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医学论文 > 正文

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预防呼吸系统感染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1-22

  【摘要】:目的: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预防呼吸系统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8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病人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选取时间为2018.5-2019.6。根据随机方式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34例。参与本次调查病人均进行机械通气,为了预防呼吸系统感染均采用有效的护理方式。对比组则采用了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则采用了循证护理模式。分析两组最终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得分高于对比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可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系统感染发病率。

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预防呼吸系统感染中的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机械通气;呼吸系统感染

  机械通气是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通过呼吸机的机械做功和相应的通气模式,实现治疗和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主要用于肺结核、慢性阻碍性肺部疾病、肺部感染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患者,但因其有直接并发症以及插管时出现的一些呼吸系统感染,会导致机械通气失败,影响临床治疗。循证护理是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的、明智地运用最佳科研结论和证据、临床经验以及病人期许结合,从而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护理计划。本次研究就探讨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预防呼吸系统感染中的应用,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8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病人进行调查与分析,本次调查选取时间为2018.5-2019.6。根据随机方式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34例。对比组病人性别为男性、女性者为18与16例,年龄最低为25岁,最高为56岁,中位年龄为40.56±0.51岁。研究组病人性别为男性、女性者为17与17例,年龄最低为26岁,最高为57岁,中位年龄为41.02±0.63岁。两组病人之间一般资料并无明显差异,P值>0.05。

  1.2方法

  对比组采用了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则采用了循证护理方式。第一点,培训学习:我科室根据护理人员实际情况结合我科室现有情况制定循证护理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掌握循证护理的实施要点与方法。第二点,采集信息:收集我院近几年因机械通气病人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的病例,分析其发病原因,指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循证方向。第三点,查阅资料:查阅现有的文献,用以评价证据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具有临床应用性,对结论予以确定。

  2 实施

  2.1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与医院感染认知程度和院感发生是否有直接关系。

  2.1.1问题:首先要明确做到医院感染控制环节是否贯穿于护理整体工作中,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实施中是否能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所经手的处置、操作是否完全符合无菌操作流程,此外,在护理中要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与无菌操作意识,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2.1.2措施:对护士的护理执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进行培训,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医院感染的培训。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消毒工作、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审核及使用处理等列入考核。

  2.2呼吸机管道的及时更换与机械通气病人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是否有直接关系。

  2.2.1首先要明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诱发因素是否和呼吸机管道污染有关。呼吸机管道的细菌污染源主要来源于病人本身呼出的气体,加之呼吸机管道本就处于温润潮湿的状态,这无疑给细菌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呼吸机管道中的细菌在气溶胶的作用下以逆行状态进入病人呼吸道,进而导致病人发生呼吸道系统循环感染,进而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给临床治疗增加了难度。

  2.2.2预防措施 ①护理人员应该24小时之内更换一次“Y”型管,而出气管道和入气管道更换时间分别别为48h和72 h。②呼吸机管道使用后先清理,在浸泡含氯消毒液中,时间为30 min以上,1h以下,浸泡好后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干净,晾干,准备下次备用。③建议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对呼吸机内部、呼气入口集水器,加热丝等零件消毒,杀菌率高。④使用呼吸机时,集水瓶放置的位置一定要比气管导管外口位置低,冷凝瓶中的冷凝水含有大量细菌,会污染环境,一定要统一收集倾倒。⑤每天更换灭菌蒸馏水,保证呼吸机湿化后无菌。⑥雾化后及时卸下通气回路中的雾化器进行清洁消毒。

  2.3 吸痰时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以及痰液不能有效的清除。

  2.3.1建立人工气道,滥用抗生素,患者自身抵抗力下降等原因导致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系统感染。不能有效清除导致痰液粘稠,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也是引起呼吸系统感染的主要原因。实验证明,气道湿化不足会引起肺部感染率升高,痰液引流不通畅。

  相关知识推荐:感染学研究论文能投稿哪些期刊

  2.3.2预防干预措施:①护理人员在将吸痰管置入病人的气道后,常规退出气管插管就不能在二次插入,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降低感染源的传播,同时可减少吸痰管的使用。②护理人员在实施吸痰操作中,要按要求佩戴一次性无菌手套,在操作过程中保证整个操作流程的无菌性。③吸痰管冲洗过程中,气管吸管与咽喉部吸管要分别清洗。④吸痰前与吸痰后,要使用剂量为0.5%的碘伏进行套管口与气管插管口消毒。⑤护理人员要十分关注与检查病人喉垫,保证喉垫的干燥与清洁,每日更换次数不得少于2次。⑥护理人员要提高气道的湿化效果,每日可以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湿化。⑦根据病人实际情况,护理人员可以协助病人进行翻身与扣背,每间隔2小时扣背1次,翻身以左右交替翻身为主,翻身后随即扣背,使用手掌轻轻拍打病人的背部,从上而下,从两边到中间依次进行。⑧吸痰管选择时以密闭式吸痰管为主,这种吸痰管的外面有一层透明的薄膜,在更换时候不需要脱开呼吸机,也不需要停止机械通气,可见这种吸痰管不仅具备操作便捷的优势,还能够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而且密闭式吸痰管具备完整密闭性的优势,在更换吸痰管的时候能够防止因病人呛咳而导致痰液四溅而污染床单、衣服等,可有效的降低交叉感染几率。此外密闭式吸痰管还具备反复使用的优势,在24小时内能够反复、连续性的多次使用,不需要在每次吸痰后就更换吸痰管,这样不仅降低了换管的频率,也大幅度的降低了病人的经济压力。

  2.4 护士对患者口腔护理不重视,敷衍操作对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系统感染是否有直接关系。

  2.4.1首先明确患者的口咽分泌物是下呼吸道污染的重要来源,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因素,由于气管插管阻挡了口腔的护理,再加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护士自身的技术水平等原因,影响口腔护理的操作,从而忽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

  2.4.2预防措施: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和危重病人口腔护理的操作,制定每天口腔护理计划,例如:每天口腔护理的次数、口腔清洗液的选择、气管插管病人的标准操作等。

  2.5 误吸是否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系统感染有直接关系。

  2.5.1 查证: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首先要确定口咽部寄殖菌误吸是否是机械通气病人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病人发生误吸并出现呕吐情况时,分泌物附着于气管壁、导管中,分泌物长久以往会诱发细菌,进而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为此护理人员要实施针对性干预,在必要的情况下要根据病人实际情况更换管道。

  2.5.2预防措施:①如果条件允许,可使患者病床倾斜,但是尽量不要超过30°。②气囊在进行充气时,不应该一次将气体注入气囊,应该分为几次缓慢注入,气囊注满后,再适当抽出少量气体。③鼻饲的操作应完全依据无菌操作手则,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给予的数量和次数。当患者出现无肠鸣音和腹部鼓胀时,要停止鼻饲,可给予腹部按摩或热敷。

  3 观察指标

  分析护理结果:护理满意度:采用评分方式进行,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总得分值越高证明满意度越佳,本问卷为我院自设问卷。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软件(22.0版本),计数资料(率)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时存在显著差异。

  5 结果

  对比组:护理满意得分结果为75.05±0.35分;研究组:护理满意得分结果为90.09±0.41分,对比组护理满意得分结果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0.05。

  6 讨论

  机械通气可以有效预防、治疗呼吸衰竭,帮助患者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由于现有技术方法的原因,机械通气及易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和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批判的将现有文献记载的结论,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从而起到推动护理学科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将循证护理应用到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系统感染的防治中,可以有效降价感染的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但是以现有的护理水平和护理措施,还不能彻底控制呼吸系统感染,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学习机械通气病人呼吸系统感染的相关知识,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提高并完善技术水平,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对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的护理,有积极的意义。——论文作者:陈秀梅 许冠宗 通讯作者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