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艺术 > 正文

范小青短篇小说评论:特质及其变迁一面观

发布时间:2013-06-22

         关键词:文史艺术论文,职称论文发表,范小青,短篇小说,特质

  算起来,范小青写小说已经写了二十八九年。我开始读她的小说,或者说开始撰写评价其创作的文字,大约也有二十三四年之久。对于一个被读了那么多年、被读了那么多作品的作家,要去说她,无论是着眼其小说的固有特质还是着眼其近期变化,都需要一点哪怕是印象的梳理。

  据此,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曾在比较苏州一些女作家的小说时,从审美接受的意义上打过比方,说叶弥的小说常常诉诸我们的“味觉”,朱文颖的小说往往有种“听觉”效应,而范小青则更能造成一种临时、临事、临论境的临场感,她的小说不妨说通常能在经验的层面上诉诸“触觉”,读它们的时候,能够让人触摸到生活的“体形”和“体温”,让你依循不会陌生的经验去感应未见得熟识的生活脉搏和生命律动。

  时至今日,这种说法已经涵盖不了她所有的甚至大部分的作品。就范小青来看,艺术旨趣和介入方式一直在追求变化,事实上,特别是她的短篇创作,已经发生了一种整体性的“蜕变”。在我看来,这点变化不是说明别的,说明执着于真实和写实的范小青,已经相当漂亮地从“呈现真实”向“表演真实”跨越了一大步。

  这一步是怎么跨过来的?我以为这正是我们今天来看范小青的一个重要的看点。说到“表演真实”不能不提到“表演”的“手段”。熟悉作者先前小说的读者,大体会把她的创作路数定位于严格的写实,同时,细心的读者也不难发觉,范小青历来对反常合道、欲显故隐一类章法不无觊觎,有兴趣在她的文本中安置一些反常的、神秘的乃至荒诞的东西。这类手段的得体运用,在创造机制上要求想像力的高扬和发挥,也在接受机制上诱发读者的想像力,给读者超越“本事”的真实进入更为普遍的真实提供契机和充裕的空间。

  借助那些“想像的真实”,读者的想像力有可能得到相应的激发和引导,有可能去进入更为深广的“真实”。比如,在想像的天地里,作家写的不仅仅是一个家庭中几个母女间发生在两元钱上的故事(《我们的战斗生活像诗篇》),不仅仅是进城打工者彼此拿错身份证引发的情事(《像鸟一样飞来飞去》),事情不只发生在小区保安、小区业主和收废品老头之间(《这鸟,像人一样说话》),不独表现为一个账本引发了的西乡与东城之间的追求和寻觅(《城乡简史》),读者有可能发现这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真实——鸟比人更可能像人一样说话,人比鸟更会有些飞来飞去的飘忽不定。发生在家庭之中的人性事实、演绎于城乡之间的生活内情……它们可能牵引出的思绪,其实就是那些关涉人际的戒备和隔膜、关涉人生的尴尬和生命的无助、关涉历史与心灵的种种无以规避而又难以索解的悖论。也许还不必武断立论,说范小青已经十分自觉地用她的小说去比喻和写真这样一些关涉普泛和底层的世间性像她所定的艺术宗旨也许只是生活内情的真实传导,但,就其晚近的作品的模式及其生成的效应看,分明已经为读者造就了深广感应的契机。

  这样的效应应该不能完全归结为“手段”使然,但手段无疑显示促成了范小青艺术想像力的高扬,促成了她的小说从早先“结构语法”的单一性向双重“结构语法”的转化,形成其晚近作品临近寓言而包含哲理的“第二项意味”这一特质。应该指出,这一特质也体现了范小青的特色。温馨的生活境遇、温良的朴素心地决定了她温和的艺术态度。她的“表演真实”总是更多地包含世界的认同,更多地依凭自身经验自身情感倾向的艺术提炼,寄寓对于人际理解、沟通、宽容、和谐的憧憬。她在借助荒诞等等意味演绎生活的真实时,总离不开现实生活的可能性状态,离不开那些富于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动作与细节。这一方面成就了她小说“故事内”的神采气韵。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她的文本生成“第二项意味”时,表现为“蒸腾而出”的释放方式。

  我想,这样说已经比较能够从一方面说明范小青的小说向深度和广度演进了一步。还记得《百日阳光》问世那会儿,有人据此说范小青变了,变成范大青了。如果说这个说法像我当年理解的那样,多少有点主要从题材着眼的味道,那么,范小青的晚近期的小说,确实让我们感到她“变大”了。从对于往昔的回眸追忆调节到对于现实的凝眸追踪,从生活观察的平视方位调节出某种透视的姿态,范小青卓有成效地开阔了艺术的视野,磨砺了更为普及和恒久地进入生活里的能力。她似乎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进入了艺术所绕不开的,关涉现象与本质、特殊与一般以及偶然与必然、非常与惯常之间的辩证。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期待您的到来,您的核心论文发表论文发表、写作指导,职称论文发表之路从我们这里开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