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医学论文 > 正文

患者的一般人际信任分析及其对医生信任的影响研究——基于ITS和WFPTS的测量

发布时间:2020-03-14

  [摘要]目的:验证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受到患者一般人际信任的影响,并分析患者一般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一般人际信任量表(ITS)和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WFPTS)对5714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患者人际信任量表的得分为71.17±6.910,受到性别、年龄、宗教信仰和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显著,且患者一般人际信任水平对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中的仁爱和技术能力维度均有显著影响。结论:提升患者的一般人际信任水平可以改善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患者的一般人际信任情况属于中等水平,可以通过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患者的生活满意度来提升患者的一般人际信任水平。

患者的一般人际信任分析及其对医生信任的影响研究——基于ITS和WFPTS的测量

  [关键词]患者;一般人际信任;信任医生;影响因素

  医患关系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医患信任是影响医患关系的核心要素,尤其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然而,我国医患信任水平却在持续下滑,具体表现为医患纠纷与暴力事件的发生频次上升、对医疗服务满意的患者比例减少、医患彼此的评价及信任度降低等方面⑴。研究发现患者对医生普遍存在预设性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在医患双方未经实际有效地沟通和信息互动前就已经存在⑵,患者对陌生医生的不信任源于自己长期以来对社会人际信任状况的判断。要想改善医患之间的信任水平低下的现状,首先必须要了解患者群体的人际信任水平。本研究旨在从患者的一般人际信任岀发,研究一般人际信任对患者信任医生所产生的影响,并分析患者一般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改善医患信任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抽样方法

  本研究的抽样原则如下:①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至少抽取一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省份,其中东部抽取江苏和山东,中部抽取湖北和河南,西部抽取四川;②选择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③一般选择在当地历史较为悠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公立医院。共调查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四川省的12家医院,涵盖了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以及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

  1.2方法

  1.2.1调査问卷

  在前期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讨论设计患者的人际信任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区、年龄、民族、籍贯、户籍、婚姻、医疗保险情况、文化程度、个人收入、家庭经济水平和对生活的满意度;②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TrustScale,ITS):该量表是由RotterJB于1967年编制,用于测查受试者对他人的行为、承诺或(口头和书面)陈述的可靠性,涉及多个社会角色,可以反映出社会的整体人际信任水平。本研究所用的调查量表是由原量表汉化而来,共25个条目,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方法,量表总得分范围在25至125之间,其中75分是中间值,小于75表示患者的人际信任状况差,大于等于75表示患者的人际信任状况好,本次测量的量表Cronbach'sa系数为0.552。③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WFPTS):该量表是由Hall等在2002年设计构建而成,后由董恩宏和鲍勇依据中国的国情将其汉化并划分为“仁爱”(条目1、2、4、6、8)和“技术能力”(条目3、5、7、9、10)两个维度共10个条目,得分越高表示对医生的信任程度越高,同样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法,其中条目2、条目3、条目7为负向计分⑴。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83,仁爱和技术能力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85和0.87⑷。

  1.2.2调查方法

  首先,由课题组的成员就调查目的和问卷填写注意事项对调查员进行培训,再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到抽样医院对患者进行调查,调查方法如下:在抽取的医院中,对住院部和门诊输液室等等候区域的患者(神志清楚且配合调查)进行调査(匿名);在调查员的指导下,由患者自行填写问卷(12岁以下的患者,由其家属填写本人信息),待患者匿名填写后收回。调查于2014年7-8月间进行,每家医院调査时间为期5-6天。共发放问卷7000份,剔除部分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5714份,问卷有效率81.63%。

  1.2.3数据整理和统计学方法

  对问卷资料进行整理核对并统一进行编码,运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所有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录入,并在录入过程中设定了相应的逻辑控制及核查程序。最后运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Peawo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结果

  2.1患者的基本情况及一般人际信任得分情况

  东部地区受调查者占63.5%,中部23.9%,西部12.6%;小于等于25岁的占17.2%,26至35的占30.9%,36至45岁的占19.4%,46岁至55岁的占13.3%,55岁以上的占19.2%;98.3%的受调查者为汉族,1.7%为少数民族;80.8%为本地人(本县/区人),19.2%为外地人;城镇户籍占被调查者的43.6%,农村户籍占56.4%;有配偶的占78.3%,无配偶的占21.7%;仅缴纳社会保险的占93.1%,仅参加商保的占0.9%,3.3%即参加了社保也参加了商保,2.3%的被调查者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67.1%,专科学历的占15.3%,本科及以上的占17.6%;收入在1000以下的占23.6%,1000~1999占21.6%,2000~2999的占23.6%,3000-4999的占21.6%,5000及以上的占9.6%;家庭经济水平高和较高的占7.2%,平均水平的占63.7%,低和较低水平的占29.1%;50,5%的被调查者对生活满意或比较满意,41.7%对生活的满意度一般,7.8%的被调查者对生活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患者的人际信任得分总分为71.19±6.91,最低的为39,最高的为103,其中小于75的有3917人,占68.6%,大于等于75的有1797人,占31.4%o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的总得分情况为33.49±6.65,'*仁爱”维度的得分为16.83±3.55,“技术能力”维度的得分为16.65±3.710

  2.2一般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

  首先,以12家医院为一水平,患者为一水平进行多水平混合模型回归分析,发现医院差异对各自变量的影响的估计值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剔除医院的影响,直接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将患者的一般人际信任状况作为自变量,按照得分情况分为好和差两类(M75=0,<75=1),以患者的基本情况部分作为自变量(自变量的赋值情况如表1,其中地区、年龄和医疗保险这三个因素作为虚拟变量进行纳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对患者一般人际信任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见表2,得出性别、年龄、宗教信仰和生活满意度这四个显著影响因素(P<0.05),女性、年龄较大、有宗教信仰、对生活较为满意的患者其一般人际信任水平较高。

  2.3一般人际信任对患者信任医生的影响

  首先釆用Peareon相关分析得到患者一般人际信任量表的得分情况与患者信任医生的水平存在相关关系r=0.311(P<0.001)o然后,将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收入等一般情况作为控制变量,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分析患者的一般人际信任对患者信任医生中“仁爱”和“技术能力”两个维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患者的一般人际信任和“仁爱”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F=512.384,T=22.636,P<0.001),相关的线性方程为:仁爱=0.15x-般人际信任+6.214;患者的一般人际信任和“技术能力”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F=460.122,7=21.450,P<0.001),相关的线性方程为:技术能力=0.148x—般人际信任+6.1630

  相关论文推荐:医患矛盾关系因素

  3讨论

  3.1患者的人际信任水平较低

  患者的一般人际信任得分较低,近七成的被调查者一般人际信任得分在75以下,处于较低的水平,可见患者的人际信任水平仍然有待提升;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的得分(33.564±6.640)低于BachingerSM的研究⑼,与潘静仪⑹的研究结论相似,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仁爱”维度的情况得分略高于“技术能力”,可见患者对医生技术水平的信任程度低于沟通和人文关怀等非技术水平的信任。医务人员在改善自身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同时,更要注重医疗技术的学习和提升,提升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水平。

  3.2患者一般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患者的一般人际信任受到性别因素影响显著,女性患者的人际信任水平更高,更容易对不同人群产生信任。女性多具有温柔、体贴等特质,其在社会事业上的期望相对较低,体验的竞争压力较小;而男性在社会中多会经历人际间的斗争,对陌生人难以产生信任⑺。第二,患者的一般人际信任水平受到年龄的影响显著,年老患者的一般人际信任水平普遍较高,社会阅历更为丰富⑷,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他们更愿意去相信这个社会中的不同人群;此外,丰富的经历让年长者在与他人交往中更有自信。第三,一般人际信任还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有宗教信仰的患者人际信任水平越高,有宗教信仰的患者往往具有宗教精神,不会受到一些较狭隘的教义和偏见的影响,对陌生人更容易产生信任⑼;第四,患者的一般人际信任受到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对生活满意度越高其一般人际信任水平越高,对生活越满意的患者其生活态度越乐观,也越容易对人产生信任感;对生活的满意度越高,其生活的客观条件也就相对越好,承受失信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因此提升患者的人际信任水平需要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从基本做起,努力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其生活满意度“”。

  3.3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受-•般人际信任影响显著

  患者的人际信任具有脆弱性,对医生信任的破坏比建立更加容易,这主要与患者个体的认知判断状况有关。在患者的认知判断体系中,当患者综合破坏信任和巩固信任的信息时,往往对医生的负面信息有深刻的印象,而正面的信息所占比例较小。对医生的不信任的态度有:对医生缺乏信心、不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等,怀疑则是不信任态度的核心认知成分,是一种总以对抗性、负面的假设方式评估他人行为动机的心理状态问。

  患者的一般人际信任水平对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中的“仁爱”维度有着显著的影响,这个维度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是医生在接诊患者时所表现出的关心态度、与患者的沟通能力等这些非医疗技术方面的内容。在理想的状态下,患者相信医生会用良好的态度去接待患者,细心解答患者的每一个问题,但是在现实中考虑到医生每天巨大的工作量,且职业倦怠情况严重,难以做到对每位陌生患者都进行人文关怀,这就给患者造成了医生冷漠的印象,甚至还会有部分患者误解医生在敷衍他们,信任危机就此产生。这些与态度、关怀、沟通技巧等在医生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有关人际信任的判断影响患者对医生的“仁爱”信任,因此医务人员需要重视这些软实力方面的提升。

  对医生“技术能力”方面的信任同样受到一般人际信任的影响,这个维度主要反映的是医生医技水平方面的内容,也是医生最基本的工作能力。患者作为社会人在与医生相处的过程中把社会的逐利心理强加到医生头上,部分患者认为医生重视自身的利益大于患者的健康,也就是说他们更愿意相信医生在利用自己的技术能力优势在医患信息不对称中获取利益⑴),而不是把患者的健康放在首位,患者自然也就产生了不信任。加上近年来我国产生了大量因医疗差错等医疗质量问题而引发的医患纠纷案件,这些医疗质量问题的发生和医生的技术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事发后医生为了自保又不愿意主动跟患者沟通:⑷,此类负面事件的发生让患者感觉医生的技术能力欠缺,不值得信任,对社会整体的医生专业技术能力产生怀疑5)。由此可见,逐利心理的深入人心、医疗质量问题频发等与“技术能力”相关的因素都会导致患者丧失对医生的信任,这也就要求医生要更加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

  4小结

  现阶段我国患者的一般人际信任水平还有待提升,可以通过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患者的生活满意度来提升患者的一般人际信任。同时,考虑到一般人际信任对患者信任医生的各维度均有显著的影响,可以通过提升患者的一般人际信任水平作为切入口,改善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