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艺术 > 正文

一人一竹一鱼灯渔港老人情牵石浦鱼灯

发布时间:2019-10-12

  夏末秋初的海风带着丝丝凉意,吹进象山石浦老街,高挂在屋檐上的一个个鱼灯在风儿的吹拂下轻轻“游动”,给老街增添了几分渔趣。屋檐下的一爿小店里,74 岁的包基勤正沉浸在鱼世界里,忙着扎制一盏鱼灯。在象山石浦,鱼灯制作已有 600 多年的历史。岁月变迁,历史更迭,徜徉在石浦老街中,一盏盏以螃蟹、大虾、黄鱼等海鲜、鱼类为原型的鱼灯无不诉说着当地特有的渔家风情。

一人一竹一鱼灯渔港老人情牵石浦鱼灯

  石浦鱼灯焕新生

  石浦鱼灯是传统元宵花灯的组成部分,其文化意蕴丰厚。渔民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渔业丰收,每逢重要民俗活动,便会在门前挂起黄鱼灯、蟹灯,并跳起鱼灯舞。由于社会变迁,石浦鱼灯一度销声匿迹。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国(象山)开渔节的举办,让鱼灯在石浦小镇再次红火起来。

  作为传统元宵花灯制作技艺宁波市级非遗传承人,生长在海边的包基勤从小便和鱼灯结下情缘。由于他喜欢画画,读书时就跟着师傅学过鱼灯制作技艺,制作出的鱼灯深受邻居喜爱,得到认可的包基勤便经常买来各种海鲜进行细致研究,寻找创作的灵感。可是光靠做鱼灯并不能养家糊口,包基勤毕业后进入工厂上班,忙着到全国各地跑业务,让他无暇顾及鱼灯制作,只能将它们埋藏在心底。

  1998 年,象山举办第一届中国开渔节,给流传于民间的渔文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年届退休的包基勤有了大把的时间,他重拾初心,再次做出一盏盏鱼灯,为开渔节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正是开渔节,让沉寂多年的鱼灯文化再次在石浦古镇红火起来。 2008 年,石浦鱼灯制作技艺被列入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传承中坚守

  包基勤的鱼艺馆位于石浦老街之中。

  用竹条搭框架,用棉布整造型,用颜料涂形体……伴随包基勤的动作,一盏盏活灵活现的鱼灯便如魔术般显现出来。

  “石浦素有制作大小鱼灯的习俗,家家户户挂上鱼灯,以象征吉祥和驱魔避邪。”据包基勤介绍,每年的元宵节是鱼灯展示最为热闹的时节,“从前家家户户都要制作鱼灯来过节并争相比美,制作鱼灯是普通渔民一项不可或缺的手工技艺。”

  据悉,石浦港是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国家中心渔港,十八里港湾岛山环屏,五门罗列,可泊万艘渔船,可航万吨海轮,早在汉时就被人们认识并利用。石浦人世世代代以海为生,孕育出众多神奇的渔文化和渔风情,丰富而广博。

  “以前制作鱼灯全凭经验,现在也有先出设计图纸,再按图制作的。”在包基勤看来,熟能生巧,几十年的鱼灯制作经验让他做到了心中自有图纸。

  鱼灯制作的材料主要有竹条、纸粘、铅丝、棉线、尼龙布等。包基勤告诉笔者,现在有的鱼灯还用上了塑胶、萤光等透明、发光材料,“这样鱼灯在夜间也会闪烁着亮光,极具观赏性。”

  制作鱼灯要用到竹篾、铅丝、麻绳、各种色纸、尼龙布等材料,制作过程关键的第一步是处理竹篾。竹篾的粗细厚薄直接关系到鱼灯的形状,容不得半点含糊。扎骨架则是核心的步骤,而后便是考验耐心的糊布。接着要细致勾线,并给鱼灯上色……一盏鱼灯要四五天才能完工。正是凭借着细心和耐心,包基勤做出的鱼灯得到了游客和专家的追捧,先后获得多项省、市大奖。

  在坚守中创新

  当前,鱼灯作品大多为海洋鱼形灯,有黄鱼灯、鲳鱼灯、带鱼灯、虾灯、蟹灯等数十种,还有龙灯、孔雀灯、牌灯、铜鼓灯、桃子灯、白兔灯、方灯、水灯等其他花灯。

  随着时代的变迁,会做鱼灯的手艺人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与此同时,这些制作技艺如何传承、不断高涨的制作经费如何落实等“窘境”也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

  “手艺也要不断地推陈出新。”面对传统手艺的转型升级,包基勤有着自己的理解。联想到石浦渔民旧时逢年过节用木头雕刻成 “鱼模”代替活鱼招待客人的风俗,包基勤尝试革新传统鱼灯制作技艺,用废纸等环保材料制作各种鱼模,没想到活灵活现的鱼模作品大受市场欢迎。

  如今,包基勤的“仿真鱼模工艺”已获得中国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而他的创作题材也扩大到以各类海洋生物为创作对象,尤其突出石浦海鲜。

  在仔细揣摩、不断实践中,包基勤逐渐探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 “仿真鱼模工艺”。利用废纸、塑料泡沫等材料替代以往的木料,通过纸张裱糊、涂色、上釉等多道考验工匠手艺的精细工序,一条鱼模才能“游到”盘中,以假乱真的程度可以让人垂涎欲滴。有的游客经过鱼艺馆时看到门前摆放的鱼模作品,会误认为到了海鲜菜馆,进店就要点菜。

  由于制作鱼灯花费工夫大,经济收益少,仅有的一些上了年纪的传承人早已放弃了鱼灯制作,年轻一代更少有愿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这让鱼灯制作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包基勤迫切希望能有年轻人来传承这门技艺,“能将这门技艺传给后代,这样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现在很多非遗都存在坚守难的状况,要突破窘境很大一部分得靠我们手艺人自己出招了。”除了革新传统鱼灯制作手艺,考虑到石浦独具魅力的渔文化,包基勤植根旅游市场,将大鱼灯制作成方便携带的小鱼灯,成功入选当地最火旅游纪念品之一。

  石浦渔港潮起潮落,伴随着大海的涛声,包基勤的鱼艺馆成为石浦老街游客点赞最多的热门景点之一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同时也成为向海内外传播象山渔文化的载体。

  一人一竹一鱼灯渔港老人情牵石浦鱼灯相关论文期刊推荐:《上海工艺美术》(季刊)创刊于1984年,由上海工艺美术总公司主办,是一本立足于上海,有着多年优秀历史的专业性杂志,为国内工艺美术的权威核心期刊。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