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医学论文 > 正文

4步整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22例

发布时间:2020-04-09

  骶髂关节紊乱症是临床常见的导致腰腿痛的原因之一,骶髂关节位于躯干与下肢的连接处,在生物力学方面起着躯干与下肢之间力的传导作用,应力相对集中,故日常生活中易发生该处急慢性损伤,其中又以骶髂关节错缝为多见。古代文献对其命名为“落小胯”。现代医学命名为“骶髂关节半脱位”或“骶髂关节紊乱症”。笔者采用4步整复手法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4步整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症22例

  1一般资料

  本组22例,均为衡阳市中医院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间所收治的住院病例,其中男12例,女l0例,年龄23—64岁,平均42.16岁。诊断标准参照《实用脊柱病学》『I_中骶髂关节紊乱症的诊断要点:骶髂关节部疼痛,有放射痛或反射痛,局部深压痛及叩击痛存在,并具备5项特殊检查中两项阳性及X线片特征,即可诊断。分为前错位型、后错位型。

  2治疗方法

  2.1准备手法患者俯卧,医者用掌根部从项部至足跟用力顺推两侧足太阳经各3遍,拇指点按命门、肾俞、腰阳关、腰眼、四髂、臀痛、居髂、承扶等穴位,使腰背臀肌和下肢后肌群得以充分放松,尤其是梨状肌、臀中肌为其关键。

  2.24步整复手法第1步,松腰:患者仰卧位,双手放于季肋部,屈膝屈髋呈9Oo。医者双手扶住膝部,两手臂协调用力,做环形摇转运动,左右各3次。双手协调同时用力向腹部下压双膝,使髋关节屈曲,反复3次。第2步,松髋:患者仰卧位,医者一手扶按其膝部,另一手握其足踝部。将髋、膝关节的屈曲角度调整至90~左右,两手臂协调用力,做髋关节环形摇转运动,左右各摇3次。再用力向对侧季肋部下压膝关节,使髋关节内旋屈曲,并握其足踝部,牵拉下肢以伸膝伸髋。左右两侧各3次。第3步,整复骶髂:患者患侧在上侧卧位,在上一侧的下肢屈髋呈70~一90~,小腿悬垂与床沿外,在下一侧的下肢自然伸直。医者以肘或手抵住肩前部,另一手肘或手抵于坐骨结节或髂翼外缘。前错位型必须抵于坐骨结节,后错位型必须抵于髂翼外缘。两手臂协调用力,先做数次腰部小幅度的扭转活动,以松解腰骶部,顺势用暗劲使按于肩部的手肘向前下压同时臀部的手肘向后下压,使腰骶部形成持续的扭转至有明显阻力位时,施以巧力寸劲做一突发的快速扳动,常可闻及“咔咔”的弹响声,手下可有骶髂关节挫动感,即复位成功。第4步,牵抖法:患者仰卧位,双手握紧床头挽,双臂伸直,全身放松。医者双手握一侧踝部,做小幅度的连续牵抖,左右各3次。然后医者双手同时握住双踝部,做小幅度的连续牵抖后做快速牵拉3次。术后嘱患者仰卧位静躺半小时。

  3疗效标准与结果

  3.1疗效标准121优: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良:疼痛消失,有骶髂关节处轻微不适,重压下感轻度疼痛,其他体征消失。可:骶髂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压痛伴叩击痛,其他体征基本消失,行走正常。差: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3.2结果优:13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81.8%。

  推荐阅读:骨科的核心期刊

  4讨论

  手法整复是逆受伤机制而矫正骶髂关节错位畸形。骶髂关节活动度小,周围韧带紧张度高且直接力臂短,难以产生有效的复位力矩。单髋过屈复位法与单髋过伸复位法为临床常用手法,因手法单一且有时需用力较重,常难以完全一次整复到位,易至骶髂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加重炎症水肿。4步整复手法讲就“松、准、巧”。第l步松腰、第2步松髋就是把骶髂关节周围韧带肌肉先进行松解,摇动骶髂关节使部分关节错位得以矫正,为下一步整复做好准备。第3步整复骶髂时,必须先分清前后错位,下手必须根据前错位型抵于坐骨结节、后错位型抵于髂翼外缘,先摇松腰骶部,再用暗劲下压至有明显阻力位时,施以巧力寸劲瞬间整复这一步讲就“准、巧”。第4步牵抖法讲就“松、巧”以矫正残余的滑动位移,使其彻底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达到完全整复效果。在临床使用过程中,4步整复手法用力更轻巧,患者因疼痛感更轻易于接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手法。

  另外,骶髂关节紊乱症固然主要靠手法整复,而之后的卧床休息非常重要,卧床休息能起到消除周围韧带水肿,减轻疼痛,加速损伤修复,以促进骶髂关节稳固的作用,达到巩固手法的疗效。恰是这一点现代人因生活工作原因,多不能依嘱而行。据笔者经验骶髂关节整复后头3dt为重要,第1天当严格卧床休息禁止一切活动。第2天需尽量卧床休息少下床。第3天卧床休息为主可适当站立尽量少坐。如使用4步复合手法整复到位并做到卧床休息3d则疗效确切稳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