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静滴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20-04-08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静滴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均为我科住院的消化性溃疡出血病人,排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贯门撕裂症等非溃疡性出血。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人,观察组4O人。治疗组首先给泮托拉唑40~80rng入壶,随后以8mg/h速度静滴,维持24~72h。对照组给泮托拉唑40mgQ12h静滴。结果:治疗组显效32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显效24例,总有效率85%,两组比较P<0.05。结论:持续静滴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泮托拉唑;消化性溃疡出血;静脉滴注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消化性性溃疡是其最常见病因之一。如不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常因短期内大出血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及出血后持续不止的首要因素是胃酸的持续作用。因此快速持续抑酸,提高胃内pH值是治疗的关键。我院从2009年9月~2010年6月应用持续静滴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80例为本院住院病人,均于发病后24h内入院,并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镜下有活动性出血。排除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贲门撕裂症等非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及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其中胃溃疡31例,十二指肠溃疡38例,复合性溃疡11例。男性65例,女性15例,年龄在23~81岁之间,平均年龄52.3岁。其中呕血49例,黑便8例,二者皆有4O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及出血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两组常规给输液抗休克、必要时输血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40~80mg入壶。随后以8mg/h静滴。维持24~72h。对照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40mg,Q12h静滴。所有患者在用药前后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
1.3出血停止指标
①经治疗后患者无继续呕血、黑便,血压、心率稳定,肠鸣音正常,Fib无继续下降;②大便转黄,潜血试验阴性;③经胃管吸引或第二次胃镜检查未见出血迹象。
1.4疗效观察
显效:用药后36h内无活动性出血,达到上述3项出血停止指标;有效:用药后72h内无活动性出血,达到上述出血停止指标;无效:用药后72h内仍有活动性出血。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1.S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疗效对比见附表。治疗组显效32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显效24例,总有效率8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
3讨论
‘泮托拉唑为苯丙咪唑类衍生物,是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可选择性、非竞争性地抑制胃壁细胞膜中的质子泵(H—K—ATP酶),引起该酶不可逆的抑制,从而阻断胃酸分泌的终末环节n]。目前临床上消化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仍以药物为主。由于胃酸分泌抑制剂的止血作用取决于抑制胃酸的强度,当胃内pH<4时,胃蛋白酶可促进血凝块溶解,pH>5.4时,血小板开始聚集,只有pH>6时,才适于血小板聚集和血凝块形成,pH>7.4时,血小板聚集最有效。因此我们采用泮托拉唑首次负荷量,迅速提高胃内pH值,随后持续静滴使胃内pH值持续在>6以上,降低溃疡黏膜上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稳定血凝块,同时杀灭幽门螺杆菌,不仅促进损伤黏膜的修复,又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再出血[2]。另外,泮托拉唑不诱导或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不影响其他药物在体内代谢,药物间相互作用少,安全范围广J,对肝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不需调整剂量。
本组观察提示:首次负荷量+持续静滴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其维持胃内pH>6的持续时间和恒定性优于间断给药法。且安全,无毒无副作用,适用于临床任何人群。
持续静滴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观察相关期刊推荐:《内蒙古医学杂志》创刊于1954年,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医学领域的新成果、新动态、新技术、新经验。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直接咨询我们在线编辑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