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医学论文 > 正文

培养安全意识与规范实验行为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9-07-24

  摘 要: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措施和关键所在。本文结合预防医学实验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实验安全与实验规范行为培训之间的密切关系,阐述了加强实验安全教育的意义。根据实际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强调了规范实验行为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有效的规范实验行为的方法,防止安全隐患的发生,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行,为师生的工作和学习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环境。

  关键词:实验安全 实验规范行为 事故预防 实验教学

培养安全意识与规范实验行为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预防医学生是将来应急队伍的后备军,他们的应急能力对将来是否能有效应急突发事件起着重要作用。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应急人员除了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综合的能力外,必须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要迅速对事件已知和潜在的危害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估,并对相关的安全防护知识有着全面的了解,熟练应用职业技能采取正确有效的应急措施,因此培养预防医学生的安全意识,规范他们的实验行为,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特点及现状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必备场所[1]。高校实验室存放各种试剂、药品、仪器设备,实验项目繁多,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涉及有毒有害物质、高温高热反应、易燃易爆气体、致病微生物等潜在危险,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酿成严重事故,造成财产和人员伤害。本科生是高校实验室学习和工作的主体,较之科研机构的实验室在专业性、规范性、自觉性上都有较大的差距,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新办专业的兴起,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形势越来越严峻,这决定了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某实验室安全教育情况的调查分析”的报道中,其 290份有效调查问卷显示有近半数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实验室安全规则,大多数学生缺少自救常识或技巧[2];武汉科技大学一项针对医学高校实验室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普通高校本科生中有30.6%的学生表示没有接受过安全培训,57.1%的学生表示偶尔参与过教育培训,有部分同学表示不知道安全通道,不熟悉实验室制度等安全知识[3]。可见,在安全工作方面,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教育培训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技能欠缺,发生紧急情况时应急处置能力较差。

  2 培养学生实验安全意识

  2.1 实验课前加强学生实验安全教育

  由于实验课时间有限,仅在课上强调安全注意事项不能达到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效果,所以老师在课前布置下本次实验课的预习内容,包括包实验中涉及实验试剂安全性、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等,对于一些复杂操作的大型仪器或实验中易出现危险的部分,教师可在网络互动平台上把预实验视频分享给学生课前观看,加深学生的印象,减少学生自我操作时出现的失误。

  2.2 实验室准入制度

  根据预防医学生专业实验课的特点,老师会给出本专业相关的安全思想、安全常识、安全技能、安全操作规程方面的知识点,采用网络自学的方式在实验前对学生开展安全与环保教育,提高学的安全意识, 并以通过考核作为进入实验室的必要条件, 通过考核的同学在首次进入实验室前需与实验室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在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安全规定,这种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的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能够使学生更加谨慎、严肃地对待实验室安全问题。

  2.3 案例教学

  在实验前和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方式来开展实验安全教学,对社会上最近发生的安全事故和实验室以往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不仅能了解安全知识,还能从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中吸取到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必要时可以观看事故视频,使讲解更直观生动、重点突出。

  3 规范实验行为的举措

  3.1 培养良好的实验行为习惯

  使学生自觉地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安全教育的主要目的也是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支撑,由于实验内容和项目繁多,培养好的实验行为习惯要从一件件小事,一个个细节做起。如进入实验室着装必须符合要求,不得携带与实验无关的物品进入实验场地,不得在实验室进食,实验前要检查核对实验物品,实验仪器首次使用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并严格记录使用情况;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取用试剂时要称量准确,防止试剂污染,挥发性试剂要在通风橱内操作,易燃易爆试剂要注意遮光并远离热源;实验涉及的一次性器材和实验废液不能随意丢弃或倒入下水道,应统一回收,分类存储,由专人处理;实验结束后要把实验物品清洗干净并摆放整齐,对实验室进行安全例行检查包括仪器、水、电、气是否关闭等,待检查后方可离开。

  3.2 规范实验操作和仪器使用

  预防医学生在专业实验课中会涉及到许多实验操作和仪器使用,如果操作不规范不但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存在一定危险性。因此教师在实验操作和仪器讲解时, 不仅要规范讲解、详细演示, 而且要讲明注意事项以及使用不当会发生的危险, 以提高学生的警惕性,实验过程中发现学生仪器操作不规范的时候, 要注意多次规范演示并时常提醒。如样品消化或灰化时会用到强酸,在电炉或马弗炉中进行,在实验前应先做好防护措施,防止烧伤烫伤;如气相色谱仪等大型仪器在使用中需用到载气,在使用前后要注意检查气瓶及管道的密闭性,以及仪器和气瓶的开关顺序,以免出现事故或损伤仪器;预防医学实验课中还经常涉及户外采样,由于采样地点比较分散,老师不能顾及每组同学,所以在采样前要反复强调安全及注意事项,如在户外采集气体或者粉尘等,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采样前要调试仪器,检查仪器的气密性,准确计时,采集的样品要妥善保管,防止在运输的过程中损失或污染等。

  4 结语

  实验室作为医学生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场所,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实验安全最终要通过操作者的规范行为来体现,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实验规范行为的同步培训,只有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理论上不断加强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安全操作能力、制度上不断完善管理,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适宜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桂艳,谢乃新.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9):1-3.

  [2] 聂素云.实验安全教育情况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1(2):12-13.

  [3] 石玉琴,付国庆,周婷,等.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现状调查及改进措施[J].场馆管理,2015(5):181-183.

  培养安全意识与规范实验行为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相关论文期刊你还可以了解:预防医学专业选修课教学的体会与实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