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医学论文 > 正文

医学论文发表范文-创建口腔正畸学的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2013-07-17

 

  关键词:医学论文,论文发表,论文范文,口腔正畸学,研究分析

  1 口腔正确学月络簟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临床医学中一门新兴的、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既往的教学情况表明。存在以下不足:① 因为该学科主要作为毕业后再教育课程.所以在口腔专业本科生课程设计中课时安排较少(我校安排为18学时理论讲课,18学时实验课),但是由于授课内容较多,在非常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走马观花地将教学内容讲述一遍,很难深入细致地解释一些难以理解的重要概念。较少的课时与较多的教学内容之问构成了一对矛盾,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I② 口腔正畸学既有大量的基本理论。又有许多形态学和技能学的教学内容。基本理论部分用传统的教师课堂讲解方式,学生一般都能接受;而形态学,尤其是技能学部分,很难用语言概括、表达清楚,学生往往只能生吞活剥,不得要领I③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少,教师授完课后还要忙于临床诊疗,学生有什么要求及问题很难及时与教师交流。同时教师也不了解学生的想法,教学出现脱节I④以往的教学是师生共捧着统编教材封闭在校园内,无法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⑤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主导和支配学生的学习,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如何解决口腔正畸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任课教师。

  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契机。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共享网上的各种教育多媒体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声音或影像等。这就为实现网络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通过高速通信线路可以完成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处理,例如收发电子邮件,建立网络论坛等,从而可以为师生之问的信息交流架起一座桥梁。多媒体技术与超文本技术相结合,再加上互联网的交互方式,恰好能够弥补以往口腔正畸学这类临床学科课堂教学的缺陷。

  据2002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中国3000多万网民中,大学生是最活跃的群体,经常上网的人数占全国高校大学生的40 左右[1]。但其中只有6.2 的学生回答上网最主要目的是学习需要,而回答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的分别占到了46.1 和31.1 。这些数据并不说明大学生不希望借助互联网来帮助学习,而是能提供教学的精品网站寥寥无几。仅根据在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99级本科生中的一项调查,有86 的学生希望建立口腔正畸学教学网站并且会经常浏览,这就表明了当代大学生对此类教学网站的渴求。

  因此,建立口腔正畸学教学网站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2 创建口腔正畸学教学网站的过程

  2.1 充分调研,明确目标,搞好网站规划在本学科教学网站建设之初,我们在考察了国外一些相关学科的网站建设现状后,认识到要构建一个成功的网站,其统一性、完整性、扩展性、及时性、可交互性非常重要。所以在网站建设初期必须作好规划。教学网站与门户网站的目标人群不一样,建教学网站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学,让教师用。在功能模块设置方面,我们经过反复的调查论证,从符合本学科特点、为师生应用服务出发,将该网站分为四大模块,分别为:① 学科介绍模块。包含本学科及任课教师的简介两个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口腔正畸学的发展概况,并且能熟悉授课教师,以拉近本学科与学生的距离;②辅助教学模块。此模块收集了我们制作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口腔正畸学教学课件,学生既可以在线浏览,也可以下载后学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借助这些课件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明确授课重点,提高学习效率;③ 口腔正畸网络资源导航模块。我们将互联网上与本学科有关的一些网址进行采集整理,并分为正畸学文献检索、在线正畸学杂志、国内外著名医学院校正畸系、正畸学术及研究机构等8类,以方便师生查找,更好的实现资源共享;④师生交流模块。包括留言板、电子信箱。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发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想法I教师也能够使用这些工具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发布一些与学习有关的信息,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

  2.2 全员参与,加强资源建设网站仅仅是信息的形式,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才是信息化的内容与实质L2]。在这个意义上,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比网站本身的建设更重要也更困难。建设好教育教学资源库是一项覆盖面广、内容多、时间长而又很复杂的工作。本学科的教师全员参与,每位老师都能积极提供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并且都认为学生和同行们乐意使用自己提供的教学资源是对自己工作及教学能力的一种认可。这些教学资源我们进一步整理和再加工,尽可能多的采用学生容易理解的图像、照片、影音等形象化多媒体资料,并将其转换为更适合于网络使用的媒体形式,保证浏览播放的效果。

  2.3 精诚合作,完善网站设计和制作如前所述,由于国内外口腔正畸学方面的教学网站并不多见;此外,我们也是我校第一个建立I临床口腔医学教学网站的学科,可供借鉴的经验并不多。因此,我们认为,网站的建设必须打破孤立、封闭发展的状态,走开放、合作的道路。我们与我校电教中心、网络中心通力协作,共同完善网站的设计制作。首先,我们提供了网站建设规划和各种素材,并与这些部门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提出我们的想法和要求,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了网站的制作风格和技术路线。然后在他们的大力帮助下,按照既定的规划完成了网站各个功能模块的网页制作和美工设计,将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的链接整合。在留言板模块开发时,为便于维护和管理。我们用了微软公司的ASP(Active Server Pages)与Access结合来编写程序.Access本身集成在办公软件Microsoft Office中,使用方便.而且可以方便地升级为Microsoft SQI Servel",为今后留下了拓展空间。

  2.4 专业评则,完成网站发布在校、院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我们组织专业人员对制作好的网站进行了严格的测评。在为期一个月的试运行期间,测试人员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许多好的建议。我们经过认真的修正后.才最终将网站发布到校园网,正式投人运作。

  3 建设口腔正畸学教学网站的体会

  一个网站是否成功,目前最主要也最直观的评判指标就是浏览该网站的人次数[3]。怎样提高教学网站的点击率.真正起到辅助正畸教学的目的,是我们在建站初期就一直在考虑的问题。我们考察了国内外的一些教学网站,汲取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不少共同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 课程体系大而全,主题不明确;②教学内容较少,表现形式单一;③ 自主学习资源不足,网络导航系统不强;④缺乏互动式教学活动设计。针对以上问题,总结已有的经验,我们在建设正畸教学网站时做了以下尝试。①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网站,不可能也不需要象新浪、雅虎这些门户网站涵盖方方面面。我们依据学科特点和需求分析,重点突出了清新、简洁的网页设计风格,网站首页上四个功能模块的设置一目了然,浏览者只要在首页上就能够直接找到所要内容的链接,而不需要层层搜索。事实表明,这样的设计得到了多数师生的肯定,认为结构清晰是此网站的一大特色;② 网站要吸引住浏览者,必须要有丰富、详实的内容,教学网站同样如此。但是正畸学是一门临床医学,如果网站上只是罗列繁多的文字教学内容,成为课本的一个翻版,只会让没上过临床的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不利于自学。因此,在建设中,我们特别注意处理学科知识与多媒体表现形式的关系,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采用了大量包含图片,病例照片,动画,影音的教学幻灯、CAI课件以及教学录像,从而贴近于I临床实际,以利于学生更形象、直观地学习掌握复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的效果;③ 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为毕业后的学习、工作铺平道路。可是国内以往的正畸教学只注重教学内容的灌输,极少教授学生如何自学专业方面的新知识。为了改进这一不足,网站特别设计了口腔正畸网络资源导航系统以提供国内外与正畸学相关的网站链接,方便师生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上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最新的专业知识;④ 网络便捷的信息交互功能使互动式教学的实现成为可能。

  我们在网站上开设了功能完备的网络留言板和电子信箱,给课余时间里难得相见的任课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交流的空间。有利于师生就感兴趣的学术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也为学生提供了对我们正畸教学活动评价和反馈建议的机会,同时更增进了师生友谊。经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努力,网站开通后,在留言板里常常看到学生对此网站的好评,还有不少学生发来电子邮件表示与其象以前那样漫无目的网上闲逛,不如到我们这个教学网站来学点对自己的未来有益的专业知识。

  在信息社会里,教学过程将逐步被学习过程所取代,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得到加强.教师的职能也将发生改变,成为一名指导者和教学资源的组织者,这是信息化时代教育的最基本特征L.]。基于该特征,并结合口腔正畸学科的教学特点,我们尝试利用网络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来改进传统教学方式,解决了当前口腔正畸学教育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此外。教师利用该网站给学生搭好了学习的框架,提供了学习的资源,创造了学习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有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自我发挥,自主钻研,自我完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性,进而为本学科教学真正转变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育模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还必将为实现整个口腔医学的网络化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恩海.CNNIC第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m1].

  [2] 钟战华.建好学校网站,服务师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2002,19(4):3233.

  [3] 蒋东兴.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清华大学学报,2002,22(4)。3537.

  [4] 李一宁,黄朝生,孙建新,等.信息技术与教育[M].第1版.江苏: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8.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http://www.lunwencheng.com期待您的到来,您的核心期刊发表核心论文发表、写作指导,职称论文发表之路从我们这里开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