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医学论文 > 正文

茴香类药材的基原植物考证

发布时间:2019-10-24

  摘要:目的 对茴香类药材的基原进行调查考证,为药材的正确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历代本草文献及现代文献资料进行查考。结果 茴香类药材包括小茴香、大茴香、红茴香、土茴香等,通过考证明确了它们的基原植物及分布。结论 小茴香及大茴香历代本草均有记载,为药食两用植物,并被《中国药典》收载。红茴香的基原包括披针叶茴香、红毒茴。两者均有一定毒性。

  关键词:茴香; 八角茴香; 红茴香; 红毒茴; 莽草

茴香类药材的基原植物考证

  茴香是重要的药食两用种类,主要指伞形科植物茴香 Foeniculum vulgare Mill. 和果实,常称小茴香。大茴香也是药食两用种类,又称八角茴香、八角、为木兰科八角属植物八角 Illicium verum Hook. f. 的果实。有茴香之名的药材很多,如小茴香、大茴香、八角茴香、红茴香、红毒茴、土茴香、野茴香、洋茴香等。它们的基原植物各不相同,化学成分与功效用途也不尽相同,其中红茴香也称红毒茴,具有毒性。为了正确合理地使用茴香类药材,本文对它们的基原进行考证调查,以求正本清源,为合理使用茴香类药材提供科学依据。

  1 小茴香

  小茴香又称茴香、蘹香。作为入药首先记载于《药性论》。《新修本草》记载蘹香子: “叶似老胡荽极细,茎粗,高五六尺,丛生”[1]。宋《本草图经》将其列入草部中品之下: “蘹香子,亦名茴香,今交广诸蕃及近郡皆有之”,“七月生花,头如伞盖,黄色,结实如麦而小,青色”。《本草蒙筌》云: “小茴香,家园栽种,类蛇床子,色褐轻虚”。《本草纲目》记载: 今交、广诸地及近郡皆有之,入药多用番舶者,或云不及近处者有力。三月生叶似老胡荽,极疏细,……,头如伞盖,黄色。结实如麦而小,青色。北人呼为土茴香……。今近道人家园圃种之甚多。川人多煮食其茎叶。时珍曰∶ 茴香宿根,深冬生苗作丛,肥茎丝叶……,俗呼为大茴香,今惟以宁夏出者第一……自番舶来者,实大如柏实,裂成八瓣,一瓣一核,大如豆,黄褐色,有仁,味更甜,俗呼舶茴香,又曰八角茴香,形色与中国茴香迥别,但气味同尔。北人得之,咀嚼荐酒” [2]。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记载: “蘹香,唐本草始著录,圃中亦种之,土呼香丝菜”[3],并有较为详细的植物形态图( 见图 1) 。依据以上本草的植物特征描述,结合所附“蘹香子”及“简州蘹香子”图,可以确定古代所用小茴香原植物为伞形科植物茴香 Foeniculum vulgare Mill. 。

  小茴香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光滑,灰绿色或苍白色,多分枝。叶柄部分或全部成鞘状。复伞形花序顶生与侧生,花黄色,果实长圆形。原产地中海地区。我国各省区都有栽培。嫩叶可作蔬菜食用或作调味用。果实入药,有驱风祛痰、散寒、健胃和止痛之效。

  2 土茴香

  土茴香即今莳萝,又称野茴香、洋茴香。《辞海》莳萝条下记载其又称“土茴香”。清初陈淏子的《花镜》记载小茴香,一名莳萝,又日蒜谋勒,叶细而雅,夏月开花,白而小。八九月收子阴干,可作香料”[4]。陈淏子将其与小茴香认为是同一植物,莳萝为小茴香的别名。

  《植物名实图考》记载莳萝: “开宝本草始著录,即小茴香子,以为和治肾气,方多用之”。由于其形态与茴香较为相近( 见图 2) 。历代应用中常将两者混淆。瑞典博物学家林奈也曾一度定小茴香与莳萝为同属植物,定小茴香的拉丁学名为 Anethum foeniculum L. ,后来小茴香又被修订为 Foeniculum vulgare Mill. 。由于两者长期混淆,在内蒙、甘肃、西藏、吉林、广西、四川、贵州、山西、山东等部分地区,至今仍有以莳萝误作小茴香使用的现象。莳萝 Anethum gravelens L. 为伞形科一二年生草本,植株有强烈香味。叶羽状分裂。夏季开小黄花。原产欧洲南部,中国东北、甘肃、广东等地有栽培。嫩茎叶可作蔬菜。果实可提取芳香油,入药有驱风、健胃、散瘀等作用。

  与小茴香形态较为相近的还有孜然芹 Cuminum cyminum L. ,又称孜然、枯茗,在南疆则被称为小茴香,为伞形科孜然芹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 除果实外) 光滑无毛,花瓣粉红或白色。原产埃及、埃塞俄比亚。我国新疆有栽培。前苏联、地中海地区、伊朗、印度及北美也有栽培。果实研末,用作食品中的调料,尤其适宜肉类烹调,烤羊肉串中孜然粉使用十分普遍。果实也可入药,治消化不良和胃寒腹痛。

  3 大茴香

  大茴香即八角茴香,又称八角、大料。八角茴香始载于《本草品汇精要》[5],谓: “其形大如钱,有八角如辐而锐,赤黑色,每角中有子一枚,如皂荚子小匾而光明可爱,今药中多用之”。八角茴香,古作蘹香,又称舶茴香、八角香、八角大茴、大茴香、舶上茴香、八角茴、大八角、大料、五香八角、广茴香、茴香八角珠等。其中,舶茴香系指其为外来品,《本草纲目》在茴香中记载“自番舶来者,实大如柏实,裂成八瓣,一瓣一核,大如豆,黄褐色有仁,味更甜,俗呼舶茴香,又曰八角茴香,广西左右江峒中亦有之,形色与中国茴香( 即指小茴香) 迥别,但气味同尔”。明李中立所著《本草原始》中记载大茴香“出闽、广。壳赤色,大如钱,有八角,子藏壳中”[6]。据以上其药材形状、气味及产地等的记载,即指现木兰科的八角茴香 Illicium verum Hook. f. 。

  宋代嘉佑年间苏颂著《图经本草》也记载[7] : “今交、广、诸番及近郡皆有之。入药多用番舶者,或云不及近处者有力”,“七月生花,头如伞盖,黄色,结实如麦而小,青色”。据原植物描述应指伞形科植物小茴香,“番舶者”指木兰科的八角茴香。

  八角茴香也称大茴香,为木兰科八角属乔木,高 10 ~ 15m; 叶厚革质,在阳光下可见密布透明油点; 花粉红至深红色。聚合果饱满平直,蓇葖多为 8,呈八角形,先端钝或钝尖。主产于广西西部和南部,海拔 200 ~ 700m,而天然分布海拔可到 1600m。云南、福建、江西也有种植。果为著名的调味香料,味香甜。供药用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寒疝腹痛、肾虚腰痛、胃寒呕吐、脘腹冷痛等。果皮、种子、叶都含芳香油( 简称茴油) 是制造化妆品、甜香酒、啤酒和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4 红茴香

  红茴香之名在古代本草中未见有记载,最早见于《中国树木分类学》,又称八角茴,产湖北兴山及四川、贵州等地,来源于八角属植物 Illicium henryi Deils [8]。根据《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国植物志》及《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八角属植物 Illicium lanceolatum A. C. Smith 和 Illicium henryi Diels 均称为红茴香,也称莽草,因其具有毒性,又被称为红毒茴[9 ~ 13]。《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则记载红茴香基原植物为披针叶茴香 Illicium lanceolatum A. C. Smith [14],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安徽、江苏、江西等地。披针叶茴香与红毒茴 Illicium henryi Diels 的区别主要在于,披针叶茴香雄蕊较少( 6 ~ 11 枚) ,心皮较多( 10 ~ 13 枚) ; 而红毒茴雄蕊 11 ~ 14 枚,心皮常为 7 ~ 9 片,也可达 12 枚; 从地理分布看红毒茴分布更广,向北可分布到甘肃、陕西和河南南部。

  红茴香作为药材名称在古代本草未有记载,而莽草的记载则始于《山海经》[15]。《中山经》中有: “葌山,其下多青雄黄,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叶,名曰莽草,可以毒鱼。”,《中次一十一山经》中有“有草焉,名曰莽草,可以毒鱼。”。《神农本草经》卷三,木部 ( 下品) ,位于郁李仁及桐叶之间有“莽草味辛温。主风头痈肿 ……杀虫鱼。生山谷”[16]。宋《本草图经》中有记载: “莽草,出上谷及冤句,今南中州及蜀州皆有之。木若石南而叶稀,无花实。五月、七月间采叶阴干。一说藤生,绕木石间。古方治风毒痹厥诸酒,皆用菵草”( 见图 3) 。

  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 “世人用莽草……按《本草》: ‘若石南而叶稀,无花实。’今考木若石南,信然; 叶稀,无花实,亦误也。今莽草蜀道、襄、汉、浙江湖间山中有,枝叶稠密,团栾可爱,叶光厚而香烈,花红色,大小如杏花,六出,反卷向上,中心有新红蕊,倒垂下,满树垂动摇摇然,极可玩。襄、汉间渔人竞采以捣饭饴鱼,皆翻上,乃捞取之。南人谓之石桂,唐人谓之红桂,以其花红故也”[17]。对莽草形态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李时珍《本草纲目》也有记载( 见图 4) 。靳学颜也在其《莽草赋》中指出: “余道商颜谷中,见莽草,橘叶桂茎,丹萼素蕾,意若自负,厥形丽也,一叶入口,百内溃裂……”,“商颜”即今河南洛阳,根据其形态描述及分布,也说明莽草为八角属 Illicium 植物。

  八角属的属名 Illicium 来目拉丁语“illlcere”意思是诱惑、吸引,表示其植物的果及枝叶具有诱人的芬芳香气。而《植物名实图考》所载,“莽草,……江西、湖南极多,通呼为水莽子,根尤毒,长至尺余。俗曰水莽兜,亦曰黄藤,浸水如雄黄色,气极臭。园圃中渍以杀虫,用之颇亟,其叶亦毒。南赣呼为大叶茶”[3]见图 5。根据其形态描述,此莽草并非红茴香,应是昆明山海棠 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 Levl. ) Hutch 或相近种类。《本草品汇精要》载,“又,四川雅州出一种木蟹,其形于此无异,但六角,味酸,无香为别。然未闻入药,而市人多以此乱真,用者当细辨耳”[5]。此木蟹果实为六角,并非八角或红茴香,应为八角属其他植物。

  八角茴香与红茴香同属植物形态相近者很多,如多蕊红茴香、红花八角、野八角、短柱八角、小花八角、地枫皮、少药八角等。许多种类因有毒性不适合作为香料。湖南省邵阳、常德等地曾发生多起山大茴( 莽草) 代替八角茴香的严重中毒事件。

  红茴香作为民间常用草药,用于祛风除湿、散淤止痛、治跌打损伤、风湿等,并且是红茴香注射液的主要原料。其果实、根、根皮均有毒。目前包括红茴香注射液所用红茴香药材主要来自披针叶茴香 Illicium lanceolatum A. C. Smith [18]。两者果实均有毒,不可作八角茴香使用。

  5 小结

  古代本草记载茴香主要为伞形科植物小茴香,又称蘹香。八角茴香作为茴香的舶茴香记载。对莽草的记载要早于茴香,早在《山海经》就有记载,为有毒植物。茴香、小茴香均指伞形科植物小茴香 Foeniculum vulgare Mill. 的果实。大茴香、八角茴香、大料均指木兰科八角属植物八角 Illicium verum Hook. f. 的果实。小茴香分布最广,在我国各省区都有栽培。八角茴香主产于广西西部和南部,福建南部、广东西部、云南东南部和南部也有种植。小茴香的混淆品主要有莳萝、孜然等。八角茴香的混淆品主要有红茴香、野八角等。八角茴香及小茴香均被《中国药典》收载 [19]。

  红茴香又称莽草,最早记载于《山海经》,作为药用则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图经》、《新修本草》等历代本草文献均有记载。其基源植物包括八角属植物披针叶茴香 Illicium lanceolatum A. C. Smith 和红毒茴 Illicium henryi Diels,两者形态较为接近,果实毒性较大,不能作八角茴香使用。红茴香药材基原植物主要以披针叶茴香为主。

  茴香类药材的基原植物考证相关期刊推荐:《中药材》(月刊)创刊于1978年,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主要报道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用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专论、考证、综述、药膳、经验、动态与信息等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面广。有投稿需求的,可以与在线编辑联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