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医学论文 > 正文

干预措施对于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影响调查

发布时间:2018-10-25

  下面文章主要采用SCL-90量表对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进行调查,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进行拓展训练和专业心理讲座等干预,主要探究医学生交流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在校学习期间,对于医学生能力培养的相关方法,最终发现适当的干预可以改善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因此多资源的教学模式对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干预,医学教育模式

中国职业医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医疗事业也在稳步提升中,民众对于医疗服务的追求相比过去要更高,在这种新的医疗背景下,要求医生不仅能够从技术上治病,还需要从心理上了解患者的需求,从而与患者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医患关系良好有助于实现医生救死扶伤的目的,还能让患者从心灵上感受到医疗服务的到位[1]。

  要实现上述目的,就需要医生具备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于1989年发表的《DeclarationofFuGang》中这样表述:每一个医生都应该意识到与病人建立良好沟通的重要性[2-3]。相比于国内,国外在培养医学生的过程中更加重视他们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力,更是将这种能力作为考核医学生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例如,英国的很多医学院校把临床沟通技能(CCS)作为医学生的核心课程,而且每学期都会进行相关考核[4]。

  在美国,医学生与患者间的沟通能力也深受学校重视,很多医学院都将医学人文教育课与专业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4]。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对医学生的教育模式主要来自于前苏联,其特点是非常重视从技术层面对疾病的治疗,但却忽视了其与患者之间沟通能力的培养[5]。

  现如今,随着患者对我国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医学界的专家和学者也越来越重视对医学生与患者间沟通能力的培养,相比于过去,我国改革后的医学生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互动以及交流[6]。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是医生在看病救人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从而使医生始终与患者保持良好的关系。从近年来频频发生的医闹事件来看,医生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对缓解医闹事件有重要意义。

  但是,过去使用的干预法在实践中表明,它无法较好地提高医学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能力[7]。本研究旨在调查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现状,并针对性采用适当干预措施对医学生进行干预。

  1方法

  通过问卷形式深入系统地了解与分析当代医学生交流能力的现状,找出影响交流能力的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制订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干预办法,并给予适当干预。

  1.1被试

  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参与调查的是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一到大三的学生,干预前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98份,有效率93.1%;干预后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08份,有效率96.3%。干预过程中,“医学生与患者沟通能力”的调查问卷发放和回收均为320份,有效率100.0%。

  1.2工具

  采用心理学量表SCL-90对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进行评估。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数据。本研究主要选择SCL-90量表中的以下因子进行分析,即人际关系敏感(F3):主要反映人际关系障碍,如不自在、自卑感,尤其是与他人比较时更突出;焦虑(F5):指临床上明显与焦虑症状群相联系的症状及体验;敌对(F6):主要从思维、情感以及行为来反映被试者的敌对表现;恐怖(F7):与传统的恐怖状态或广场恐怖所反映的内容基本一致,也包括社交恐怖的项目;偏执(F8):主要指思维方面,如投射思维、猜疑、妄想等。

  1.3实施方法

  开设专业心理讲座,培训人际交流概念、技巧、方法;每周保证1~2次的3h的体能训练;组织人际交流小组开展活动,利用游戏、分组讨论、个案分析、角色扮演、行为演练、家庭作业等方式进行干预。

  2结果

  2.1医学生调查数据与常模数据的比较

  大致看出医学生干预前后与常摸数据大致相当。由于样本含量越小误差越大,因此根据数据显示,我们规定显著性水平α=0.20,可以看出除了F3因子误差过大排除外,其他因子(F5、F6、F7、F8)均在合理范围内存在差别,即医学生调查数据与常摸具有可比性。因此,SCL-90可适用于医学生群体的评估。

  2.2心理症状的性别差异

  除F7因子外,男女SCL-90因子得分均下降,即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等均有所下降。明显看出男生的可塑性较强,干预前后对比明显,尤其是F6和F8,即敌对和偏执程度,干预前高于女生,干预后却低于女生。

  2.3心理症状的的城乡差异

  城市组SCL-90得分干预前和干预后均明显低于农村组,即城市组人际关系敏感度、焦虑度、偏执度和敌对恐怖程度均低于农村组。

  2.4人格因素的相关分析

  由于规定α=0.20,干预前后F5、F6、F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F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又因为F3、F8的t均为正数,说明干预前的数据大于干预后的数据,即干预后F3、F8得分下降,即人际关系敏感度下降,偏执程度下降。

  2.5医患沟通能力的调查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医患关系现状和医生沟通能力对工作重要性得分(均值)较低。

  3讨论

  3.1交流沟通能力与自身心理症状的关系

  交流沟通能力受多种身心因素影响。当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和敌对等心理症状加重时,个体会因内心的不自在、自卑感,本能地选择回避或者逃避,沟通必然受限;当焦虑和偏执等心理症状加重时,个体容易受局限性思维的影响,严重时会表现固执己见、充耳不闻、胡思乱想等,从而导致交流障碍。由此可见,交流沟通能力与心理症状相关联,用SCL-90量表进行调查与分析可以正确地反映交流沟通能力。

  3.2交流沟通能力的性别和城乡差异

  结果显示,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对交流沟通能力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关于性别差异,男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强于女生,且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女生。究其原因,应与中国的文化背景有关,自古以来男尊女卑和重男轻女的观念深入人心,尽管改革开放之后,禁锢的思想被解放,但是在大部分人群中仍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于城乡差异,城市人口的交流沟通强于农村人口,这与文化程度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快于农村,文化程度和教育理念也优于农村。当然,由城乡差异可以联想到地域差异,越是发达的地区,其交流沟通的机会和能力也必然随之增加和提升。因此,交流沟通能力与文化背景、生活环境密不可分,条件越优越,能力越丰富。

  3.3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本文虽然可以看出交流沟通能力在干预之后有所提升,但是总体效果不显著。据分析有以下因素:一是样本数量不够,个体的差异对整体的影响过大;二是干预时间不够或者干预力度不够。

  3.4医学生对交流沟通能力的认识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与患者沟通相关的选项得分均不高,这说明医学生对沟通能力认可度不高,反映出学校缺少对医学生进行相关的培训。除此之外,说明学生自身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视度也不够,最终导致临床医学生在与患者沟通上存在着较大的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我国的医学院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必须大力增设与医患沟通有关的课程,同时将这些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来对待。另外,学校还需要请有经验、在这方面做得好的临床医生进行临床示范,以达到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的目的[8]。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参加一些专家讲座以及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互动可以提高医学生的沟通能力,而且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和反馈,基于这种事实,我们应该建立多途径以及多资源的教学模式[8-9],这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可以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培养方式,有助于提高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但不管是哪一种培养模式,学校都必须保证教学质量,否则,可能会由于培训内容的不同,影响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10]。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在医学生与患者沟通能力的培养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11],随着民众对于医疗服务追求的不断提高,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放眼国外,发达国家正在不遗余力地建立更有助于服务民众的医学生培养模式。因此,在这种新的医疗背景下,我国的医学生培养机构应该深度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12],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医疗环境的培养方式,促进医学生与患者沟通能力的培养,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章诚.论社会角色理论视域中的大学生全面发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27(3):62-66.

  [2]缪春玉,张绍蓉,曾琴,等.国内外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方法的比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4A):43-45.

  [3]申丽娟.论医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双重角色期待与扮演[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5):97-98.

  [4]王伟,向鸿梅,郭丽双,等.医学生储备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40-41.

  [5]李勇,王锦帆,许年珍,等.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1):1809-1810.

  [6]田冬霞,林杰才,陈化.医学本科生对于医患沟通技能学习态度之探索性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3,26(1):59-61.

  [7]周烁.关于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3):100-101.

  [8]BROWNJ.HowclinicalcommunicationhasbecomeacorepartofmedicaleducationintheUK[J].MedEduc,2008,42(3):271-278.

  [9]钟遂平,丁航,沈玉洁.对医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教育必要性的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12):155-157.

  [10]李国建.浅谈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医学与社会,2005,18(7):43-45.

  [11]万学红,欧阳钦,刘文秀,等.应用标准化患者改革诊断学问诊查体教学与评估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1993,10(12):23-26.

  [12]蒋彩凤,施斌,刘亚伟,等.标准化患者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9,8(5):486-488.

  医学期刊推荐:《中国职业医学》(双月刊)创刊于1974年,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华南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