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经济管理 > 正文

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论文发表网

发布时间:2013-06-05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开发区经过 20 多年的艰苦创业,已成长为投资环境良好、开放型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日益繁荣的区域。新时期要想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发展适合自己的特色产业集群是一条可以尝试的道路。因此,努力发掘产业集群理论在中国开发区的实际应用价值,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本文的写作,希望能为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经济管理论文,产业集群,青岛开发区,发展策略,论文发表网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开发区经过 20 多年的艰苦创业,已成长为投资环境良好、开放型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日益繁荣的区域。随着2008年新税法的实施,国家级开发区将不再具有税收等外部优惠政策,要想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发展适合自己的特色产业集群是一条可以尝试的道路。目前,青岛开发区已经基本形成了六大产业集群,各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本区域内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但各产业集群发展不均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和劣势何在?青岛开发区又该如何推动本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产业集群是指一组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于某一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并且具有专业化的特点。产业集群内的相关企业共存于某种特定产业(部门)内,有可能不仅如此,而且相邻于相关支撑产业。它有比市场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的特点,因而它实际上是一种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新型产业组织形式。

  一、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现状

  1、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介绍

  青岛开发区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3月动工兴建,区内有国家级保税区、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省级凤凰岛旅游度假区。中国商务部2006年公布的全国4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总指数和经济实力排名中青岛开发区列前5强,其中社会及环境指标位居第1位。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4亿元;工业总产值3500亿元;辖内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8亿元;外贸进出口91.5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20元。青岛开发区以占青岛市不足3%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市近1/5的GDP和实际到账外资、1/4强的工业总产值,成为青岛的经济重心和开放重镇。

  2、开发区产业集群现状

  青岛开发区发展速度快、质量好的重要原因就是产业集群带来的核心、雄厚的区域竞争力。经过20 多年的培育,家电电子、港口物流、造船及海洋工程产业成为全区三大优势产业集群。

  (1)家电电子产业集群已形成规模效益,以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工业园为依托,以新都理光、三洋电机、日立空调、瑞智机电、东菱电工等大项目为龙头,中小型配套企业集聚发展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并且是国家家用电子产品产业园和中国北方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截至2010年底,全区拥有家电电子企业近百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2个。2010年,规模以上家电电子企业完成工业产值691亿元。围绕海尔、海信、澳柯玛三个工业园,众多相关配套企业集聚在周围。

  (2)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依托青岛开发区的天然良港迅速发展。青岛港2011年的全港吞吐量达到3.7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300万标箱,口岸进出口货值1510亿元。同时在全球港口的总排行中,排名世界港口第七位,国内第三位。2010年董家口新港的建设将使青岛开发区的港口优势将更加明显。依靠港口便利,青岛太平货柜、中集集装箱制造等集装箱专业生产厂商就地生产,就地销售。2010年青岛开发区集装箱产量为891.19万立方米,约占全国产量的8%,其中标准钢制冷藏集装箱全国占有率超过30%,位居世界第一。

  (3)造船及海洋工程产业集群包括船舶产业集群和海洋工程集群。海西湾船舶产业集群是青岛市政府和中船重工集团全面战略合作的成果,项目规划占地面积约600公顷,总投资210亿元,预计全部建成后将形成年销售收入达600亿元的巨大经济规模。目前产业集群主要包括港口及船用机械、船用柴油机曲轴、武船重工海洋工程、船用柴油机等项目。现在,海西湾船舶产业集群5个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0多亿元,2011完成产值157亿元。

  海洋工程以中石油海洋工程基地、中海油公司海洋工程基地、中船重工海洋工程基地三大海洋工程项目为龙头。中海油公司海洋工程制造基地总投资约17.5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建设,一、二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占地90万平方米,岸线长1208米,码头水深-10~-12.4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海洋石油工程制造基地。整个海洋工程基地项目占地近2.5平方公里,总投资80多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80多亿元,美丽的海西湾将成为亚洲第一、世界重要的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二、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的特征与劣势分析

  1、产业集群发展特征

  总体来说,青岛开发区几大产业集群经过2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和自身优势,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以产业集群为主导的大工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近年来,青岛开发区坚持“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战略,形成和引进了一批引领集群发展的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加快了产业集群的发展速度。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规模全区工业产值的72.2%。无论是规模还是效益已占据开发区工业的大半江山,对开发区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目前来看,以产业集群为主导的开发区大工业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成为未来全市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2)以名牌企业为核心,使产业集群的发展充满了生机。

  青岛市是中国品牌之都,拥有诸如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青岛港等海内外知名的企业品牌(上述企业的主要生产、运营基地均在开发区)。这些名牌企业利用自身的吸引力与海内外大公司合作,将产业链拉长。以家电电子产业集群为例,截至2010年底,海尔已将76家供应商吸引到青岛开发区,其中三洋、爱默生、瑞智等海外知名大企业20家;广州冷机等国内龙头企业24家。海信与松下、日立、三星、LG等国际大公司合作;澳柯玛与海内外著名企业企业合作在自身周边所形成的产业集群企业达到110余家。家电电子产业集群的集群化不仅可以有效地保证青岛家电电子技术的领先性,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保持自己的发展优势,更具产业意义之处在于,这些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集聚平台,拉长了青岛开发区乃至青岛市的制造业产业链条。

  (3)市政府的重视和城市区位优势,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2010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2012年1月10日,青岛市委常委(扩大)会议通过了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明确了在青岛开发区建设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市政府在人才引进、建设用地、政策配套等方面都注重向开发区产业集群倾斜。随着山东经济的崛起,世界一些著名跨国公司以及日韩企业纷纷来山东投资,半岛制造业基地也日渐成型,作为半岛龙头的青岛开发区正迎来绝佳的发展机遇。

  2、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劣势

  产业集群对促进开发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明显的,但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有自身明显的劣势和不容回避的问题,主要如下:

  (1)吸引产业集聚的首要因素是区域政策优惠。纵观开发区家电电子、造修船等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是依靠开发区在税收、土地上的优惠政策吸引过来的。海尔、海信、中船重工、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上汽通用五菱、丽东化工等大项目的进驻,更多的是靠青岛开发区较其它竞争区域较为优惠的政策,促进了这些龙头企业的进入,从而吸引了其上下游配套企业及相关研发机构的跟进。

  (2)自主创新能力低,高端研究人才不足。尽管海尔“环保双动”洗衣机和海信“信芯”彩电视频处理芯片成为我国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代表,但从总体上来看青岛开发区甚至青岛市制造业普遍存在“点高面低”的现象,与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相比,产业集群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尤显不足。包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相对较少,高端产品在技术和档次方面竞争力较弱,缺少能应对国内外同行业激烈竞争的高端技术储备。大多数企业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只是停留在低水平的往返式生产上,抗风险能力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打造环境吸引高端人才积聚,由于收入水平和个人发展环境等因素影响,青岛开发区尚难以吸引足量的高端研究人才。同时高层次管理人才和高级技工人才也满足不了需求。产业集群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在青岛经济发展史上是没有的,本地有限的教育培训机构和人才供应能力也难以适应和满足这种发展,出现了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工短缺。尤其是造修船、海洋工程、汽车制造、石化等人才严重缺乏,难以支撑集群未来的快速扩张发展。

  (3)本地配套率低。几大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链的转递带动了青岛开发区乃至青岛市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是与我国南方的一些产业集群相比,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的本地配套率却明显较低。以家电产业集群为例,多家大型家电企业为发展配套产业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但现实情况是,由于青岛开发区配套企业零配件及配套件的开发与创新进展缓慢,家电电子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些龙头企业的原材料很大部分还是在华东、华南采购,其中核心配套件和主要电子元器件本地配套率只有5%左右。

  (4)服务行业的短缺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青岛开发区和全国大部分开发区一样,属于移民城市,本地金融、投资咨询、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高档酒店、高档商贸等服务行业发展缓慢,与发达的工业发展相比明显滞后。

  (5)“产学研”合作机制尚不完善。主要表现是教育科研力量薄弱。青岛本市高校不少但科研力量与北京、上海等城市比有些薄弱,与开发区产业集群联系紧密的专业少,形不成产业集群创新的外溢来源。有限的科研资源与企业未能建立实质性的合作关系,校企共建、共同发展、和谐共赢的互动模式尚未建立。只有少数企业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例如澳柯玛在山东科技大学冠名商学院,合作培养管理人才,韩国企业丽东化工在中国石油大学设立奖学金,鼓励在校生到企业实习,表现好的还可以留在企业。这一类的校企合作都是比较初级的,像合作开发新技术,探索新领域等一类的深层次合作还比较少。

  (6)产业集群龙头企业竞争激烈,缺少合作。青岛开发区产值最大的产业集群家电电子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海尔、海信、澳柯玛产品线类似,竞争激烈,在共同引来了众多配套企业的同时,彼此间的合作非常少,三家企业在研发等方面基本上都是独立完成,这不利于整个产业集群的发展。

  (7)没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青岛开发区成立较短,区内的行业协会也比较少,各协会只能在有限的领域发挥各自的作用。在青岛开发区运转最好的行业协会是韩企协会和日企协会。这两个民间组织在员工培训、信息交流、行业监督、政企沟通方面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比如现在韩国企业来青投资首先就会找到当地的韩企协会,了解当地的工人情况、市场情况、政府服务情况等,以决定是否投资。但像这样的行业协会太少。

  三、青岛开发区发展产业集群的策略选择

  应该说,青岛开发区发展还不太成熟的产业集群,或者说是处于初级阶段的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提升开发区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青岛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既是点上,同时也折射出全国开发区面上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将开发区发展产业集群的策略用理论和实际从以下三个层面提出策略建议。

  1、政府层面策略建议

  在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曾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例如规划和建设各具地方特色工业园区、专业化市场等。但是由于政府对产业集群形成动力机制、发展过程与模式等认识的不足,导致没有加以有效培育使其发挥活力,甚至实施不正当的行政干预,阻碍了集群的发展。因此,政府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供有利于集群形成与发展的环境基础。

  政府应该从集群整体观念角度发展开发区,培育高级资源要素,对开发区内交通、通讯、网络、水电等设施进行持续投资和改造,优化集群结构,引导市场行为,提供有利于集群形成与发展的环境基础。应通过培训和引进并重培育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适当引导集群的规模,增强集群总体的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扩大集群的知名度,提供基础设施、大学、研究机构等公共产品,为市场的平稳运行创造有利条件。引进行业内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或一些咨询机构、智囊团体或公共机构以改善集群的结构,积极引导集群内企业的市场行为,规范竞争,促进合作。为集群内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制定共同的规则,提供恰当的激励方案,并担当网联和知识交流的促进者和调节者,以促进正式和非正式的知识交流,使集群成为高效率的竞合型网络组织。在市场引致的集群形成过程中,政府应从直接的干预向间接诱导转变,促进网联过程并为集群提供合作激励的制度环境。

  (2)创立风险投资机制

  风险投资是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商品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工具。目前,很多国家都通过创立风险投资机制来促进企业的自主开发研究工作。各国风险投资的来源和支持的方向也有所不同,但有一通用的做法是,风险投资主要在高新技术企业创立阶段以参股的形式投入,以支持企业的发展。投资者除了一定时间内获取风险企业的利益分成以外,还要靠风险企业创办成功后,在股市或产权交易市场上出售风险企业的股份,收回投资。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还不健全,依靠上市和产权交易回收风险投资有一定的难度。故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2、企业层面策略建议

  企业是产业集群的主体,产业集群要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就必须保持和加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1)培育共同的制度文化以发挥集群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具有根植性,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建立在该区域的制度文化基础上的。判断产业集群的重要标准,是区域内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间具有高度的内在联系,即企业在一个区域内相邻而结网,产生信任和合作的愿望。因此,对于那些还没有形成地方优势的产业集群的区域,重要的是培育区域内的企业家和有利于创新的制度文化氛围;对于已经形成地方优势的产业集群区域,也要重视制度文化的创新,以发挥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2)重视技术创新,增强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企业要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就必须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增强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总的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突出主业,增强主业的技术优势;与国外拥有先进技术优势的大企业建立技术发展联盟,使双方的技术优势形成互补;根据国际产品市场变化发展的趋势来改进技术,不断推出新的技术产品。

  (3)加强国际营销体系的建设、重视“品牌优势”。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全就必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增强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能力,重视国际营销体系的建设,把自己的产品从国内市场推向国际市场,而在此过程中,产品的“品牌效应”就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良好的品牌有利于产品的国际化,以形成国际化的竞争优势。

  (4)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提高企业的国际化管理水平。技术创新的前提是要有大量的技术人才,而技术人才的获得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必须增强技术创新资金的投入,加强对企业已有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其次还必须广泛的引进国内外的高级人才。企业在积累了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资源、销售网络等的基础上,管理就显得十分的重要,良好的管理可以使企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分配利用、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益、降低产品的成本、增强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因此,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管理水平。

  3、行业协会层面策略建议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活动以保证企业自主经营、平等竞争为前提。出发点是行业企业的共同利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以提升我国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1)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行业协会作为民间性的非盈利组织,和政府、企业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甚至还和国外的相关行业协会、产业集群保持着业务关系,因此其行业信息极为丰富,行业协会可以分析预测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熟悉国内外相关产业的科技发展水平、行业技术标准、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等等,因此,行业协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引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从而增强集群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2)发挥行业协会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作用与优势,帮助企业解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强企业产品出口的能力,拓宽出口市场。

  (3)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职能,加强行业自律,防止不正当竞争。

  (4)发挥行业协会的培训职能,行业协会可以把大量中小企业的职工集中起来,再聘请本行业国内外著名的专家来为他们进行培训,这样以来不仅可以为单个企业节约大量的培训资金,也可以将最为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等传授给集群内企业。

  (5)发挥行业协会的宣传功能,拓展产品的销售渠道。行业协会作为一个整体为区域内企业产品进行宣传促销活动,不仅能为企业节约广告上的成本支出,还便于“区域品牌”的形成,拓展产品的销售渠道。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http://www.lunwencheng.com期待您的到来,您的核心论文发表论文发表写作指导,职称论文发表之路从我们这里开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