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政法论文 > 正文

政治法律核心期刊论文-产业集群与国家级开发区发展

发布时间:2013-05-29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5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 20 多年的艰苦创业,已成长为投资环境良好、开放型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日益繁荣的区域。努力发掘产业集群理论在中国开发区的实际应用价值,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政治法律论文,核心期刊论文,产业集群,国家级开发区,发展关系

  产业集群是一个全球产业经济发展与科技演进的阶段性现象。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对一国或区域经济的影响证实,产业集群本身就具有一种聚集优势,这种聚集优势能够转化为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因此,国内外具有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产业大都集中在某些特定地区。凡是产业高度发达、经济繁荣、技术密集的城市或地区,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产业集群竞争力。产业集群形成的竞争优势提升了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并为实现城市或地区产业经济的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增加了新的动力。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实现区域经济规模扩张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撑力量。

  一、国家级开发区与产业集群

  国家级开发区是国务院在1984 年设立的实行特定优惠政策的区域,到目前为止,累计批准设立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其他国家级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国家级开发区)54 个。以青岛开发区为例,青岛开发区于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青岛开发区已成长为投资环境良好、开放型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日益繁荣的现代化新城区。随着2008年新税法的实施,国家级开发区将不再具有税收等外部优惠政策,要想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发展适合自己的特色产业集群是一条可以尝试的道路。

  我国己经进入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密切关联的阶段,改革开放为产业集群的孕育与成长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许多地区出现了一批高度集聚、高度专业化的产业集群,成为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因素,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产业集群发展迅速,据统计广东省现有明确记录的产业集群130个,浙江省118个,江苏省110个,山东省79个,上海市8个,五省市产业集群数量总和为445个,占全部统计数量的59.4%。浙江省“一镇一品”、“一县一业”的区域块状经济发展极具特点。全省工业总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合计1万亿元,约占全省制造业总量的52%;其中100亿元以上的有26个,200亿元以上的有6个,依次是:温州鞋革368亿元,温州服装352亿元,绍兴(县)印染323亿元,绍兴(县)织造272亿元,乐清电器274亿元,萧山化纤218亿元。从专业化类型看,有绍兴的轻纺产业群、海宁的皮革产业群、嵊州的领带产业群、永康的五金产业群、永嘉的纽扣产业群、乐清的低压电器产业群、桐庐的制笔产业群、诸暨的袜业群等等。绍兴县更是号称 “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县”。总之,无论是我国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不断刷新着所在地区的经济影响力。

  二、产业集群概念

  产业集群,英文文献中比较常见的称之为local clusters of enterprises或industrial clusters、industrial districts。在我国相关文献中,也有“企业集群”、“产业群”、“产业群簇”等许多种相似的称谓。

  产业集群是指一组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于某一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并且具有专业化的特点。产业集群内的相关企业共存于某种特定产业(部门)内,有可能不仅如此,而且相邻于相关支撑产业(王缉慈,2001)。它有比市场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的特点,因而它实际上是一种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新型产业组织形式。

  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例如,它们包括零部件、机器和服务等专业化投入的供应商和专业化设施的提供者。集群还经常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从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最后,许多集群还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例如大学、标准制定机构、智囊团、职业培训提供者和贸易联盟等(迈克尔·波特,2000)。

  仔细研究西方国家经济的地理布局就会发现,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大多倾向于在某些特定的地区集聚。导致产业的地理集聚现象的原因何在?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无法解释,按照新古典主义的经济理论,世界各国的劳动力、技术、经济能力会在地理上均匀分布而不是集中,因为除了运输成本以外,可交易的货物或劳务在哪里都一样。而传统的区域经济理论也无法解释,按传统的区域经济理论,产业应在要素禀赋丰富的地方集聚,但现实是,许多产业集聚并不以一地的要素禀赋为基础。此外,以要素禀赋为基础的集群优势伴随着集群企业的增加而削弱,因为一地的要素禀赋无论如何丰富,始终是有限的,随着集群企业的增加,其相对丰富性就不断减少,从而导致要素价格上扬,投入成本增加,集群地的吸引力就会降低。然而,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在一定的规模内,集群地的企业越多,产业的规模越宏大,对企业的正面效应就越强,对新企业的吸引力就越大。经济学家们在研究产业集群过程中共同注意到了一点,产业集聚所产生的外在经济才是集群的主要利益来源,也是其区域竞争优势之所在。这些外在经济包括知识溢出效应、创新资源的可得性、追赶效应、拉拨效应,以及吸聚作用和植根性。其实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在 1890 年就已经提出:“当一种工业已这样地选择了自己的地方时,它就可能长久地呆在那里:因为从事同一技术行业的人们从彼此的邻近所获得的好处是如此之大。”

  三、新时期国家级开发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新时期,国家级开发区生存和发展的总体环境——政策环境、体制环境、产业环境、社会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各方面、多层次对开发区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发区自身前进遇到的各种问题接踵而来,使得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国家级开发区在新世纪的“第二次创业”中,必须以更科学的发展观予以指导,进行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1)政策环境方面。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企业所得税法》,并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1994年颁布的适用于内资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与1991年实施的应用于外资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将完成其历史使命。外资企业所得税由15%调整到25%,在国家级开发区实行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免二减三”政策也将随之取消,外资企业将与内资企业税率一致。两税合并是中央政府强迫各地改变引资手段的“杀手锏”,今后国家级开发区将不能简单的通过税率优惠来吸引外资。加之国家近期重点清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严格控制土地转让价格(各地开发区都有最低限价,青岛开发区最低16.8万/亩),规范土地“招拍挂”手续,同时国家级开发区在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土地供应情况变得相当紧张,这都使得许多开发区出现了有项目没有土地供应的情况。

  (2)产业环境方面。国家提出了“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要求,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国家级开发区面临提高产业关联度,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产业聚集”的问题。以改善综合投资环境为新起点,在扩大利用外资上面临更多的竞争。另外在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加入WTO,国家级开发区与世界经济的关联度增强,外向型经济受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增大。

  (3)社会环境方面。随着开发区的日益成长壮大,遇到了以往单纯工业区的定位与综合城市化发展需要的矛盾。为了进一步支持工业发展,金融、商贸、社区、文化、教育等功能有待完善,国家级开发区今后城市化趋势已不容回避。

  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标志着开发区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越出单纯的外向型工业区的狭小天地,与国际、国内经济日益交融,从而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已经关系到开发区的长远发展。

  四、产业集群对开发区发展的促进作用

  我国开发区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就业需求较大、吸收外来劳动力较多、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地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例如青岛开发区,在海尔、海信、澳柯玛、青岛港、海油工程、中集集装箱等龙头项目落户后,三大优势产业集群迅速崛起,产业链条不断延长。2010 年,仅家电电子产业集群就完成工业产值691亿元,占全区总产值的近四分之一,家电电子产业产值占全国家电产品市场份额的20%。钢制冷藏箱的市场占有率更是达到30%,位居世界第一。产业集群极大提高开发区产业的竞争力。今后三大优势产业集群将是开发区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砝码。

  (1)产业集群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招商环境

  在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一个发育成熟的产业集群本身就是这一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产业集群的吸引力来自于集群内的产业关联程度和企业之间紧密的联系性。相关产业及支持性产业的发展,对集聚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上游产业的发展必然促进下游产业的发展,上游产品的竞争优势必然会增强下游产品的竞争优势。下游企业的集聚所带来的产业内部需求是促进上游企业在当地集聚的强大动力,而上游产业集聚所带来的充足、便捷且质量良好的供给又构成对下游企业的吸引力。上下游之间相互吸引,区域产业集聚如同“滚雪球”一半越滚越大。相关联的企业在空间上的接近使得每个企业的专业化分工水平很高,工序之间的衔接更为紧密,供需之间的反馈更为迅速,速度经济性得以实现,能够快速满足市场快速的需求。海尔集团能够迅速响应市场,是与聚集在海尔工业园周围的配套企业的快速配套能力分不开的。

  应该特别强调的是,集群的产业环境能够不断自我强化自我优化。一旦集群形成,就会按照自己的逻辑不断发展下去,产业环境越来越好,产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强。所以说,产业集群本身就是一个良好的招商环境,充分利用本地某一行业的集聚特征,在招商宣传中,细致介绍本地产业集聚特征,推介本地同行业的相关企业以及服务机构,本身就能够起到吸引相关企业的作用,这将是招商引资工作中重要的策略。

  (2)产业集群的资本聚集能力

  从投入产出的观点来看,开发区经济发展离不开外来资本的投入。外来资本的投入的确有助于驱动开发区经济的增长,然而从产业演化的观点来看,产业集群自身有很强的资本聚集能力。产业集群所需要的资金总量很大,但无数个小企业每家所需的资本并不多,在产业集群中投资办厂,只要能够完成产业链条上某一个环节的生产,就能融入当地的分工体系之中,无需投入巨额资本建设大而全的企业。在浙江大唐,当地农民买一两台袜机就能在家中织出袜子来。

  资本聚集能力还表现在产业集群良好的产业环境对外部资本的吸引力。因为集群内不仅集聚了同行业从事不同生产环节的企业,还集结了大量的与产业相配套的专业化的供应商、设备保障及技术服务部门、培训与教育机构、金融服务机构等,在当地投资办厂,能够以便捷的方式、低廉的价格获得企业所需的各种投入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集群所在地聚集着稠密的本行业的动态消息,聚集着本行业的各类专门人才,在集群地投资办厂,能够跟上本行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分享区域创新的成果。浙江嵊州本来没有制作领带的传统,改革开放初期,嵊州人外出在深圳的领带厂打工。后来随着本地领带产业的发展,嵊州甚至东南亚、意大利的企业都来此投资办厂,国内的领带厂也向嵊州搬迁,国内深圳、义乌等地的领带产业却逐渐萎缩。在邻近的新昌县(距嵊州仅16公里)办领带企业则难以成活。事实表明,集群环境是比招商优惠政策更有吸引力的因素。

  (3)产业集群增强企业根植性

  在近几年,各地开发区都碰到了一个新问题——企业出走,本地已有的企业异地投资,有的甚至整体迁出。企业出走有多方面的原因,有区域之间招商优惠政策竞争的原因,有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企业经营方向改变的原因,但更多的则是来自于企业对自身所处经营环境的考虑,也就是对当地产业环境因素的要求。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完善,企业对所处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深化,从最初要求“三通一平”到后来的“九通一平”的硬件基础环境,再上升到对政府办事效率、法制环境等投资环境的要求,如今随着行业内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外部环境的要求上升到区域环境是否有利于竞争优势培育的更高层次。企业在投资选址问题上,对当地产业环境是否有利于这一行业的发展有了更加具体细致的关注。

  企业的出走现象对现有的招商引资措施提出了挑战,促使开发区的管理者在招商活动中必须重视产业环境的培育,重视相关产业以及配套企业对引进资本的意义。从产业集群的观点看,产业集群可以提高产业整体的根植性,处在集群环境中的企业是不容易出走的,因为企业在当地已经扎了根,当地有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关系:供应商在本地,客户关系在本地,这一行业的各种服务机构也在本地,销售渠道也在本地,在本地能获得市场即时信息,当地有企业学习及创新的网络关系,当地还有企业的信任资源等等。比如在美国硅谷,太阳微系统和苹果电脑这样的公司,坚持要求最终的供应商就在眼前,因为远距离的联系不足以支持经常的往复的思想交流。浙江嵊州本地也有人因受到海南、上海等地区优惠政策的吸引出去开办领带企业的,但最终却又回到了当地。这些企业发展,离开了集群环境,无异于脱离了行业发展最好的空间。外地的优惠政策只能使企业得到短期的优惠,而不能获得长期发展的利益。

  因此,在目前区域招商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产业集群环境是区域吸引资本进入,减少企业外流的“磁力场”。国家级开发区管理者与其关注如何减少企业外流,不如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培育核心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环境方面。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期待您的到来,您的核心论文发表论文发表、写作指导,职称论文发表http://www.lunwencheng.com之路从我们这里开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