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外溢效应的机理分析与检验
发布时间:2019-07-02
摘要: 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的外溢效应,是一个基于新兴实践的管理科学问题。运用系统工程和经济统计的思想,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在系统梳理和分析提出三种外溢渠道的基础上,选取我国东部 9 个资源型企业与中西部 3 个省资源产业 1995-2014 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 ( 1) 示范模仿渠道、竞争优化渠道的溢出效能检验显著为正,成为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外溢效应形成的主要渠道。( 2) 竞争优化渠道的溢出效能明显高于示范模仿渠道的溢出效能,源于两个渠道特性与效能决定因素的差异明显。( 3) 人流带传渠道的溢出效能检验并不显著,不能成为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外溢效应形成的主要渠道,这与我国现阶段资源开采产业的特征及其转入企业与当地企业的发展差距有关。研究结论可为调控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和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资源型企业; 跨区转移; 外溢效应; 机理分析; 实证检验
引 言
资源型企业有着与资源的可利用周期密切关联的“开采-扩张-稳产-枯减”的生命周期。调查资料显示①,随着多年的开采,我国已有 2 /3 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晚期。其中有色金属已关闭和即将关闭的矿山 355 座,占矿山总数的 46%。原来 94 户重点煤炭企业的近 600 座矿山中,约有 1 /3 进入资源枯竭状态,120 多座面临关闭; 在 2000 多户地方煤炭企业中,资源枯竭矿山占比更高。此外还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与完善、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与振兴、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问题较为繁杂。而国外由于大多数国家采取风险规避政策及“长距离通勤模式”②,此类问题并未凸显,同时也就缺乏此类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令人注目的是,随着国务院《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的实施及国有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推进,许多资源型企业,尤其是一批资源耗竭的大型矿务集团有限公司,相继选择资源丰厚的陕西、贵州和山西等中西部省区的理想区位,建立新的开发基地[1]。对于这类企业的跨区转移,一些有识之士认为东部资源型企业,大多是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大型矿务集团,通过多年的经营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和人力资本。它们由于原地资源的耗竭而转向中西部开发,特别是参与中小型企业的提升改造将会带来外溢效应。这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科学规律?
文献回顾
针对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外溢效应的相关问题,梳理国内外文献,发现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外溢效应的溢出效果。有的学者使用专利数据作为被解释变量,通过计量分析认为,日本在美国投资的企业会对美国本土企业技术进步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2]。有的学者针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尤其是在中国的沿海地区溢出效应更高[3,4]。还有学者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行业间前后向关联效应[5]; 进一步对于中国西部资源产业技术溢出效应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西部石油天然气企业和煤炭企业都对关联制造业产生了技术溢出效应,但是石油天然气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是煤炭企业的 5 倍[6]。可见不同类型企业进入不同区域,外溢效应的发生可能性很大,但效果会有差异。二是外溢效应的影响因素。一般研究涉及到转出国与转入国的技术差距、转入国的吸收能力、转入国的行业特征等因素,而更多的研究集中于利用转入国的吸收能力解释其策应企业跨国转移的技术溢出效应差异。如有的学者研究认为,R&D 不仅能够通过产生新知识直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而且能够提高企业对技术溢出的学习和吸收能力[7,8]。有的学者研究指出,印度、南非企业 R&D 投入较少,吸收能力较弱,FDI 对东道国本土企业生产率才没有产生正向效应[9]。然而也有研究结论与之相反,如有的学者针对中国煤炭企业跨区投资技术溢出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两区域技术差距越大,越有利于技术溢出[10,11]。这也说明对于跨区转移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吸收是需要条件的,但不是绝对的; 产业特征不同、溢出机理不同,外溢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三是外溢效应的拓展研究。有的学者将技术溢出效应引入传统的国际资本流动模型,研究认为外资份额与溢出水平正相关,外资后向关联溢出相比行业内溢出更为重要[12]。有的学者针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转移行为研究证实,溢出效应会使企业转移双方均有收益[13]。有的学者分析并检验了我国西部地区承接区际产业转移的绝对效应和相对效应,发现产业转移有利于改善东西部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但加剧了东西部城市居民间的收入差距; 有利于西部第二产业发展,但加剧了东西部在第三产业发展和产业合理化方面的差距[14]。还有学者进行了煤炭资源的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和生态效率多角度的综合考察和评析,研究发现我国不同省区资源产业链效率差别较大,东部地区资源产业链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15,16],同时结合东部资源型企业的跨区转移和中西部资源开发研究指出,绿色矿山是矿业界生态文明建设的最高要求,也是总体目标; 应该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有效配置资源、建设科学产能、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现代物流和坚持资源开采准入,促进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③。这也从本质上肯定了矿山企业转移技术外溢效应的存在及其对于转入地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展开了大量的相关探究,已有研究成果较多局限于跨国直接投资的一般制造业的范畴,也有一些研究涉及一国内部的区际产业转移或资源产业转移问题,主要集中于产业转移的动因、发展状况以及承接产业转移的绝对效应和相对效应等方面。而针对特定产业的企业,特别是对于我国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的外溢效应能否产生,微观机理及溢出效能如何等方面,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机理分析与假设提出
外溢效应的研究始于国际技术扩散领域。技术扩散是指技术在空间上的一种传播,具体地说是在国家、区域、产业和企业之间,研发与生产之间的传递过程。从传播方的行为意识上可以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有意识的技术转移,另一类是无意识的技术溢出。严格地说,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的外溢效应是其技术和管理的非自愿扩散。它的外部性是确定的,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无意间产生,外溢企业也未获补偿; 它的有效性是不确定的,出于各类因素的干预,其影响并非一定能充分释放和吸收。
外溢效应的产生是一种动态过程,借以物理学的思路研判,它的实现必需能量支持。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外溢效应产生过程中的能量也存在两种: ( 1) 外溢“势能”。它主要来源于资源型企业与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同行企业之间存在的技术和管理高差。( 2) 外溢“动能”。它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市场竞争机制使得资源型企业必须不断地引进领先的技术及管理,才能维持自己与当地企业之间的技术和管理高差及其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是资源型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带来效率升高、成本降低的内生驱动,不断增强了技术和管理高差。
为了直观形象地分析揭示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外溢效应的机理,基于系统分析的思想,建立一个分析模型,如图 1 所示。将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外溢效应的产生过程视为一个系统,它涉及到“三个要素”: 外溢方、吸收方与外溢渠道。在这个模型中,外溢方是掌握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的东部资源型企业; 吸收方是整体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的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同行企业。外溢效应的实现,就是先进技术和管理经由一定渠道完成从东部资源型企业传导至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同行企业的过程。因此,这类外溢渠道至关重要[17]。那么,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外溢效应所经由的渠道主要包括哪些呢? 为此对其外溢过程进行全方位深度分析,可能涉及到以下三种渠道:
1、示范模仿渠道
东部资源型企业转移进入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后,以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高效的管理模式打造了一种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营格局,同时也在当地同行产生了一种“技术运用、管理方法、经营模式”等方面的示范和优势[18]。这种示范和优势的形成根本上源于多年来在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方面的研发投入。当地同行企业为了追逐利润,缩小技术和管理差距,守护原有的市场份额,就会自觉模仿转入企业的行为,增加技术与管理上的经费投入,改进开采技术,改善企业管理,加强员工培训,渐渐累积知识和经验,在不同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经营效益,也就赢得了外溢效果。因此,可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 H1: 东部资源型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高效行为,通过示范模仿渠道提升了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同行企业的效益,即东部资源型企业技术与管理的先进性愈强,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同行企业的效益愈好。
2、竞争优化渠道
东部资源型企业的进入和市场渗透作用的发挥,冲破了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同行市场竞争结构,引发了当地市场竞争程度的加重和对当地同行企业竞争压力的强化。当地同行企业迫于这种压力,不得不优化管理模式与资源配置,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或者实施技术及管理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样会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当地同行企业的技术与管理水平、市场竞争能力和经营效益。不仅如此,当地同行企业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又会反向产生对转入企业的竞争压力。转入企业迫于这种反向压力,只有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开展技术创新或者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才能维持和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及市场渗透能力。这样必将导致更高层次的外溢。如此循环,溢出效能不断更新、叠加,促进了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同行企业的创新、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可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 H2: 东部资源型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高效行为,通过竞争优化渠道提升了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同行企业的效益,即东部资源型企业的市场渗透性愈强,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同行企业的效益愈好。 3
、人流带传渠道
东部资源型企业向中西部资源富集地转移所需的人力构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随迁的转移企业技术与管理骨干、熟练员工; 二是经过招聘与培训的当地人员。随着转入企业在中西部资源富集地的建设与发展,其各类人才也会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不可避免地出现向当地资源产业的流动问题。这种流动的表现形式有两类: 一类是显性流动。由于当地同行企业招才引智的外部条件引力以及转入企业人才发展的内部条件约束而形成向当地同行企业的流动或者自主创业的现象。这时就会产生由人员流动附带的技术知识、管理经验的传导。另一类是隐性流动。转入企业各类人员与当地同行企业的人员之间逐步增强了信息交流机会,包括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场合。这种交流不仅有信任上的增进、友谊上的加强,还有技术、管理经验上的沟通和传导。当然,无论是显性流动,还是隐性流动,都需要克服一些障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同行企业运营效益的提高。因此,可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 H3: 东部资源型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高效行为,通过人流带传渠道提升了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同行企业的效益,即东部资源型企业的人员流动性愈强,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同行企业的效益愈好。
模型设定与实证检验
1、外溢渠道效能测度变量选择
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外溢效应是否主要通过上述三种渠道实现,这三种渠道的效能有无差异,还需要对于上述假设进行科学的实证。为此首先要选择每种渠道的效能测度变量。基于以下四种考虑进行测度变量的选择: 一是测度变量应该具有可操作性,便于量化; 二是测度变量数据具有可获得性,能够从各类《统计年鉴》中直接或间接获得; 三是测度变量内涵具有可比性,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相比其他变量能够更准确的度量这种外溢效应的机制; 四是测度变量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中具有一定的先验性。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1、研究结论综合以上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 1) 示范模仿渠道是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外溢效应形成的主要渠道。东部资源型企业凭借多年来在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方面的研发投入,转入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后产生了一种“技术运用、管理方法、经营模式”等方面的示范和优势,激励了当地同行企业的模仿和边干边学行为,产生了外溢效果。换言之,东部资源型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高效行为,通过示范模仿渠道提升了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同行企业的效益,即东部资源型企业的技术与管理的先进性愈强,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同行企业的效益愈好。
( 2) 竞争优化渠道是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外溢效应形成的主要渠道。东部资源型企业的进入和市场渗透作用的发挥,冲破了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同行市场竞争结构,加剧了市场竞争程度和对当地企业的竞争压力,迫使当地企业优化管理模式与资源配置,加大资源开发技术的研发投入或者施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而推动当地企业资源开发技术与管理水平、竞争能力和经营效益的提升。同时,也会反向形成对转入企业的竞争压力,迫使转入企业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开展资源开发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或者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与管理,也将导致更高层次的外溢。换言之,东部资源型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高效行为,通过竞争优化渠道提升了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同行企业的效益,即东部资源型企业的市场渗透性愈强,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同行企业的效益愈好。
2、政策启示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形成如下政策启示:
( 1) 本文发现的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外溢效应产生的证据,表明中西部地区承接转入企业数量对于当地资源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举足轻重,从实证上佐证了各级政府通过优惠政策鼓励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的正确性。有鉴于此,各级政府应当继续大力鼓励东部资源型企业转入中西部更加辽阔的资源富集地区,从而促进相关地区资源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竞争力的增强。
( 2) 本文发现的示范模仿渠道是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外溢效应形成的主要渠道的证据,对于中西部地区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设计具有重要启示。推进“互联网+”资源产业科技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技术和产品在线多样化展示,拓宽转入企业的当地化采购渠道; 加强资源开发技术市场建设,开展大型科技成果推介、对接服务活动和技能竞赛,增强转入企业与当地企业之间的联系交流; 加大政府科技引导资金对于资源开发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当地企业加强学习和创新,提高对转入企业技术和管理溢出的吸收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存芳. 中国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区位选择行为的实证研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5
[2] Branstetter L. I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 Channel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Evidence from Japan’s FDI in the United State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6,68( 2) : 325-344
[3] Cole M. A.,Elliott R. J. R.,Zhang J. Growth,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and the Environment: Evidence from Chinese Cities [J].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2011,51( 1) : 121-138
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外溢效应的机理分析与检验相关论文期刊你还可以了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技巧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