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艺术 > 正文

从制瓷工艺角度浅谈青瓷玉琮瓶

发布时间:2020-01-03

  摘要中国有五千年的陶瓷史,而有一个名字叫“琮”的器型一直陪伴它成长,在《周礼》文中记载:“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及礼神者,必象其类”。琮从玉器到瓷器一路演变,而真正演变成青瓷玉琮瓶却在宋代,至此以后,元、明、清以及当代都不断有青瓷玉琮瓶的生产。

  关键词青瓷玉琮瓶;文化背景;制作方法;色彩效果

从制瓷工艺角度浅谈青瓷玉琮瓶

  本文从青瓷生产者的角度,对青瓷玉琮瓶的来源、演变过程、文化背景、历史发展规律、制作工艺等几方面,对青瓷玉琮瓶做一点探究。

  1青瓷玉琮瓶的出现和发展

  中国是礼仪之邦,祭祀仪式作为统治者驯服被统治者的一种方式方法,更是至关重要。祭祀就需要祭品,中国是道教的发源地,受道教天圆地方思想的影响,“琮”这种内圆外方的玉质筒状的神秘之物就孕育而生。在中国历史文化里,玉琮作为重要的礼器之一,有显著的特色,在世界上称之为独一无二。

  谈到“琮”,我们往往会想到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现我们所说的青瓷玉琮瓶,是在原有玉琮瓶造型基础上进行改造的,只是玉器的玉琮内圆外方、上下通透,而制瓷者在此基础上加了底和圈足,于是就形成了一种新的器型。青瓷玉琮瓶的出现始于南宋,此器型仿自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祭祀用器,在其外部形态下加以改变而制作成型。南宋时期龙泉窑、官窑等都生产过这种器型,青瓷玉琮瓶的烧制工艺沿续至元朝,是元朝青瓷烧制比较常见的一种,到明、清时期,烧造青瓷玉琮瓶多为家居摆设为主,烧制的品种多样。到清朝中后期,青瓷玉琮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线性图案玉琮瓶、八卦图案玉琮瓶等多种器型的出现,使得同一时期的其他各工艺的生产发展深受影响。

  2青瓷玉琮瓶产生的文化背景

  青瓷玉琮瓶形成的原因,首先,在宋朝社会动荡的大前提下,矿石开采的难度很大,百废待兴,为解决成本,便使用青瓷玉琮瓶来代替祭祀用的礼器之一的“玉琮”。其次,宋代是尚古的朝代,流行的仿古之风也是青瓷玉琮瓶出现的必要因素,从政治立场来看,“玉壁”、“玉琮”等国之重器的玉器,象征着国家地位,与象征皇权的青铜器一样,需要有新的形象来替代。在历史的长河中,玉琮到青瓷玉琮瓶的变革,是社会政治运动的推动与先天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它的变革是由祭祀专用变革为装饰的历程。青瓷玉琮瓶发展到顶峰,无论从功能还是形式都发生多方面的变化。

  3青瓷玉琮瓶造型工艺原理

  青瓷玉琮瓶在陶瓷制作中属于一种特殊的类型,它与一般的实用器不同,不但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还在形式上比一般器型难生产,有一句谚语叫“一方顶十圆”。现有出土的青瓷玉琮瓶,主要分为两种。(1)矮方型。这种造型是在一个中空圆柱体上四等分的位置,装饰对称的附件。其制作手法有:首先通过拉坯成型,制成带底空心的圆柱体,其次再在圆柱体的壁外,粘贴上由模型制成的三角形或其它造型的附件,它的底有两种,分别为平底和圈足。也有直接打样,用注浆方法一次成型的,现代生产多采用后者。(2)高方柱型。这种造型是在一个高的长方体底部和口部各装接上一个圆柱。其制作手法是先把拍打的四片大小一样的泥片粘合在一起,形成中空的长方柱型,然后在一个平面上装上实片,进行封底,续而装上圈足,再倒置装上口沿(景德镇俗称镶器),南宋此种造型的青瓷玉琮瓶最多,元、明、清的青瓷玉琮瓶多是在这种瓶形中演变而来。

  4青瓷玉琮瓶装饰方法

  青瓷玉琮瓶装饰方法指的是在琮形器节的形态变化和器型的立面处理上,使其有简约、清晰的连续视觉冲击,有仿良渚玉琮的效果,而省略其神威寿面纹。装饰方法多种多样,有开光作图案处理的,有借鉴八卦的一短一长的线段,或用线性装饰的图案,还有用青花在上面绘画,有釉上彩,也有立面做镂空处理的,还有做哥窑开片的等等多种多样的效果,使得整个器物显得极其华丽,更符合社会的审美情趣和人文价值。

  5青瓷玉琮瓶色彩效果

  玉器的呈色靠自身的自然色效果,而青瓷玉琮瓶则靠釉色,釉色效果能和玉器接近的当属梅子青釉。它釉色纯正,其色泽的趣味性在于简洁素雅,颜色与翡翠最为相似,使人倍感清新宁静,有清新脱俗的艺术效果。梅子青釉烧成温度高,釉层比粉青釉更厚,显得更有玉质感。

  6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从造型、装饰手法、色彩效果等几个方面对青瓷玉琮瓶的制作特点进行了剖析,就造型而言,其中的长方柱型演化成现在的八卦瓶,装饰手法也多种多样,强化了观赏功能,具有时代意识和文化背景。当然这也告诉我们,在创作一件艺术品时,不仅需要样式上的创新和演变,而且要具有其时代意义,这样才能完整地诠释一件作品的艺术价值。

  从制瓷工艺角度浅谈青瓷玉琮瓶相关期刊推荐:《中国陶瓷工业》(双月刊)1994年创刊,是专业技术刊物。《中国陶瓷工业》主要报道我国陶瓷工业发展状况,以及国内外陶瓷工业技术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开展陶瓷艺术的研究和经验交流。读者对象为陶瓷工业的科研设计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专业院校师生。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直接与在线编辑联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