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艺术 > 正文

如何精准教学提升历史课堂的趣味性

发布时间:2018-06-21

  课堂是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平台,而教学设计的精心与否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历史教师应精准把握教学,重视教材解读、学情分析和素养培育,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活化历史课堂,达到为课堂“增味”的效果。

  【关键词】历史课堂i教材解读,学情分析,素养培育

历史教学问题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与史料解读,知道武则天的统治和“开元盛世 ”的局 面,能初步建立对武则天和唐玄宗的认识,并认识到历史人物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位帝王在位时期开创的盛世局面进行总结,认识到三位帝王在促进唐朝走向繁盛时的不同历史地位,并能初步从中分析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知道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局面;了解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 ”局 面使唐朝达到鼎盛时期;总结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历史原因。

  此外,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调整、取舍、加工,这样的重构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教学目标。比如,在教材的内容安排中,对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的盛世局面的描述要远远少于唐太宗及“贞观之治”的相关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将对唐太宗之后出现的盛世局面的相关材料展示给学生,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了解两位帝王在位时期所制定的措施,并分析其异同及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这样的教材重构既大大地缩短了教学时间,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学情分析应 “占位”

  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离不开对学生的学情调查。学情分析已经得到普遍的重视,但学情分析有效与否在于教师是否掌握了恰当的分析方法。学情分析视角下的学习经验发展具有三个连续的阶段:学习起点、学习状态、学习结果。这就意味着在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情评估。

  结合历史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三维目标,学情分析时要将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素养和情感需求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逐层递进进行分析。这样,教师能够在不同阶段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如在教学第 l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预习题目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素养以及情感需求进行简单的诊断分析。

  1.清政府加强了对当时哪些边疆地区的管辖?

  2.台湾是何时被哪国殖民者占领,又是什么时候回到祖国的怀抱的?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清政府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对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请用自己的方式清晰地罗列出来。

  4.结合今天的“台独”“藏独”和“疆独”事件,我们应对此有何态度?

  在课前学情分析时,应侧重于对学生知识基础的诊断分析,因此在设计题目的过程中笔者更偏重于要求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初步认识知识整合的重要性,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的情感素养基础也是课前学情分析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在此环节前教师应初步了解学生的情感素养基础,考查学生是否有正确的价值观。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深入地引导学生分析,对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学情诊断,不仅要在知识层面要求学生及时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在能力方面也要求学生能够有所提高。在上课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

  1.郑成功的初衷是将台湾作为抗清的基地,但其在收复和经营台湾的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那么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郑成功的这一收复台湾的行为?

  2.在清政府处理西藏和新疆的问题上,有何不同之处?分析其能成功管辖西藏和新疆地区的原因是什么?

  解答这两道问题明显较之前的问题要求具备更高的思维能力,前者通过问题的设置考查学生能否对“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历史事件做出客观的评价,形成对其正确的价值判断,在学生学情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后者则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一种考查,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得民心”的历史规律。因此,这两个问题的设置同样都是基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基础上,考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评价能力,以此来培养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在课后的学情分析中,通过习题的布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能力提升的空间大小,学生能否具备继续学习的条件,能否继续开展后续的学习工作。这样,教师在学情分析过程中找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做到因材施教。力求做到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培养他们应有的学习能力。

  二、素养培育应“上位”

  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这是历史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是历史学科价值的体现,更是对学生学习历史提出的明确要求。为了发挥其作用,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将历史核心素养与历史教学相结合,在渗透核心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

  历史的丰富多彩在于其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会演绎出不同的历史事件,“上场”不同的历史人物。历史在时空中川流不息,对历史的解释也只有在特定的时空下才能更为清晰明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学生置于历史时空下进行理解,还要帮助学生学会用时空观念去学习和研究历史,找寻历史发展的规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图表,搭建起清晰的时空框架,置于情境之中,探索历史的发展奥秘,有利于学生素养的发展。

  在教学第 l8课《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借助图表,将本课的重点以时间为线索呈现的同时,在空间上呈现出清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分别对台湾、西藏和新疆所做的努力,从而在时间和地理位置两个维度上将清朝初期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努力清晰地呈现出来。

  通过图表引导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该知识点进行更快的记忆,区别清朝初期对待不同地区采取的不同措施,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科素养。历史教学中提出的五大素养在于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更加明确了该科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同其他科目的不同之处。因此,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这五大素养,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能力。

  每一环节的有效配合才能成就一堂精心的历史课。教师应从研习历史教材开始,深入地了解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突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真正呈现精心设计的课堂,积极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聂幼犁,任世江.建设务实有效的 21 世纪的中学历史课程——著名教学研究专家聂幼犁先生访谈录[J].历史教学,20o3(01).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誊深 化 中[J]学教.学育研二究。,1997一八年三月(09).

  历史学方向期刊推荐:《历史教学问题》(双月刊)创刊于1981年,是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的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教学类专业刊物。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