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0-10-30
【摘要】本文先基于我国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现状的角度去分析,在免疫规划人群中,流动儿童的管理是一个重点难题。再从我国目前实际现状考虑,对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制定其具体管理措施,以提高流动儿童的家长对于免疫规划管理的认可性、可信任性,从而提高其预防接种的主动性,从本质上做好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
【关键词】流动儿童;免疫;管理
近年来,我国的儿童免疫规划管理体制与预防接种服务体系正在不断的进步与完善,目前,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高达90%。但是,由于我国现在正处于一种人口、岗位的极大流动频繁的社会背景下,怎样更好的巩固现有成绩,同时进一步加强免疫规划的管理,以达到控制并消除疫苗针对性传染病的目的,防止免疫规划区域中较薄弱区域的新人群出现,是免疫规划管理工作中需重视与解决的难点问题。最有效地预防、控制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措施是及时开展目标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特别不可忽视的区域内流动儿童,从而巩固人群的有效免疫屏障[1]。
鉴于流动儿童本身具“流动性”这一特殊性,因此,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的展开存在较大的难度。但是,加强流动儿童的免疫管理的规范化,是目前预防接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先就流动儿童进行简要表述,再分析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的管理现状,再进一步针对各问题提出具体管理措施,以期为日后管理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提供可参考依据。
1.流动儿童表述
目前,我国的社会形势正在加速变化,故对于流动儿童的准确释义,各领域的学者、专家尚未达成一致,因其研究领域的不同,所以其界定范围亦不相同。我国区域划分主要以省、市、县、乡为界,且包括流入、流出的儿童,还包括部分文化学术交流、婚姻及跨国劳务等形成的流动儿童。流动儿童现在常指那些户口不在其居住地,或在外地居住超过3-5个月的儿童[2]。站在免疫规划的角度去考量,其可狭义的解释为凡在预防接种的管理服务区域内、离开户口所在地以及流入预防接种管理的新服务区域且没有建档立卡、没有完成全程免疫接种剂次的儿童。
2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的现状分析
2.1儿童问题
流动儿童多数是从贫困农村来的,流入城市后,大多集中居住于城郊结合部。他们居住的环境散且杂,且少数儿童无户口证明,亦没有医学出生证明,因此,该类儿童没有及时建卡或建证。
2.2家长问题
流动儿童的家长因大多数未接受全面教育,文化水平及种预防接种意识较低,加之其工作时间受到限制,且经济条件差,进而导致其难以获得详细的预防接种信息,对于主动给予子女预防接种的意识缺乏,致使流动儿童的接种率降低。
2.3有关部门问题
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的开展管理工作存在较大难度,以及获取的成效与目标要求不符的本质因素主要与有关管理部分的工作不到位有关,具体体现如下: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免疫接种单位在面对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的管理工作时,常存在畏难情绪,且预防接种服务不规范,宣传工作力度不大[3]。②免疫接种单位的工作人员匮乏,没有人手投入对流动儿童进行调查摸底,导致不清楚流动儿童基数,无法全面保障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完成。③有关部门对于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经费未考虑到常规预算中,且无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统一规范专项考核标准,导致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人吳无危机感,未全身心投入至工作中。
3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的具体管理措施
3.1加强接种服务有关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合作
通过加强接种服务区内政府部门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尤其是社区、街道办的交流,有利于及时了解并掌握接种服务区内流动儿童的数量及分布情况,找出免疫薄弱区,如新建筑工地或居住小区等。例如,加强教育部门的沟通合作,在新生入学在入托时,及时查验新入托入学的接种证明,搜集流动儿童有关免疫接种信息,及早落实好补种工作。通过接种服务有关部门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可获得更多人的支持,认识免疫规划接种工作的重要性,可积极向进城务工人员宣传、推广免疫规划管理的知识,进而加大接种服务点主动外出工作的便利[4]。同时,亦可以为管基建、人口、保安等工作负责人提供平台,增强流动人口聚集人群必要的免疫规划管理联系的开展工作,便于宣传、推广免疫规划知识及免疫活动。
3.2加强免疫规划相关知识的推广与传播
全社会应该多方位、多角度的向流动儿童的家长实施免疫接种知识的教育推广工作,让流动儿童家长切身体会、理解实行免疫规划接种的好处与重要性,提高其积极、主动接种的意识,以便于可较好、较快的解决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的工作[5]。当地政府可借助电视、广播、海报、网络及接种点宣传板块等多种方式,对流动儿童家属宣传免疫接种知识教育,提高家属对免疫接种的认知程度,同时可影响更多家长,让其主动接受免疫接种工作,了解附近接种单位、接种门诊,接种时间,接种医理等具体事项,积极配合接种服务站的工作任务[6]。
3.3着重解决免疫规划接种点经费问题
在进行免疫规划接种过程,接种部门需组织一支态度积极、工作稳定且认知高的专业队伍。若接种部门给予工作人员的待遇过低或无报酬,且培训内容过于分散,无奖励机制,那么可间接导致免疫接种工作人员的消极工作情绪,业务能力低等情况,进而加大免疫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因此,政府应该针对免疫接种工作人员的薪酬、工作条件、岗位教育培训、职称待遇等各方面做好调整,妥善解决该类问题,做好绩效考核工作,以指导专业队伍的健康积极工作氛围及态度[4]。
3.4加强建设儿童接种信息平台
我国免疫规划管理中早前对于儿童预防接种平台已实行推行与构建,且多数城市及地区已将存折式打印机及读码器等接种信息操作设备投入使用中。但是,鉴于目前多数地区暂时还没有开启该项系统,加之跨省信息平台也暂未兼容完全,因此,许多的跨市流动儿童无法共享接种信息,对流动儿童家属造成了不少麻烦与困扰。
3.5合理推广二类疫苗,缓解流动儿童家属心理排斥感
目前,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免疫规划管理水平亦存在差异,所以,二类疫苗投入应用的情况不同。即便是同地区,各个接种服务点的受诊人群不同,所以二类疫苗使用不同。通过推广二类疫苗,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流动儿童免疫水平的提高,但若让每位流动儿童家属强制性的接受二类疫苗仍是有待进一步的商榷。通过二类疫苗知识的规范宣传后,可表明二类疫苗接种的好处,并说明不同厂家生产,所以价格有一定差异。因此,有待家属主动思考应用二类疫苗的好处与坏处后,并衡量自我经济承受能力,让家属主动接受二类疫苗接种才是值得推行的管理措施[7]。如果工作人员只是一味的推广高价格、高利润的疫苗,未顾虑到家属心理情绪,则会导致家属对接种服务点的疑虑、担忧,影响疫苗接种工作。
3.6建设与实行免疫规划工作考核制度
为保障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规范性,实施工作考核制度是强有力的一种手段。在针对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的工作质量,管理者应与常住儿童的工作采取相同考核措施,亦可以按照责任标准进行管理[8]。同时,所有参与免疫规划管理的工作者均被要求应根据考核有关标准严格执行,且需定期实行质量考核。针对考核不合格的有关部门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处罚,从思想上高度增强工作者对该项工作的重视,有利于流动儿童接种免疫的工作落实到位。
4结语
鉴于流动儿童属于较为特殊的群体,其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免疫规划管理者需重视这些难点,同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将优质规范服务大力推进,改进宣传工作内容,建立多信息化平台等措施,以达到双方共同要求,着力监管流动儿童免疫规范接种工作。——论文作者:颜珊珊
相关期刊推荐:《中国药物经济学》(双月刊)创刊于2006年,是由农工中央委员会主管,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主办、国家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指导、全面介绍药物经济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栏目:研究我国药物经济资源理论,探索药物经济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的客观规律,总结交流药物经济资源管理实践经验,报道专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