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医学论文 > 正文

社区高危人群优质护理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1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在社区高危人群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自2016年9月—2017年6月管理的15例慢性病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参与研究对象均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研究对象在优质护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所有高危人群经优质护理干预后,有效运动时间较护理前增加,护理满意度、健康意识以及健康行为评分均较护理前有大大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给予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其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护理满意度高,值得普及并应用。

社区高危人群优质护理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关键词:优质护理;社区;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主要是指在社会上部分具有某种危险性高的特征人群[1]。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随之而来的则是社区高危发病人群开始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趋势,这无疑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针对该类人群对症治疗的同时,其关键点是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改善高危人群的生活与生存质量。找出社区中的高危人群,对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对应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本研究探讨了优质护理模式在社区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自2016年9月—2017年6月管理的15例慢性病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66~81(73.5±7.5)岁;合并血压水平在130~139/85~89mmHg者9例;合并吸烟者3例;合并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以上者10例;合并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在5.2~6.2mmol/L者3例。所有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健康教育对本社区的慢性病高危人群(以下称“研究对象”)开展相应的相关高危病症的知识普及,从而提高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对各类疾病的正确认知,并告知其治疗方式与日常预防对策、注意事项,以提高其对高危病症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的重视,使研究对象积极配合护理措施。同时进一步完善社区健康教育制度的实施对策[2],向研究对象及家属发放健康手册,并定期开展社区健康讲座,对其提出的疑问给予详细耐心的解答;鼓励家属对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习惯等进行监督,从而改善其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健康意识。

  1.2.2心理干预对于研究对象而言,因其不同病症对身体的不良反应,使得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且多数高危病症,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往往病程长,易反复,这导致研究对象在心理上容易出现焦躁、消极等不良情绪;故在对其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研究对象的情绪变化,并引导研究对象主诉,针对其倾诉内容进行安慰和疏导;向研究对象讲解相关病症成功的病例,从而提高其护理与治疗信心。同时叮嘱家属多给予其关怀和鼓励,并引导研究对象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以获取更多的社会支持;还可通过聊天、视频、音乐等方式转移研究对象的注意力,使其始终保持轻松积极的心态。

  1.2.3环境干预保持研究对象的治疗环境干净清洁、通风干燥,并设定适宜的温湿度,为研究对象营造一个舒适的治疗与护理环境。同时指导研究对象及家属做好日常卫生与清洁工作,并培养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对环境的干预,使研究对象保持轻松愉悦的身心状态。

  1.2.4用药指导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对研究对象进行治疗方案、服药原则、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的讲解,叮嘱其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可自行调整药物服用的剂量,同时告知研究对象多服或不按照医嘱规定服药的严重后果,使其能够谨慎对待。

  1.2.5饮食与运动护理在饮食上,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病况与日常饮食习惯来制订个性化的饮食干预计划,多食用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避免挑食,确保营养均衡,控制好具体摄入量;并注意叮嘱研究对象戒烟、戒酒,使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健康行为。在运动上,以研究对象当前的运动情况制定运动方案,其运动项目多选择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散步、体操等,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增加运动时间与运动量,从而提高研究对象的机体免疫力,使其各个组织器官均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同时通过运动还能改善研究对象的不良情绪,使其保持放松的心情,从而提高护理效果。

  相关知识推荐:护理核心期刊有哪些

  1.2.6保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能够有效缓解研究对象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按照人体生物钟的规律来合理安排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与工作[3],使其保持情绪与精神上的平衡。同时为其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例如通过温水泡足、睡前热水澡等方式让研究对象保持身心轻松,提高睡眠质量,进一步促进其身体健康的恢复。

  1.3评价指标

  1.3.1护理满意度分别于优质护理实施前后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干预满意度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分,评分项目主要包括护理内容、护理态度、护理效果等,问卷调查表为百分制,评分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1.3.2健康与运动指标对研究对象在优质护理实施前后进行随访,对其每天有效运动时间及日常健康意识、健康行为评分进行观察与分析。采用健康意识、健康行为调查表(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则表示高危人群健康意识越高)进行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优质护理实施前后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施优质护理前,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3.65±3.49)分,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78±4.21)分,优质护理实施后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1,P<0.001)。

  2.2研究对象实施优质护理前后的健康与运动指标比较

  护理后,研究对象的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且每天有效运动时间较护理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各类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增长,尤其是社区高危人群更是占据了较大的比例,这主要是因为普遍的社区居民健康意识较低,对于各类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日常注意事项等均缺乏正确的认知,同时对于自身健康状况缺乏了解,因而做好对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的护理干预对提高其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身体健康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优质护理是通过对基础护理工作的强化,从而将护理责任制全面落实到位[4],以进一步提高其整体护理水平。该护理模式在实施前,需将高危人群的具体病况与其具体需求相互结合,从而制订更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在满足高危人群生理上舒适的同时,改善了其不良心理状态,从而平衡了其生活与心理状态[5]。在本研究中,对15例高危人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慢性疾病的正确认知与重视;在心理护理方面,让高危人群能够保持轻松、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与护理;另一方面,对饮食、运动及睡眠进行优质护理干预,使高危人群在生理上更加舒适轻松,这对于病情的恢复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优质护理后,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健康意识评分、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有效运动时间较护理前明显增加(P<0.05)。说明针对社区高危人群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高危人群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有积极的意义,从而达到促进高危人群健康的恢复及缓解病情的良好效果。综上所述,对社区高危人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改善高危人群不良身心状态及促进身体健康的恢复有积极作用,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社区护理中推广并应用。——论文作者:苏雯 朱光临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