中,仅有10篇设置了阳性药物对照组,其中盐酸多奈哌齐7篇、雷帕霉素2篇、美金刚1篇;11篇设置了假针刺或非穴对照组,分别为2篇和9篇。疗效对比结果显示,无论是普通针刺、电针、艾灸还是普通针刺加艾灸,其疗效都优于或等于阳性药物;同时,普通针刺和电针的疗效明显优于假针刺或非穴(表3)。
2.3.4检测方法及结局指标的选取
结局指标主要分为行为学指标和生化指标,其中38篇同时选取了行为学指标和生化指标,6篇只选取了行为学指标,22篇只选取了生化指标,1篇仅采用了HE染色进行观察。行为学检测方法主要有Morris水迷宫、Y迷宫和穿梭箱实验3种,在进行行为学检测的44篇文献中,使用Morris水迷宫的有42篇,Y迷宫和穿梭箱实验的各1篇;所涉及的行为学指标共有14个,其中使用频次较多的有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目标象限游泳时间/总时间和首次穿越平台时间等。生化指标的检测方法共涉及16种,使用频次较多的有Westernblot、免疫组化、ELISA、免疫荧光和RT-PCR等;所检测的生化指标共有118个,其中使用频次较多的有Aβ1-42、Aβ、IL-1β、18F-FDG、TNF-α和APP等。所检测部位共涉及13个,其中主要的检测部位为海马、皮质和血清等(表4)。
3讨论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针灸对A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既往对针灸治疗AD的动物实验研究主要从调控脑内蛋白质的异常表达[7,8]、调控小胶质细胞的生理病理状态[5,6,9]、发挥神经元保护效应[10]、调控氧化应激反应[11]和改善突触可塑性[12-14]等方面进行探究。本文通过文献整理发现,近5年针灸治疗AD的动物实验研究主要从调控线粒体自噬[15]、调控表观遗传修饰[16]和调控能量代谢[17,18]等方面进行探究。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针灸干预方法,对不同品系和鼠龄的AD模型进行了不同时程的治疗,并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对行为学和多个脑区的不同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分析,基于不同作用机制对其进行了系统、全面且较为深入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其中还有一些内容值得关注,现论述如下。
3.1侧重比较不同穴位和不同穴方之间的疗效差异
现有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均证实针灸特定的穴位或穴方对AD均有较好疗效,但对于不同穴位和不同穴方之间的疗效差异目前尚无深刻认识。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中,涉及的穴方多达20首,穴位多达27个,但对不同穴方之间疗效差异进行对比研究的文献为零篇,而对不同穴位之间疗效差异进行对比研究的也只有2篇,仅占总文献量的2.94%。其中1篇研究表明,艾灸神阙、足三里或“神阙+足三里”均能提高AD模型大鼠血清及脂肪组织中脂联素及脂联素受体的水平,从而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且神阙、足三里和“神阙+足三里”三者的疗效相当[19];另一篇研究表明,电针三阴交和关元均能改善AD模型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性腺激素水平,且三阴交的疗效明显优于关元[20]。由此可知,确定不同穴位和不同穴方之间的疗效差异,筛选疗效较好的穴位或穴方,能够为临床选穴、组方提供充足的实验依据,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3.2关注干预时长和疗程对针灸疗效的影响
众所周知,干预时长和疗程是影响针灸疗效的两个关键因素。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中,所涉及的干预时长多达14种,最短的为20-30s[21],最长的为2h[22],疗程多达17种,最短的为3天[23],最长的为90天[21],研究证实这些不同的干预时长和疗程均会对AD的治疗产生积极作用,但是对不同干预时长和不同疗程之间进行疗效对比研究的文献为0篇。因此,在今后的实验研究中应重点关注这两个关键因素对针灸疗效的影响,筛选出疗效更好的干预时长和疗程,以期更好的服务临床。
3.3重视不同针灸干预方法和不同刺激参数之间的疗效对比
本研究纳入文献所涉及的针灸干预方法主要有普通针刺、电针、艾灸和普通针刺加艾灸4种,各种干预方法对AD均有较好的疗效,但缺乏对它们之间进行疗效对比的研究,因此在AD的临床治疗中,对具体针灸方法的选取也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电针主要包括脉冲电针和音乐电针,对两种电针治疗AD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的文献只有3篇,仅占文献总量的4.41%,这3篇研究均表音乐电针的疗效优于或等于脉冲电针[9,18,24];同样,对于不同艾灸因素治疗AD的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的文献也相对较少,只有2篇,仅占文献总量的2.94%,这2篇研究表明艾烟、艾灸和无烟艾灸的疗效相当[25,26]。此外,不同刺激参数也影响针灸的疗效,如不同频率的电针在AD的治疗中也存在疗效差异,有研究表明,电针治疗作用的强弱与电针频率密切相关,高频(50Hz)电针的疗效要优于中频(30Hz)和低频(2Hz)[27-33]。由此可知,把握不同针灸干预方法和不同刺激参数之间的疗效差异,是提高针灸治疗AD临床疗效的重要保障。
4结语
本文对近5年针灸治疗AD的动物实验研究文献从动物的选取及模型制备、针灸干预方式及穴位的选取、对照组的设置及疗效对比、检测方法及结局指标的选取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整理分析,发现针灸对AD模型动物的行为学和生化指标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肯定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针灸治疗AD的动物实验研究,其最终目的是指导临床,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在今后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研究:①加强对不同穴位和不同穴方之间的疗效对比研究,明确治疗AD的特异性穴位和优势穴方;②重点关注不同干预时长和不同疗程对针灸疗效的影响,筛选出适宜AD的干预时长和疗程;③动态把握不同针灸干预方法(普通针刺、电针和艾灸等)和不同刺激参数(电针频率、捻转角度和捻转频率等)之间的疗效差异,有效提高针灸治疗AD的临床疗效。——论文作者:牟秋杰1,姜婧2,王鑫3,李昱颉4,田会玲1,王顺1,嵇波1**,李志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