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在医疗护理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02-26
社会化媒体是近年来迅速兴起的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从单向接收信息到双向互动,对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语言表达习惯和社会交往形式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Antony[1]将社交媒体(socialmedia)定义为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传播学者Kaplan和Haenlein[2]将社交媒体定义为“一系列建立在Web2.0的技术和意识形态基础上的网络应用,它允许用户自己生产创造内容和交流”,强调开放、共享、参与以及创造,用户成为主角发挥作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公开、参与、交流、社区化、连通性。社交媒体的形式包括博客,图片及视频分享,论坛和社区等等,国内主要有微信、微博、论坛等,国外主要是Twitter、Facebook、YouTube、Wiki等。全球范围内网民超过20%的时间花费在社交网络和博客网站,2012年6月底,Facebook拥有超过950万活跃用户,Twitter拥有超过1.4亿活跃用户,每天产生超过3.4亿微博[3]。截至2013年10月24日,微信用户已经达到6亿[4]。社交媒体以其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大、经济实用,社会动员能力强等特点,革命性的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医疗护理等卫生保健领域。
1社交媒体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通讯工具
在大规模灾害和危机事件发生时,社交媒体凭借其迅速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和精准定位功能成为灾情信息传播中心和集散平台,利于开展医疗救援工作,同时,倡导动员社会各界为灾区筹集物资[5]。Hughes[6]研究发现,在大范围的紧急事件发生时,Twitter频繁嵌入网页链接到紧急信息的来源,推送现场消息,提供详细的过程叙述,便于迅速了解事件经过,还原事实全貌。2009年海地地震,事发地的民众通过Twitter的实时沟通和定位功能,及时报道灾难现场位置,破坏程度和伤亡人员情况,以便于外界各方专业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援[7]。在救援后方,借助社交媒体,医院建立快速救助信息通道。在2013年四川省雅安市地震伤病员收治的过程中,医院借助微信的相关功能构建应急临床救治指挥信息平台,并与医院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平台的数据信息相对接,实现信息的即时互动与共享,实现了有序接收、协调管理、科学救治伤员工作[8]。
在充分的发挥社交媒体正效应的同时,为减少信息庞杂、虚假难辨所带来的公众导向危机,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统媒体和官方救助机构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及时传播正确信息并保持更新,防止谣言播散,稳定民众情绪,以及提供自我保护信息[9-10]。
2社交媒体提供了疾病预防和管理新途径
2.1促进高危人群传染性疾病预防和行为改变
社交媒体成为用于高危人群艾滋病毒预防,促进青年健康性行为的经济实用工具,比传统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可以实现更广范围的影响力,同时降低经济和时间成本。
在秘鲁Young[11]通过Facebook群组以为期12周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论坛的形式,对过去12个月中发生男男性行为的成年人进行预防知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参与艾滋病毒检测的人数是对照组人数的2倍多,借助社交媒体加强了艾滋病高危人群的预防检测工作。同样,社交媒体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性行为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约73%的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网站。Bull等[12]研究发现基于社交媒体传播的健康性行为信息,有利于高危青年人维持短期内避孕套较高使用率,促进健康性行为的形成。Jones等[13]研究发现,社区保健护士通过创建了名为“CarynForya”的Facebook主页为15-24岁青少年提供衣原体感染症状体征、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及感染后处理的相关信息,通过干预前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通过“CarynForya”可以提高避孕套的使用率和性传播疾病的自检率。
2.2医疗机构利用社交媒体提供与患者的交流平台
许多医疗机构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社会化媒体网页。2010年一项调查显示医疗机构应用的社交媒体依次是Twitter(583医院),Facebook(551医院),YouTube(348医院)和博客(99医院),共计1581家医院拥有了自己的社交媒体网站[14]。国际知名梅奥诊所在YouTube和Facebook分别拥有200万和10,000名关注者,免费提供咨询意见和专业知识,并且鼓励医生参与社交媒体活动。我国许多医院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微博微信官方网站,调查[15]显示截止到2013年5月1日全国共有140所大型公立医院开设官方微博,全国开设率达到21%。截至2014年统计数据[16]显示,我国开通微信公众号的医院共有3700家,占医院总数的17%。目前医院应用社交媒体主要有5类用途[17]:客户服务、社区服务、患者教育、公共关系、危机公关。
在我国,医院等医疗机构的社交媒体官网将成为传播健康信息、与患者互动沟通、提供健康服务的重要平台,推送内容集中在新闻、科普、就诊信息等讯息,承担起社会科普服务,塑造医院品牌形象的功能。李琳等[18]研究发现,利用微信订阅号向开通微信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布住院基本信息、诊疗信息、健康教育信息,未开通微信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常规接受相关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开通微信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得分显著高于未开通微信组患者(P<0.05)。朱慧芳等[19]报道,利用官方微博搭建的医院管理媒体平台,动员医院专家通过微博向公众普及科学权威且通俗易懂的实用性健康知识,传递健康理念,共发布信息430余条,拥有关注者近11万人。同时,该平台实现了舆情监控和危机公关的作用。仰东萍等[20]报道,利用微信、微博作为前方队员与医院领导同事及社会公众的交流平台,对国家抗震救灾专家医疗队赴四川雅安抗震救灾事迹进行宣传,有效提升了医院社会形象,塑造了良好品牌。此外,医院还可提供医院挂号,报告查询,移动支付等改善就医流程的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患者就诊体验。黄小琼等[21]调查,将微信软件与医院HIS系统结合,实现线上挂号预约、收费取单、检查预约、领取检查结果,结果显示通过微信预约的患者数量已经占到所有预约人数的35%,减少50%的人工客服,极大缩短患者就诊等待时间,降低医院成本,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2.3社交媒体实现慢性病患者的延续性护理
社会化媒体成为以患者为中心的疾病护理管理模式的驱动力之一,即时便捷和双向互动沟通的特性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检索信息,分享经验,自我表达,寻求支持,学习技巧,提高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平台[22]。
加拿大护士协会、美国护士协会、英国皇家护理学院等多家护理相关机构都使用社交媒体来与他们的成员和社会公众沟通互动。2012年2月,护理和助产学认可委员会利用社交媒体与患者在线讨论话题,迅速引起24000名Twitter用户关注。国际护士会(InternationalCouncilofNurses,ICN)在2013年推出的信息分享项目,护士和助产士分享优质可靠的卫生资源链接给患者、家属、朋友或同事,提供患者教育服务,并且保持内容更新。乳腺癌,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患者病程较长,疾病不同阶段会经历不同的心态情绪变化,伴随不同的情感需求,社交媒体为患者提供了长期互动并且持续活跃的平台,患者通过博客叙事,宣泄情绪,以获得同伴情感共鸣获取正能量,较好的适应疾病全程的变化[23-27]。尤其对青少年患病群体来讲,与成年人去诊疗机构就医的方式不同,喜欢匿名通过互联网搜索健康相关信息[28-30]。Ralph等[29]研究发现近60%的青少年都使用互联网来搜索与健康相关的信息,包括药品,抑郁症和性健康知识等敏感问题的信息。多项研究[31-33]显示,社交网站为注意力缺陷,过敏症,抑郁症或哮喘等青少年提供同伴支持教育,使青少年更积极有效的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症状。
相关知识推荐:护理核心期刊有哪些
目前在我国,护士开始借助具有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富媒体形式的微信开展患者健康教育[34],提供延续性护理,加强患者疾病相关指标监测和病情控制[35],提高服药和功能锻炼依从性[36],提高患者自我效能[37],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王松峰等[38]研究发现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运用于肿瘤患者的PICC导管自我维护指导可降低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徐璐和胡竹芳[39]研究发现,基于微信突破地域、时间和经济等方面限制的优势,利用微信可以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有效地推动延续护理服务发展。
3护理科研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3.1招募特定研究对象并降低失访率
社交媒体是招募多样化大样本的省时高效的工具,尤其是利用普通方式不易招募的特定人群,例如,同性恋人群[40],吸烟用户[41],低收入妇女[42],大学生[43],年轻护士[44],抑郁症患者[45]。Facebook成为用于纵向调查研究中与参与者进行交流沟通,降低研究对象失访率的有效工具。Amerson[46]在Facebook输入毕业学校和姓名顺利搜索到毕业后搬到其他区域失去联系的护理本科毕业生,通过成为“好友”的方式取得知情同意进而参加一项定性研究,仅在最初24h内就确认了18名同学身份。Mychasiuk等[47]研究发现,世界儿童发展中心在为期4~5年的两代学前教育计划项目中应用Facebook追寻到19名几乎失访的研究对象,失访率降低了16%,鉴于失访对象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重要影响,追踪到这些近乎失访的研究对象,提高了研究的有效性。
3.2促进在职护士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
在信息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医疗相关资讯也增长迅速,临床的研究创新成果数量多且更新速度快。护士日常工作繁忙,难以跟进护理领域内最新研究成果,信息更新速度慢。护理学术期刊利用微信平台制作电子期刊,报道护理学术领域内先进的科研成果,临床护理经验以及卫生方针政策,提供当期目录阅读,过刊浏览等功能,更新速度快,推送及时精准,有利于护士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新文献信息和保持较高的知识更新速度[48],实现轻松阅读和内容分享。此外,基于微信群的护士在职培训和业务学习提高了培训效果和护士满意度[49-50]。
3.3成为辅助传统护理教学的工具
社交媒体在护理专业学生和教师中使用广泛,Frazier等[51]对美国南部大学护理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进行调查发现,70%教师和90%学生日常会使用社交媒体。密歇根大学护理学院应用3-D虚拟空间的社交媒体软件SecondLife建立虚拟医院进行高仿真模拟教学,提供真实场景模拟和不同角色扮演,训练护生的临床批判性思维和应急反应,这一项教学改革尝试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52]。此外,研究[53]发现社交媒体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形成在线讨论社区,促进合作性学习,加强学生和教师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Tower等[54]招募了3所学校的70%的护理本科生参与基于解决问题的Facebook小组学习来辅助学习生物科学课程,期末测试后对其中89名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这种新颖学习方法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在护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徐娜等[55]对82名护理本科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干预组在学校人文课程的基础上建立微信群,进行基于网络环境的人文教育,对照组仅接受学校人文课程教育,结果显示,干预组护生人文素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护理领域应用社交媒体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目前,护士越来越多的应用Facebook,Twitter,微博等社交媒体来分享职场经验,特别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充满感情的事件,表达自己的情感,寻求来自朋友、同事和同行的支持。但是,当护士通过社交媒体帖子发布含有患者的视频或照片,或发布内容的详细程度足以确定患者时,可能违反保密原则或泄露患者隐私信息。护士可能面临谴责,纪律处分,严重者职业执照暂时或永久吊销;若程度严重,触犯法律时,会引起民事或刑事处罚。为防止此类侵犯患者隐私的事件发生,美国护士协会(AmericanNurses'Association,ANA)、美国全国护士局联合委员会(NationalCouncilOfStateBoardOfNursing,NCSBN)、护士和助产士理事会(NursingMidwiferyCouncil,NMC)等全球多家护理机构出台相应指导性文件规范护士正确使用社交媒体[56]。我国卫生部在2009年也颁布了《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来约束互联网医疗卫生信息服务。护士应保护患者隐私和坚持保密原则。首先,护士必须认识到在任何时候他们都有道德和法律义务,维护患者隐私和坚持保密原则。①严格禁止护士通过任何电子媒体发布任何相关患者图像或可以确认患者身份的信息;②在应用社交媒体时保持护患之间合理界限,避免混淆个人和护士专业角色;③有关工作相关帖子咨询机构政策且在领导的指导下发布;④及时报告任何违反患者保密或隐私的行为;⑤代表机构发布内容时必须获得机构授权并遵循一定原则[57]。
5小结
社交媒体为患者护理,护理教育和科研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和模式,显示出巨大潜力和优势作用,值得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重视与关注。但是,社交媒体在医疗护理领域的应用处于发展初期,还缺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设计的研究验证其长期效果。同时,传播规范的缺失、信息传播的失控和隐私暴露等问题,致使社交媒体网络传播极易出现各种负面作用,仅有宏观的管理办法仍无法解决该问题,医疗行政机构需要梳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伦理问题,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的实施细则,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使用社交媒体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社交媒体平台内医疗健康领域信息兼备专业性和准确性,达到高质量标准,提供社会公信力。——论文作者:张景春吴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