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医学论文 > 正文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血液透析室的院感管理实践

发布时间:2020-08-08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免疫力低下,是感染的高发人群,血液透析室人群相对密集,成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极高的场所。本院通过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有效的防止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实现了患者和医务人员零感染,为其他医院血液透析室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提供了有益经验。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血液透析室的院感管理实践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管理实践

  2019年12月以来,中国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出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后被证实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1月12日将该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nCoV,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1月20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防控措施(1、2)。因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不仅因免疫力低下是新冠肺炎的易患人群,而且由于血液透析室人群高密度、接触频繁及高流动性,极易引发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之间、患者家属之间的传播。因此,实施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对防止疫情传播非常重要(3、4)。为此,成都市某医院血液透析室全体医务人员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严格遵守院感规定,实现了零感染。现将院感管理实践总结如下:

  1 防控措施

  制定了《XX医院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南》。

  配备充足的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

  1.3 配备充足的手卫生用品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1.4 严格落实清洁消毒制度。(1) 每日开窗通风2次以上,每班透析结束后空气消毒2小时。(2)使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物表和地面。(3)血压计、听诊器使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水银体温计用75%酒精浸泡30分钟,干燥保存。(4)每班结束后,血透机内部进行全消模式消毒,外部使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消毒。(5)床单被套一人一用一更换。(6)清洁用具严格分区,抹布严格执行一床一巾。

  1.5 规范处置和管理医疗废物。

  2 患者及家属管理

  2.1 正常患者及家属管理

  (1)严格大门口第一次体温监测。(2)严格预检分诊处第二次体温监测。(3)严格血液透析室处预检分诊处第三次体温监测。(4)加强宣教。包括但不限于疫情、通风、手卫生、防护用具使用、呼吸道卫生和公共礼仪等。(5)患者全程佩戴口罩,血透大厅内禁止陪护。

  2.2 异常患者管理

  (1)预检分诊处如有发热(体温>37.2℃)患者,使用水银体温计进行复测,若发烧或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由医务人员陪同至发热门诊就诊。完善检查,启动专家组会诊,如可疑新冠立即通知区疾控中心,附近的定点医院透析。排除新型的患者14天内安排在最后一班单独透析,全程佩戴外科口罩,透析后严格终末消毒。(2)如患者在透析期间出现发热、乏力、干咳、鼻塞、流涕、咽痛、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停止透析。将患者进行单间隔离,启动专家组会诊,如可疑新冠患者立即通知区疾控中心,转入附近的定点医院透析。排除新冠的患者14天内安排在最后一班单独透析,全程佩戴外科口罩,透析后严格终末消毒。

  3 工作人员管理

  (1)每日测量体温2次。(2)实行病区封闭管理。(3)医务人员避免过度劳累,休息期间减少不必要的外出。(4)线上培训及考核,避免聚集。(5)做好分级防护。(6)分时段就餐,避免扎堆。(7)工作期间出现任何异常均居家隔离14天。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血液透析室的院感管理实践相关期刊推荐:《医院管理论坛》(月刊)创刊于1984年,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的国家级专业刊物,为各级医疗单位及相关行业的管理人员,国家、省、市政府卫生及相关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设有:论坛、本刊关注、新闻聚焦及新闻背景介绍、专栏、境外文萃、案例研究、医学动态、文摘等栏目。

  4 小结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维持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措施,但是由于该类患者机体常伴随着代谢功能紊乱,导致其免疫功能低下,容易被外界的病原菌侵袭而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其中肺部感染死亡的风险较普通人群高约15倍,面对新冠疫情,一旦感染极易发生危重或死亡情况(5、6)。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自身疾病原因,无法完全做到居家隔离、避免聚集,存在一定的潜在感染风险,加上病程较长,身体抵抗力下降,较正常人群更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7)。因此,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加强预检分诊、做好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患者及家属的管理、落实标准预防和消毒隔离措施以及严格医疗废物的管理等工作,能够有效的防止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对保障透析质量、患者和医务人员院内零感染至关重要。——论文作者:罗影殊 * 李晓林 林俐 欧阳文君 林媛 邱吉平 汪依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