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艺术之思维形态解析——基于原逻辑思维
发布时间:2019-11-08
【摘 要】 本文从原逻辑思维两大特点入手,解析史前三种代表性艺术形式的思维形态。
【关键词】 史前;艺术;原逻辑;思维;象征
图腾、彩陶纹样与岩画(崖画)是史前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图腾应该说是人类早期最为成熟的艺术作品;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种类繁多,特色鲜明,其纹样极富装饰性;岩画或崖画为原始绘画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这类刻在石头上的史书反映了早期——数千年、上万年甚至更早时期人类的艺术文化。毋庸置疑,这些史前艺术形式中的视觉符号蕴含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关于它们的探解也一直未有停歇,现在普遍认可的观点是它们似乎与所谓的美关联不大,而是出于一种实际功用目的,因此从思维角度解析便显得较为必要。基于史前艺术的发生时间与其视觉形态这两个因素,即原始社会和表象符号,更为关键的是研究象征文化往往必须追根溯源至原逻辑思维的研究,所以本文从原逻辑思维角度解析史前艺术的思维形态。
1 原逻辑思维
《原始思维》作者列维·布留尔认为基本上可以将原始人的思维称为原逻辑的思维,这也相当于称其为神秘的思维了。或许可以认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特征,但作者更倾向于把它们看作同一基本属性的两个不同方面。单从表象的内涵来判断,其称为神秘的思维更合适;然而从表象的关联的角度出发,称它为原逻辑的思维则更为确切。首先我们要厘清“原逻辑的”这一术语,在时间轴线上,我们并不认为原始人的思维更早于逻辑思维的什么阶段而存在的。那些不发达民族的思维既不是反逻辑的,更不能武断地说是非逻辑的,在没有更好的称谓确定前被先称为原逻辑的思维。作者把他们的思维看作是原逻辑的,是想表明它与我们的逻辑的重要区别是它不是必须避免矛盾的,而我们的逻辑恰恰是依此而成立的。由于带有这类趋向的思维并不害怕而且也不努力地规避矛盾,它通常以某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来看待矛盾,因此在我们看来它就是完全荒谬不通的,也正是这种状态我们现在来探讨其思维过程就更有难度。
1.1 神秘性
说到神秘性,就必须要将原始人置于原始的生存环境中试想其思维过程。原始人刚从动物界分化出来,混沌初开,认识能力极其不足,无法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和自然界是主客体之分的关系。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也极其低下,原始人只能凭借想象和猜测的方式来认识许多事物的基本属性,他们还没有能力揭示自然现象的本质。碰到那些未知事务,且大多是与其生存息息相关的,那么原始人采用什么方式来面对?方式一是观察摹写,原始人试图以此把握思维对象真实的性质、关系及过程;方式二是投射幻化,原始人将思维主体的人性因素,即自身的幻想、想象、情感与意志等等赋予到思维对象当中,这样许多客体也就相应有了虚构的属性、神秘的联系及莫测的过程。通常采取这种方式所得到的知识,事实上也就是仅凭信念就能够确证的“知识”,往往大多数又是不可验证的“知识”。不难推测,采取以上方式思考的原始人只能掌握到极其有限的可验证的知识,但是为了弥补可验证知识在释疑、解惑及其他等等生存需求时的明显不足,原始人就必需大量运用不可验证的“知识”。原始人日积月累地运用凭信念确认来的不可验证的“知识”,因此自然而然地,在原始人的思维体系里就充满着形形色色的神秘观念。
1.2 互渗律
“互渗”英译为participation,意即“共同参加”,列维·布留尔用这个术语指的是存在物或客体通过一定方式(如通过巫术、接触等)占有其他客体的神秘属性。让我们不可思议的是在原始人思维的集体表象中存在我们所谓的悖论:即客体、存在物、现象这些可以是他们本身,与此同时又是其它什么东西;此外,同样不可思议的“互渗”是:他们还可以发出和接受某些神秘的能力、力量、作用及性质,而这些恰恰又是来自于他们之外被他们感觉的、但又继续存留在他们内里的属性。
关于原始人的“集体表象”,列维·布留尔的观点是人的精神特征与自然事物的属性这两者之间时常互为渗透。简单说,“互渗”是指A和B的同一:A既是A,又不是A;A既是B,又不是B; A和B既是一回事,又不是一回事。对形式逻辑来说,这是犯大忌的事,但原始人却觉得理所当然。互渗即相互作用和影响,浅显地说,和我们日常提到的“情景交融”以及中国古典哲学基本观念“天人合一”是差不多的意思。列维·布留尔指出了原始人 “集体表象”中的一个共同客观存在的规律,通过“互渗”律,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它不能区别有生命与无生命的东西;其次,它认为精神与物质并没有分别;再者,自身的主观世界与外在的客观世界无法割裂开;还有,它将内心体验的事实与外部观察的事实混淆在了一起。
“互渗”一方面的表现是客体常常被主体化。由于原始人不能区分有生命与无生命,所以他们看来,不仅仅动植物和他们自己一样是有生命的,身边一切可以变动的事物或现象,例如流水刮风、电闪雷鸣等等也都是有生命的。纳西族神话说,树木原来会走路,石头原来会说话。“生命一体化”或者说作“意识一体化” 的这一观念普遍存在于原始人的客体世界当中,客体在主体脑中是有生命的,这一表象的本质就是客体被主体化。
“互渗”另一方面的表现是主体被客体化。正如前面所说的,原始人认为精神与物质没有分别,他们将人的意识想象等精神活动当作灵魂,他们并不认为灵魂是人体的某些功能或属性,而总是将其想象或推测为某种具体的东西,例如有人将其称作出入之气、水谷之气,还有人称其为外界的烟气、精气、云气、津气,…等等,中国的“气”说玄之又玄,虽然说法不同,但都是将精神的当作是某种物质。那么,主体与客体就压根不存在什么根本的区别了,连主体自我的躯体或说是载体也随之失去了清晰的边界,这些“客体”好像就是“主体”的延展。
2 史前艺术所反映的原逻辑思维
“图腾”“神圣的东西”及“邪气”等就是一些最重要的集体表象。列维·布留尔从大体角度出发,根据该社会集体的所有成员所共通的特征,放弃对细节问题的深究,来识别何为集体表象的。这些共通的特征包括:世代相传于所属集体中的那些表象,它们在集体中逐一个体的身上都烙下深刻的印迹,且同时根据不同情况,对有关客体能引起该集体中的逐一个体产生恐惧、尊敬甚至是崇拜等等共通的情感。列维·布留尔同时说明它们的存在并不被个体思想左右,之所以这样,并非因为集体表象的前提就要求是集体主体(其与构成社会集体的各个成员不同),而是因为不可能采取研究个体本身这一路径去理解它们所表现的特征,比方说先于个体的语言,它也比个体的存在更久远。
2.1 图腾所反映的原逻辑思维
图腾是“美洲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图腾最初包含的是一种亲属观念,它是当时社会组织(氏族)的标志。除了生殖图腾,图腾符号多半是动物或植物,因为原始人相信它们是自己的祖先或者有着血缘关系,目的在于保护自己。
图腾绘画的文化象征不外乎直接象征与间接象征。直接的象征具有人类文化自然而朴素的内容与特征,而进一步复杂、抽象的象征涵义则同样是宗教信仰、禁忌与权势等内容。(1)权力意志的象征。龙或蛇图腾是中华远古文化最主要的动图腾形象,它出现于黄帝部落、太皞部落、伏羲氏族之中,以至于“龙最后成为华夏各部落、各民族共同崇拜的对象”。(2)信仰的象征。图腾画最为突出的象征意义即是原始信仰。图腾崇拜、自然神信仰等各种万物有灵观念发现于人类文明早期。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标志,炎帝部落以火为图腾。(3)巫术活动的象征。这可以通过狩猎活动观察。另外一些绘画中巫师扮成动物或模拟动物的动作,可能是因为某类动物与该部落生存有直接的联系。(4)习俗与禁忌的象征。图腾画还象征着一些民族或部落的习俗和禁忌,它充分展现了原逻辑思维的神秘性和复杂性。
就图腾的内容而言,有动物、植物以及其它没有生命的实体,理所应当将其归于“客体”。另一方面,图腾又是被视作该氏族的始祖或者族徽而存在的,那么此动物与植物,亦或是其他非生命实体也好,就被视为氏族主体及其符号。这也就表明该图腾的客体对象在被主体化的同时,该氏族主体本身也不可避免地被客体化了。
2.2 彩陶纹饰彰显出的原逻辑思维
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盆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作品,目前的普遍共识是其与半坡氏族公社的原始信仰或崇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带有人面纹是对所属原始信仰具体内涵的一种外显。表面上看,尽管众人对此的解释大不相同,有研究者说是崇拜鱼图腾,又有研究表示是出于祈求捕鱼丰收的原因,又有学者提出是源于祈求生殖繁盛的本能,然而不难看出各家之言的内核是一致的,最终都可以聚焦到一点,不外乎这种神秘色彩的彩陶纹饰是“互渗律”的直接体现。也就是说在绘制该图形符号时,在咱们的先祖眼里,它是不是美的并不要紧,虽然可以用现代的标准来审视它的美,这一图形或符号其所蕴涵的某种神秘力量才是先民们所关心的,其实质是期待它给部落带来实际利益。
另一典型作品是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彩陶盆,青海大通上孙寨出土,其中尤为印象深刻的是手拉手、连臂踏歌的造型动作,我们强烈感受到了原始社会氏族集体的力量凝聚。所有关于远古社会的研究都应该基于生产力极其低下这一基础,在大自然面前,氏族个体无疑显得极其弱小,无法抵抗来自诸多困难,所以氏族成员之间必须齐心协力共同狩猎,原始先民把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用圆圈舞的形式抒发出来,在舞蹈中原始先民的情绪十分饱满昂扬,不难感受到他们强烈的生理及精神快感,这种舞蹈会否符合所谓的律动或节奏并不重要,然而原逻辑思维的驱动下,它所代表的能击败周遭困难的神奇力量才是重要考虑元素。
2.3 岩画(崖画)呈现的原逻辑思维
岩画或崖画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界的动物图形,一类是抽象的几何图形。象征是人类发现并能够使之来表达其对周围事物的一种认识方法,而且反过来这些象征意象所传递出或抽象或深奥的内涵也能够被大家领会得到。在法国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内的岩画,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最杰出的史前艺术。这些原始的艺术似乎不是为了让人观看,也不仅仅用来装饰的,许多人类学家认为,岩画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最重要的象征意象,而洞穴本身也是具有人类的起源之神秘象征,它被看作是大地的子宫或是精神所在,一切原始的想象力就是从这里孕育而生。
初民们通过绘画来幻想达到目的,因为在原始人那里“任何画像,任何再现都是与其原型的本性、属性、生命‘互渗’的…这意味着,从肖像那里可以得到如同从原型那里得到的一样的东西;可以通过肖像的影响来影响原型”,“同能致同”这一巫术心理可以很好地解释原始人对肖像的敬畏,同样在“同能致同”心理推动下,原始艺术家们在数不清的岩石之上绘刻崖画,以期得到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不难看出,这里的原逻辑思维与象征思维交织在一起的。
3 小结
原逻辑思维受“互渗律”支配,充满着神秘性,曲折地表意,这一点与象征思维的“确立另一事物(它的解释者)去特指一个它所指的对象(它的对象)的任何事物”的表现形式上呈现共通性,这表明始前艺术作品中原逻辑思维与象征思维交融在一起,也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这样说史前原逻辑思维的艺术品暗合了象征思维的表现形式,同时呈现出部分原逻辑思维的既定的模式。
史前艺术之思维形态解析——基于原逻辑思维相关论文期刊推荐:《艺术探索》(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由广西艺术学院主办。本刊主要发表美术、设计、音乐、舞蹈、影视等专业学术论文及作品。主要栏目:艺术史与民族艺术(名栏,重点建设栏目),艺术理论与批评,艺术教育与管理,艺术市、场与文化产业,艺术书评,学术文丛,广西艺术史,艺术教学与创作;绘画,雕塑,建筑,书法篆刻等等。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直接与在线编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