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对乳腺癌有何免疫功能
发布时间:2016-11-23
乳腺癌是高发于女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乳腺癌早期并不致命,但随着病情进展,游离、脱落的肿瘤细胞即会随血液、淋巴液扩散至其他组织器官构成转移,进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乳腺癌早期发现、治疗对患者良好预后意义重大。
摘要目的:观察放疗对乳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1-2015.1月于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放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外周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浓度变化,并对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放疗前外周血清中CA15-3、CA125、AFP、CEA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外周血清中CA15-3、CA125、AFP、CEA浓度较放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放疗后外周血清中CA15-3、CA125、AFP、CEA浓度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放疗前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放疗后CD3+、CD4+及CD4+/CD8+比值均较放疗前明显降低,放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放疗可导致乳腺癌患者紊乱的免疫功能进一步恶化,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及肿瘤标志物浓度变化,以准确判定疗效。
关键词:乳腺癌,放射治疗,细胞亚群,肿瘤标志物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感觉的不断深入,各项细胞免疫、细胞因子在各类癌症发病中的作用亦得到充分的阐述。放射治疗是临床治疗恶性乳腺肿瘤常用的方案,但患者在放疗过程会对免疫功能造成一定影响,而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对肿瘤细胞杀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观察放疗对乳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及细胞亚群的影响,选取2014.1-2015.1月于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观察,并与正常人群进行对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1-2015.1月于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年龄47.1±2.3岁,本组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均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入组患者经评价均为局部或区域淋巴结复发高危患者。其中浸润性小叶癌4例,浸润性导管癌26例,排除免疫系统疾病、重要器官严重疾病及其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选对同期来院体检健康女性30例(对照组)设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入选者年龄33-66岁,平均年龄46.8±3.1岁。
1.2放疗方法
本组乳腺癌患者患侧胸壁照射野均使用半野切线等中心照射,胸壁野的上界为锁骨头下缘水平,下界相当于对侧乳腺皱襞下2cm水平,内界为体中线,外界为腋中线或腋后线,照射野需包全手术瘢痕。用6MV-X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5周,照射剂量50GY,2GY/次,5次/周。患侧锁骨头放疗区域,上界在环甲膜水平,下界在锁骨头下缘水平,内界在体中线和胸锁乳突肌健侧1cm,外界在肱骨头内缘。处方剂量在照射中心点皮下3cm处,行X射线和电子线混合照射,照射剂量50GY。5周,2GY/次,5次/周。对于腋窝淋巴结未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不彻底或腋窝淋巴结侵犯神经血管无法完整切除的患者,行腋窝照射。对于腋窝照射采用腋锁联合照射。在锁骨上区剂量达到50GY后,通过腋后野给予腋窝补量10GY。
1.3观察项目
取乳腺癌患者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3周空腹静脉血2mL,EDTA抗凝,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放疗前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外周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浓度变化(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25(CA125)、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所得数据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组放疗前后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研究组与对照组间比较采用非配对t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外周血清肿瘤标志物深度比较
研究组放疗前外周血清中CA15-3、CA125、AFP、CEA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外周血清中CA15-3、CA125、AFP、CEA浓度较放疗前明显下降,放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放疗后外周血清中CA15-3、CA125、AFP、CEA浓度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2.2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研究组放疗前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8+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放疗后CD3+、CD4+及CD4+/CD8+比值均较放疗前明显降低,放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并低于对照组(P<0.05),CD8+仍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见表2。
3讨论
据统计,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年呈逐年递增趋势,且其死亡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位肺癌。随着患者健康意义的不断增强,乳腺癌的诊疗已得到广泛关注。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对各种免疫细胞、细胞因子、抗体研究的不断深入,为肿瘤的免疫诊断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治疗的常用手段,乳腺癌患者在进行放疗的过程中可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有实验证实,恶性肿瘤的发病、转移均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密切,抗肿瘤免疫机制在肿瘤发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抵制作用;而患者体内的淋巴细胞对抗肿瘤的免疫反应中发挥着主要作用。T细胞主要通过胸腺的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来,功能复杂,是一类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在淋巴细胞中数量最多,帮命也较长。在正常状态下,机体免疫处于平衡稳定状态,当乳腺癌发病时,肿瘤细胞可产生大量免疫抵制因子,降低Th功能。本研究中,研究组放疗前及放疗后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亦证实肿瘤细胞可明显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研究组放疗后CD3+、CD4+及CD4+/CD8+比值均较放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低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与放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亦对机体免疫细胞造成抑制有关;因此,在放疗的同时应同时应用保护免疫功能药物,以提高疗效。肿瘤标志物主要由肿瘤细胞合成、分泌,可反映肿瘤的生长,此类物质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临床上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肿瘤诊疗及病情监测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研究组放疗前外周血清中CA15-3、CA125、AFP、CEA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外周血清中CA15-3、CA125、AFP、CEA浓度较放疗前明显下降,放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放疗后外周血清中CA15-3、CA125、AFP、CEA浓度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肿瘤标志物检测可准确反应放疗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放疗可导致乳腺癌患者紊乱的免疫功能进一步恶化,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及肿瘤标志物浓度变化,以准确判定疗效。
参考文献
[1]吴继萍,冯妮,李艺,等.乳清汤干预乳腺癌气阴亏虚证性激素水平的试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6,33(1):53-56
[2]王玮,李建彬,徐敏,等.锥形束CT引导全乳调强放疗摆位误差自适应的预测与校正[J].中华肿瘤杂志,2016,38(3):197-201
[3]邱鹏飞,赵荣荣,丛斌斌.乳腺癌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淋巴分期和个体化治疗的影响[J].中华肿瘤杂志,2016,38(1):42-47
阅读期刊:《滨州医学院学报》
《滨州医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本学报是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的,由滨州医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及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和新技术等。本刊对刊登稿件注重稿件的科学性、先进性及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数字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