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2-04
【摘要】目的:对首发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后,其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方法:本文择取2017年03月--2017年10月的首发高血压病患者97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9例,应用心理护理方案;对照组48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在实施心理护理前,两组之间的SAS与SDS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实验组中患者的SAS评分(32.08±5.82)与SDS评分(42.35±4.74)经过护理干预后显著优于比照组SAS评分(40.19±6.25)与SDS评分(51.79±6.86),P<0.05,具有可比性。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情况比较,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在经过心理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的数据,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性。结论:心理护理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高血压;心理状况
在临床上高血压属于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一旦患病极易引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疾病,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在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促使人们生活方式出现较大变化,从而造成人们健康教育出现较大欠缺现象,造成高血压病以及相关并发症呈现上升的趋势[1]。有研究指出,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与当前的高钠饮食、遗传和肥胖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2]。基于此本文择取2017年03月--2017年10月的首发高血压病患者97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探究心理护理对其心理健康状况造成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文择取2017年03月--2017年10月的首发高血压病患者97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且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9例,男20例,女29例,年龄40-77岁,平均(58.1±2.3)岁;对照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龄39-80岁,平均(57.9±3.1)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即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内容
实验组则应用心理护理,即在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应该以良好的态度提供服务,鼓励患者积极的参与到SDS与SAS评分中,从而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同时护理人员应该主动询问患者是否有不舒服的地方,并鼓励其主动诉说内心的想法,以排解其不良情绪;若是患者的情绪高度紧张,护理人员应该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通过不断的交流最大限度的稳定情绪,并介绍成功案例给患者听,以帮助其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
结果
2.1 两组的SAS、SDS评分对比分析
在实施心理护理前,两组之间的SAS与SDS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实验组中患者的SAS评分(32.08±5.82)与SDS评分(42.35±4.74)经过护理干预后显著优于比照组SAS评分(40.19±6.25)与SDS评分(51.79±6.86),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情况比较,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在经过心理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的数据,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呈现临床不均衡性。
讨论
在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的背景下,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多发人群为中老年人群,其临床表现为:意识混乱、呕吐、头痛等情况[3-4]。对于首发高血压患者而言,其没有对疾病更深的认知,极其不利于血压的控制,而血压的反复上升、下降则会让患者的心理负担愈加增大。因此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可值得进行临床推广。——论文作者:吴敦凤
相关期刊推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月刊)创刊于2003年,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心血管病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国家级技术类专业学术期刊。以从事心血管病医疗、科研、预防、教学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心血管病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临床心内、心外科和心血管介入等诊疗经验,以及密切结合临床并对临床有指导意义的基础理论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