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性教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09
人类社会发展至父系社会,女性作为社会主体的资格被剥夺,成为男权社会下被奴役、被统治的对象。这似乎是世界各国发展历程中必经的阶段,但由于时代、地域、风俗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各个国家、各个时代对女性的制约又呈现出不同的样貌。本文试从女性教育的角度,以女性文学高度发达的平安朝为中心,纵向分析日本古代女性教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其成因进行总结性概括。
摘 要:古代的日本可以说处于中国文化的绝对影响之下,本文从女性教养的角度,纵向考察了日本古代女性所受到的教育。平安朝时期,受摄关政治的历史现实和走婚这一婚姻形式的影响,贵族女性有着习字、作和歌和弹古琴等方面的修养,平安时代以后,作为统治阶级的武士阶层采用儒家经典为自己的思想统治工具,女性不仅要遵守三从四德,还要学做女红,并且被鼓励学习文化。
关键词:女性教养 女红 三从四德 文化修养
一、平安朝的女性教养
公元5世纪,中国的汉字经由百济的阿直岐和王仁等人传入日本,打开了日本文学的新纪元——记载文学时期。但传入日本的汉字只是为统治者的男性社会所用,他们通过学习汉字了解中国,效仿中国,加速了日本封建化社会进程的同时,也为本国的文化增添了丰富的羽翼。而女性自然是与这些先进的东西无缘,被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拒之于千里之外的。有着日本第一部诗歌总集之称的《万叶集》,成书于上古时代,其中不乏出自女性之手的优秀诗作,尽管我们可以将此看做女性文学的启蒙时期,但由于这些和歌大多数为抒发苦闷爱情的“恋歌”,我们无法从中窥视当时女性的生活状况,更无从得知她们所受到的教育。
纵观日本古典文学史,平安朝文学称得上是最能体现日本民族特色,最具有贵族艺术气息的一段时期。“从前在村上天皇的时候,有一位叫做宣徽殿女御的,是小一条的左大臣的女儿,这是没有不知道的吧。在她还做闺女的时候,从她的父亲那里所得到的教训是,第一要习字,其次要学七弦琴,注意要比别人弹的更好,还有随后《古今和歌集》的二十卷,都要背诵。”这是清少纳言所著的《枕草子》中一段著名的桥段,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习字是指假名,而非汉字。另外,藤原道纲母在《蜻蜓日记》中也有“父母从小便应该教孩子习字,赋歌等”的记述,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当时对女性的教育主要集中在练习假名、学习古琴以及背诵和歌这三个方面。
众所周知,在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古代的日本对中国可谓进行了高度的效仿,七夕、中元等传统节日在日本依然得到了完好地保存和继承。那么中国的“无才便是德”,女子被完全禁锢于家中,成为男性的辅助者,儒家提倡的此种女性教育制度为何没有在日本得到贯彻呢?
“凡为女子。須学女工”,“是故農勤于耕。士勤于学。女勤于工”。可见在中国,《列女传》、《女戒》、《女论语》等女训书很早就对女性职责进行了规定,明确将女红作为女子的第一要义或女子的本职。从中国当时的社会性别分工来看,女子只有专攻于女红,管理好家务,才称之为有德,男子才能在外专心于自己的仕途。但在平安时代的日本,女子可以跟男性一样出仕,前述《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纳言,便是她的官职之名。有着日本古典文学巅峰之作之称的《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曾入宫侍奉一条天皇的皇后藤原彰子,做她的侍读女官。实际上,日本很长时间内都处于外戚藤原家族掌权的摄关政治体制。平安时代的贵族大都通过世袭而致仕,为了维护家族的地位,他们甚至以女儿为攀龙附凤的工具,通过与天皇联姻来求得荣华富贵。因而,当时的贵族将对女儿的教育视为家族兴旺发达的重要一环,而贵族女性由此也得到了学习音乐、诗歌等方面才能的机会,这也间接地促成了平安朝女性文学的繁荣。可见,对于平安朝时期的贵族女性来说,她们虽然处于男性统治的绝对权威之下,却也因祸得福获得了中国女性所未享受到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影响日本女性教养的因素除了摄关政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当时的婚姻形式主要为走婚或者访婚。所谓走婚,是指男女双方结婚后各居其家,婚姻生活由男方到女方家造访得以实现,暮合朝离。这种婚姻形式产生于大和时代,12世纪末期,随着武士阶级地位的上升,嫁娶婚开始流行,到了14-15世纪的室町幕府时期,嫁娶婚基本完成之后走婚制才退出历史舞台。不同于中国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婚姻形式下男女相悦即为婚,男子不受一夫一妻制的约束,可以同时跟多名女子保持男女关系。男子多方打听情趣高雅、年轻貌美的富家女子,给女子寄叫做“悬想文”的求爱信,当然信的主要内容为和歌,如果女子不能作和歌,自然错失良好姻缘的机会。另外,如果女性所作和歌之字写得过丑,恐怕也会招致男性的不悦。音乐自古有着抚慰人类心灵的作用,女性习得琴艺,一方面可以排遣等待男性造访的无聊心境,另一方面可以起到自我粉饰的作用。《宇津保物语》、《夜半不成寐》中的女主人公均凭借自己超群的琴艺博得男性的喜爱。由此可见女子练习写假名、弹琴还有作和歌在当时是自我宣传的重要手段,也是女性获得幸福婚姻的重要媒介。
二、平安朝以后的女性教养
以藤原家族为首的外戚贵族把持着朝政,过着极尽奢靡的生活,12世纪以后贵族势力开始衰弱,取而代之的是迅速崛起的武士阶级。到镰仓时代武士已经成为统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直至明治维新,他们都是统治日本社会的支配力量。适合这种以战斗为主要职业的男性自然成为家庭的中心,而女性则居于更加次要的地位,负责家庭的日常起居、顺从丈夫、恪守妇道成为其必须遵守的规范。随着武士成为统治阶级,这种性别分工也扩展到整个社会,那么平安朝以后的历史时期内日本的女性教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作为新兴的统治阶级,武士阶层为了巩固自身统治的需要,大肆宣扬中国的儒家思想,使其成为武士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的女性道德观亦被他们所用,用来明确社会分工。到了江户时代,统治阶级内部的知识分子开始仿照中国的《女戒》、《女训》、《女论语》等编著女子训诫书。这一时期既出现了以上层社会女性为对象的训诫书,又有以庶民女性为对象的训诫书。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是日本女训书发展最为全盛的时期。尽管数量众多,儒家思想中男尊女卑的道德观念成为其核心教义。佐久间象山在其所著的《女训》中这样说道:“裁缝之道乃女子之技,切不可疏怠。夫之衣物,相时而备,不违时令。晨当早起,进汤捧盥,装扮清洁。勿误夫之公私事宜。勤习庖厨肴馔之事,不可怠惰(中略)古有男治外女安内之训,妇人循夫家之法,专心管理家内之事。”对女子的日常生活进行了详细规定的同时,还强调女子应该专心于纺织缝纫,从小就要接受这种家务技能的训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镰仓时代以后的日本虽然受到儒家思想的绝对影响,儒家的三从四德、男尊女卑观念在日本也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理念却并没有为当时的日本人所接受。如前所述,平安时期的贵族女性从小接受练习假名、作和歌以及琴艺的教育,只有这样的女子才会受到男性的青睐,才可能为自己所属的家族带来飞黄腾达的机会。事实上,到了近世,这种贵族式的家庭教育传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武士家庭出身的女子最初仅学习武艺,后来受贵族社会的影响,也开始注重提高女性的文化修养。《女式目》中对女性的教育做了如下描述:“如不晓文习字,见识浅薄,便难于相夫教子。女人不分地位高低,各有所爱,然首先应学艺,写文章。如不谙此道,则一生不识善事也不辨恶事,既无乐趣,又无慰藉。”《女实语教》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品优不为贵,以心正为贵,容姝不为贵,以有才为贵。”虽然这种教育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是为了满足以男性为中心的家庭的需要,是为了让女性更好地相夫教子,但掩盖不了女性学习文化受到鼓励这一事实。江户时期,在大阪、京都等商业发达的大城市,招收女学生的寺子屋明显多于其他地区,并且在寺子屋中,女学生的比率也比较高,有些寺子屋中女学生的比率甚至超过了男学生,女性受教育的普及程度可见一斑。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平安朝之前,受摄关政治体制这一特殊历史现实和走婚这一婚姻形式的影响,贵族女性习字、作和歌和练习琴艺,尽管男性掌握着文学领域的霸主地位,但她们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创造了日本古典文学的巅峰时期。平安朝之后,武士为了巩固自身统治的需要,加强了对女性的控制,女性的地位更加卑微,她们像中国的女性一样受“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等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们也被要求学习女红、做家务,但在接受教育方面她们却有异于中国女性,甚至可以去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她们学习文化的这一行为是受到鼓励的。
参考文献
[1] 张菁菁.唐代女性形象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2] 刘春英.日本女性文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阅读期刊:《文化学刊》
《文化学刊》(双月刊)创刊于2006年9月15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辽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社科文化学术理论期刊,每逢单月15日出版。初创之际就获得学界和媒体关注被赞誉为“出手不凡”的《文化学刊》,是发表高品质学术成果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园地和信息平台,一座和谐的学术家园。学刊愿广纳多领域、多学派的学者参与办刊、合作办刊,会同各方精诚合作,共同努力,共创“名栏名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