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农业论文 > 正文

水稻拔节前施肥会增产吗

发布时间:2016-09-12

  水稻高产与倒伏的矛盾一直是农业科技人员极力想破解的难题。六安市裕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意欲将湖北移栽灵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5%调环酸钙(商品名立丰灵)的抗倒增产作用广泛应用于本区水稻生产上,在前两年该项试验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2013年安排在丁集镇西河村中心组落实6.67 hm2示范,重点做好0.1 hm2大区试验,并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施药、管理、观察记载、考种和总结。

杂交水稻

  摘要 水稻拔节前施用5%调环酸钙的抗倒增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拔节前10 d,用5%调环酸钙375 g/hm2,对水225 kg/hm2,均匀喷雾。施用后15 d与未施用5%调环酸钙空白区有明显高度差异,至抽穗期成熟期都一直表现比空白区株高明显矮,且施用5%调环酸钙区冠层整齐,抗倒伏,秸青籽黄熟相好,成穗率、结实率、千粒重都较高,比对照增产11.58%。

  关键词 5%调环酸钙;水稻;抗倒;产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丁集镇西河村中庄组进行,土壤为白土田,前茬是冬闲田。供试水稻品种为新两优6号,机械插秧,20 d秧龄;4月21日播种至9月2日收获。配方施肥[1-3],施耖口肥45%司尔特450 kg/hm2+尿素75 kg/hm2,栽后10 d追尿素150 kg/hm2。正常施用其他农药,栽后10 d施用野老丁·苄除草剂。6月上旬防治二化螟1次,抽穗前7 d左右防治稻曲病1次[4-6]。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即施药区(A)和常规空白对照(CK)。在水稻分蘖末期(播种后60 d左右或拔节前10 d左右),处理A用5%调环酸钙泡腾片剂(立丰灵)375 g/hm2,加清水225 kg/hm2,用背负式汽油机动喷雾器均匀喷雾,CK喷清水225 kg/hm2。处理A、CK的面积分别为666.7、333.3 m2。

  1.3 试验方法

  施药后3 d观察田间变化,然后每隔7~10 d观察各生育期田间冠层、株高、叶色、倒伏和病虫害等情况。收获前1 d施药区和空白对照区各随机测3点有效穗数,并各取15穴稻株进行室内考种,同时测量各节间长和株高。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处理A与CK的生育期基本一致,全生育期均为134 d。

  2.2 农艺性状

  处理A在施药后10 d即表现比对照区株高较矮,叶色较淡;齐穗提前1~2 d,齐穗期和成熟期田间冠层整齐;收获期叶色淡绿,秸青籽黄,病虫害轻,田间不易落粒,无贪青倒伏现象。而CK抽穗和成熟期田间冠层整齐度较差,叶色较浓有恋青现象,且有约20%面积出现倒伏情况。田间较易落粒。

  收获时各测量6穴植株各伸长节间长度,处理A植株节间自上而下缩短渐明显,尤其以基部(第1节)节间缩短最为明显,单株6个伸长节间共缩短1.6 cm(全株高缩短1.5 cm),其中基部(第1节)节间缩短了0.8 cm,占50%。处理A平均穗长21.39 cm,反而比CK平均穗长20.56 cm增加0.83 cm(表2)。这可能是施5%调环酸钙区抽穗整齐、包茎少的原因。

  2.3 产量性状

  由表3可知,处理A比CK有效穗数增加1.77%;穗总粒数少5.11%,但结实率高7.82%;穗实粒数多3.1粒,增2.57%;千粒重多1.81 g,增6.89%;增产812.111 kg/hm2,增幅11.58%。

  3 结论

  在水稻分蘖末期用5%调环酸钙泡腾片剂(立丰灵)375 g/hm2,加清水225 kg/hm2处理表现控高抗倒,明显缩短基本伸长节、促进穗部发育,提高成穗率、结实率、千粒重而增产。从本次试验看,水稻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再增加5%调环酸钙施用量10%~20%(即5%调环酸钙施用量增加到405~450 g/hm2)也许效果更明显。5%调环酸钙(立丰灵)施用时期必须在水稻拔节前10 d左右,应该根据品种生育期、特性和当地气候情况,推算出拔节期,提前做好准备并适时、适量、均匀施药。不同品种推广应用5%调环酸钙前应该多次试验,不断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好5%调环酸钙在水稻生产上抗倒增产的积极作用。

  4 参考文献

  [1] 崔庆彬.5%调环酸钙泡腾片防治水稻倒伏试验[J].湖北植保,2013(5):13-15.

  [2] 黄建平,曾勇军,吕伟生,等.5%调环酸钙水悬浮剂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研究[J].生物灾害科学,2015(1):7-10.

  阅读期刊:《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办、对国内外公开发行、专门报道杂交水稻的技术类科技期刊。以广大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开发、经营、推广和生产各个环节的人员,包括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种子生产和经营部门、推广部门及生产单位的有关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