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胃护理应用在急诊口服中毒患者中的有效性及价值
发布时间:2021-02-06
摘要:目的:探索洗胃护理应用在急诊口服中毒患者中的有效性及价值。方法:择取80例急诊口服中毒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通过摸球确定分组,对照组中对4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中对40例行洗胃护理,分析评价疼痛程度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为(3.72±1.19)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洗胃护理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并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洗胃护理;急诊口服中毒患者;护理价值
中毒患者病情危重,若无及时治疗恐耽误最佳治疗时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故必须进行紧急救治,临床中以洗胃为主要治疗措施,且必须配合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1]。目前,常规护理和洗胃护理均为临床常用的护理措施,给予中毒患者的基本情况,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洗胃护理更加科学有效。本文现以分析洗胃护理对口服中毒患者的护理成效,以此探究现代化护理模式的基础定位和发展方向[2],为大幅度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并提升其护理满意度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关知识推荐:期刊发表论文时间大约多久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病例挑选年段:2018年1月-2019年1月。
病例一般资料:口服中毒患者共80例,摸球法分组。对照组:奇数号,共40例,男21,女19;年龄25-59(42.18±10.22)岁。观察组:偶数号,共40例,男20,女20;年龄24-60(42.16±10.19)岁。组间资料对比,P>0.05。
筛选标准:(1)均在本院接受中毒治疗和护理的患者。(2)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及其家属。
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的患者。(2)患有其他恶性疾病或家族遗传疾病的患者。
1.2操作方法
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对观察组实施洗胃护理,成立专业护理小组,详细分析患者的病情,据此开会讨论并制定科学的洗胃护理方案:主要包括:(1)体征监测:护理人员首先应当认真监测患者的脉搏、心跳、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同时了解患者服毒原因、毒药类型和用量等基本信息,从而为后续的心理疏导和洗胃护理奠定基础。(2)心理疏导:患者在中毒后会感到强烈的不适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通过了解其服毒原因,护理人员可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即安抚患者情绪,使其保持冷静,同时鼓励患者提升其生存意志,提高治疗配合度。(3)洗胃护理:首先是洗胃液选择,根据患者的中毒类型选择洗胃液,若不明确中毒类型可选择温水,温度26℃-30℃,10000-20000ml;其次是体位选择,限制患者头部活动避免胃管脱落,四肢协调摆放,以患者舒适为最佳,若患者意识清醒,则指导其选择左侧卧位,保持胃部处于低位,可有效提升洗胃效果;最后是胃管选择:将胃管前段涂上石蜡油,插入到合适部位(45cm-55cm),延长插管深度(55cm-70cm)。(4)洗胃方法:重复洗胃联合间断性胃肠减压,完成首次洗胃后应当密切观察患者情况,胃管留置于患者胃内,3h后重复洗胃,直到清洗液清澈、透明、无异味时可拔出胃管。(5)并发症护理:洗胃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体征,通过分析判断洗出液的气味、颜色判断洗胃情况,当患者出现腹痛、洗出液带血甚至休克时即表明胃肠道出血,此时应当立刻停止洗胃,报告医生进行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1)统计疼痛程度评分,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价,分值范围0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感越强烈。(2)统计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包括非常满意(100分)、一般满意(60分-99分)、不满意(0分-59分)几个指标,满意度=非常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3讨论
治疗护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促进口服中毒患者恢复病情,尤以临床护理为增进医患感情,提升治疗成效的必要手段,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3]。洗胃护理即由专业护理团队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立足体征监测、心理疏导、洗胃护理、洗胃方法以及并发症护理几个方面全面提升护理效果。具体来说:洗胃护理中体征检测可帮助护理人员快速确定患者病情,为下一步洗胃护理奠定基础,心理疏导可消除患者的恐惧感,积极配合护理,洗胃护理、洗胃方法以及并发症护理为洗胃护理核心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不适感,挽救患者生命。上述措施联合应用,既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同时又可以大幅度提升其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巨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通过上述结果可以看到,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由此可佐证上述分析论证的科学性,说明了洗胃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巨大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综上分析可知,洗胃护理的施行是现代临床医学护理工作体现其人本护理理念的重要方式,口服中毒患者接受洗胃护理后,疼痛感明显缓解且护理满意度均大幅度提升,体现了现代化护理模式对患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论文作者:蔡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