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陕西省的霍乱疫情及其社会应对
发布时间:2020-02-12
[提要]1932年的霍乱遍及全国,尤以陕西省最为严重。本文主要依据当时的报刊资料对此次霍乱在陕西省的发生、流行以及社会各界的应对进行分析,认为此次陕西省的霍乱疫情蔓延60个县,死亡人数13万以上;呈现出初期远程传播与近程传播同时进行,后期主要以沿交通干线的远程传播为主的特征;至于霍乱疫情的发生有外地传来和本地引发两种可能;社会各界因社会地位、职责等的不同,在应对霍乱的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和采取的措施也就各异。
[关键词]1932年霍乱陕西省社会应对
近年来,史学界展开对疾病医疗的研究,并且取得重大进展,对于作为疾病医疗研究中最基本内容———传染病的研究也不例外。对此领域研究的进展及成果,前人也已作过详细评述①。霍乱,作为传染病的重要一种,在1932年遍及全国,造成损失巨大,根据伍连德有关此次霍乱流行的报告,此次霍乱侵袭了32个省,312个大城市,有十万个被报道的病例及三万四千人死亡②。事实上此次霍乱疫情还要严重得多,但学术界似乎对此次传染病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作者所见仅有余新忠的《瘟疫下的社会拯救:中国近世重大疫情与社会反应研究》一书中有所论述③,但对于此次霍乱最严重的陕西省却没有任何专门的研究;新修的《陕西省志·人口志》对此次霍乱蔓延的地区和死亡人数也有所提及④。所幸陕西省图书馆所藏《西北文化日报》对这次霍乱有详细报道,而且西安市档案馆对此次霍乱疫情资料进行了汇编,本文对其进行了梳理,对此次霍乱蔓延的地区及死亡人数、传播和流行的时空特征及发生原因、社会各界的应对等作逐一分析,敬祈批评指正。
一1932年陕西省的霍乱疫情
1.霍乱蔓延的地区及死亡人数
对于这次陕西省霍乱蔓延的地区及死亡人数,至今仍存在较大争议。1932年陕西省此次霍乱蔓延的地区,在李文海的《近代灾荒纪年续编》、夏明方的《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中都作了统计,认为陕西省被疫县数为14个①,事实上并不全面;虽然余新忠在《瘟疫下的社会拯救:中国近世重大疫情与社会应对研究》中有所补充,但是仍不尽如人意。至于此次霍乱疫情中死亡的人数,伍连德等认为全国死亡约34000人,这个数字明显过低;而郑磊认为仅关中地区死亡人口就达195037人②,《陕西省志·人口志》认为“当时传染严重的县计有60余县,估计患病人数有50万,死亡人数约20万余人”③,但二者所说数据均没有提供资料来源,难以作出判断。尽管时人对陕西省此次霍乱蔓延的地区及死亡人数都有所提及,但也莫衷一是。例如,杨叔吉在《二十一年防疫经过谈》中说:“至此次虎疫(当时人对霍乱的称呼)感染及死亡统计,数月以来,叠函民厅限令各县具报虎疫死亡确数,乃至今尚未见复,以致统计无由,报告无法,而二十一年一段防治虎疫工作,不能公布于社会,歉孰甚焉!但从各方调查,约计死亡总数,全陕约在五六万人以上。”④1934年5月10日,在《陕西防疫处为催领疫苗并照往年成案办理清洁卫生事宜致全省各县县长函》中道:“陕省于民二十一年夏,虎疫由潼关侵入,不数月间,流传至五十余县,死亡人民,达十六七万。”⑤王崇智在《可怕的霍乱年》中道:“回忆民二十一年夏,虎疫猖獗,初发于潼关,传播关中,未一月之久,竟蔓延五十余县,染病者二十余万,幸我杨院长呈请省当局,设立短期防疫人员训练班,分派各县防治,结果死亡者达十余万,不然,死亡率,将不知能加之何倍矣。”⑥
笔者主要根据《二十一年各县虎疫发现终止月日及患者总数死亡人口一览表》⑦及《西北文化日报》整理成表1。
这里需要对《西北文化日报》作一简要说明,《西北文化日报》于1930年9月筹办,1931年上半年创刊,是在《西安市日报》的基础上,接收西安市印刷厂后在西安创办。1930年潼关厅行营撤销,成立了西安绥靖公署,杨虎城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兼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北文化日报》就成为西安绥靖公署和陕西省政府的机关报。所以,《西北文化日报》在此时期的报道基本上是比较客观真实的。
1932年陕西省的霍乱疫情及其社会应对相关期刊推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季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目前我国历史地理学科定期刊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主要登载有关历史地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地名学研究、方志学研究、古都学研究、历史地理学史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历史地理学和相关学科重要的学术动态、学术评论、资料索引和出版信息等。
表1中括号部分,是笔者根据当时《西北文化日报》报道的修改数据。如鄠县(今户县),原文中发现日期是六月二十,其实这是中国传统的阴历月份,而且具体日期并不准确。根据当时的报道是“据称阴历六月十一日起突起发生斯疫”⑧,阴历六月十一日即阳历的7月14日。表1中共有34个县的统计数据,患霍乱疫情人数达到254857人,死亡人数共计102353人,死亡率竟达到40.12%。但表1中的患疫人数和死亡人数并非完全是实际数据,以潼关为例,表1中死亡人数当为潼关县城的死亡人数,并不包括乡村死亡人数,“潼关通讯:潼关城内虎疫,日来已告熄灭。据公安局统计,城内人口四千六百七十一名,此次疫亡人数,统计男女七百零二名,痢疾死亡男女二十四名,总计七百二十六名,疫亡人数,实占全人数百分之五强”⑨;此外,表中终止日期只是代表统计的截止时间,并非是霍乱的结束时间,潼关县城内霍乱真正的结束时间是8月28日,“至八月二十八日始消灭”①。由此可见,表1中各县的患疫人数和死亡人数要低于实际人数,死亡人数达到11万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除表1中的34个县之外,笔者根据当时《西北文化日报》的报道,又对此次霍乱蔓延的其它地区及死亡人数作了统计整理成表2。
由于资料所限,并非所有的县都有死亡人数的记载,如表2中就有许多县没有记载死亡人数,且表2中的终止时间也仅仅是截止到有具体死亡人数的统计数据,并非是霍乱真正的结束时间,好在相差并不是很多。表2中霍乱蔓延的地区达到26个县,其中有死亡人数的13个县共计死亡人数1万余人。还有13个县没有数据统计,这13个县基本上位于陕北和陕南地区,我们知道,这些地区在霍乱发生的同时还有其它传染病的发生,例如陕北的鼠疫,所以更加加剧了霍乱疫情,保守估计这13个县因霍乱死亡人数当不下于1万。
所以,综合以上的分析,1932年陕西省霍乱蔓延的地区有资料记载的共60个县,占陕西省总县数的2/3,死亡人数在13万以上,这与杨叔吉在《陕西防疫处第六周年纪念感言》中所说的“(二十一年霍乱)疫区扩至五十三县,派遣医师护士,仅达到二十八县,染疫者约计五十万以上,疫死者超过十三万”②大体相当,不可谓不严重。
2.霍乱传播、流行的时空分布特征
1932年陕西省的这次霍乱的首发生地是在潼关,然后迅速向周边及其它地区传播,进而蔓延整个陕西省。据《西北文化日报》的报道,笔者对这次霍乱的传播、流行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绘制成图1。
霍乱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即近程传播和远程传播。近程传播是自流行区向外扩展,新疫区与老疫区紧密相连,实际上是老疫区的逐步延伸。这种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外界的污染(尤其是水污染)或病人、带菌者在疫区周围之活动,而致使疫区迅速扩大。远程传播主要是沿交通路线迅速从一地传到另一地,或从一国传到另一国(往往出现跳跃式传播),这种方式引起的新疫区,早期一般不与老疫区相连,两地相距较远③。1932年陕西省发生的霍乱明显地呈现出初期远程传播与近程传播同时进行,后期主要以沿交通干线的远程传播为主的特征:其一,沿交通干线的远程传播。因车站多设于县城,由于旅客的流动,所以疫情首先发生在县城,然后蔓及乡村,如临潼、西安、武功、氵开阳(今千阳)、邠县(今彬县)等莫不如此。民国时期,对清代陕西官马驿道进行了整修,并逐步改造成为新式公路。截止到1932年霍乱疫情发生前,陕西省公路事业已有较大发展,尤其是关中地区,已主要修建了西潼公路(起自西安,经临潼、渭南、华县、华阴而至潼关闭)、西长公路(起自西安、经醴泉、永寿、邠县、长武至窑店与甘境相接)、西凤公路(东起西安、经咸阳、兴平、武功、扶风、岐山至凤翔)、西眉公路(由西安往西,经鄠县、盩厔达于郿县)①,交通运输效率大为提高,但同时也给疫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从图1中看出,到7月份霍乱疫情已经沿这些交通干线基本上蔓延到整个关中地区,等到8月份才开始沿交通线向陕北蔓延。因为此时由关中通往陕北的咸榆公路(起自咸阳,向北经泾阳、三原、耀县、同官、宜君、中部、洛川、富县、甘泉、肤施、延川、清涧、绥德、米脂,止于榆林)还没有修建,沿用的还是清代由西安府通往延安府的官马驿道,只是进行了局部整修,所以霍乱的传播速度自然会慢了些。当然也有例外,如米脂和绥德两县在7月份就已经有霍乱疫情的发生,这应当是一些由东路的乡村流动人口传染的。而陕南地区因资料所限,暂时看不出霍乱疫情传播的特点。至于此次霍乱的结束时间,从表1和表2中看出,关中地区霍乱疫情基本上在8月份结束,而陕北地区直到11月份才宣告结束。
其二,邻近地区的近程传播。大多是因相邻地区村民的流动所致,所以疫情首先发生在乡村,然后再传播到县城。霍乱疫情首先由潼关不断向周围邻近地区传播,即东路的平民(今大荔县境内)、朝邑(今大荔县境内)、大荔、澄城、郃阳(今合阳)、韩城、白水等,如图1所示。因朝邑、平民等与潼关接壤,所以霍乱疫情很快蔓延到此处,然后再依次向周围地区蔓延,如澄城的霍乱是由朝邑传来,“该县与大荔之交通,全未断绝致该处治病人来澄很多,故即被感染,计目下流行最烈者,为南乡西关村,第一天甫到,即死九人”②,白水的疫情是由同州(大荔)传来,“东乡邱木村民任某,由同州带回此病,两日内夫妻均死”③,而郃阳疫情是由朝邑、大荔传来,“近以临封大荔、朝邑等县,虎疫猖獗,着着逼人,其势汹汹,现已蔓延于郃阳境界,而首当其冲的东南区简直成为一谈虎色变之恐怖区矣”④。而且在初期,远程传播与近程传播同时进行。
其三,后期主要以沿交通干线的远程传播为主的特点。如图1所示,霍乱疫情发生初期,由潼关在沿交通干线向西传播的同时,也迅速向潼关以北的“东府”蔓延,到7月份已经完全蔓及关中地区;而等到8月份,则主要沿由西安府通往延安府的官马驿道传播到陕北地区。
二陕西省霍乱发生的原因分析
对于此次霍乱疫情的成因,余新忠针对全国的情况作过详细论述⑤,但至于具体的地区,其发生、流行又具有各自的特点。下面仅就影响陕西省霍乱疫情的成因作一探讨。
至于此次霍乱疫情的发生,一般认为是首先发生于潼关车站内,“考察疫症发生时期,系于上月(指6月)十九日,发现于东关车站(潼关),继则传染城内”⑥。但是,杨叔吉却提供了另外一种说法:“查潼关虎疫发生之日,在端阳节前三日,初染之人,为河南籍刘姓母,居徐家巷,由饮潼水而发。继之者马姓、刘姓,均有潼水入城之水闸处汲水。自此潼水两傍居民,户户染疫,家家死亡,非有投毒水源,何致至此?自是不数日间,传染全城,波及乡间,死亡共计约千数百人。”⑦1932年的端阳节前三日是阳历的6月5日,那么比潼关车站内发现的霍乱疫情要早14天,为什么在这段时间内没有被提及,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一说法对感染霍乱疫情的时间、地点、当事人以及疫情发生的原因等都有交待,我们又没有理由怀疑他的真实性,只不过限于当时杨叔吉的认识,认为是有人投毒所致就大错特错了。至于这两种说法孰是孰非,我们没有必要详细追究,至少表明此次陕西霍乱疫情的发生有两个来源:一是由外地传来,二是由本地引发。
1932年的霍乱疫情最早发现是在上海和武汉,然后遍及全国。“从全国疫情发生的先后来看,本次霍乱基本上是自东向西,自南向北发展。并明显表现出沿着铁路、公路、水路、海路等交通线传播的特点”①。所以,陕西省霍乱疫情由外地传来的可能性很大,因潼关特殊的地理位置,又成为首当其冲之地。
但是由本地引发的可能性也并非没有。按杨叔吉的说法,此次霍乱疫情的最初发生是由于潼民饮潼水所致,尚可理解;至于何以会因饮水而染霍乱,杨叔吉认为是有人投毒,则谬矣。经研究表明,水在霍乱疫情的发生、流行中扮演一个主要的角色。“造成典型霍乱的病菌是霍乱弧菌或霍乱逗点形菌,它是帕尼(Pacini)于1854年发现,并由斯诺(Snow)证明是由水传染的。它被科赫(RobertKoch)于1883年分离出来,而其发现,于1884年正式向德国政府报告。虽然科赫的发现并没有被普遍地接受,它们基本上是正确的,而且也为控制这个疾病奠定试验的基础”②。尤其是污染过的水,则更会导致霍乱的发生,而潼水本身的特性或许正成为霍乱疫情的传染源。潼水,是潼关境内重要的一条河流,据说潼关得名就是因潼水之故,亦称通洛川,源于秦岭山脊,北流经安乐村、东街子、老洼沟、青云湾、五虎张、南刘村、北刘村、周家村、苏家村,穿老县城(民国时的县城)注入黄河。所以,潼水就成为潼关县城饮用、洗涤用水的主要来源。在民国时期,由于缺乏相应的卫生设施,潼水很容易被污染。至于缘何单单在这个时期污染,这可能与1928-1930年的大旱灾有关。长期的干旱使得潼水河道干涸,城乡村民的日用垃圾往往丢弃其中,再加上城内排水系统的失修,从而导致后来潼水的污染,进而成为1932年陕西省霍乱疫情的传染源。关于这一点程凯礼曾明确说明:“(霍乱)这种疾病,如同在印度,经常是在一个豪雨结束后发生。其原因据推测是,在中国城镇普遍可见的地面排水沟系统,从一个季节到下一个季节都没有维修,且常(由于没有公厕)成为粪便的储藏所。干季导致废物的累积并且阻塞了排水沟,直到大雨把它们冲刷掉。豪雨及水灾使得排水沟中的杂物散步到很广的地区,并且污染了水源。虽然喝的水通常都经过煮沸,清洗食物、容器、衣服及个人卫生的水则没有。”③所以在潼水入城之水闸处汲水者先后发生霍乱疫情,以致蔓延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