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核心期刊咨询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史艺术 > 正文

文学期刊论文发表怎样在广播新闻中讲故事

发布时间:2016-04-23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网办的非常成功,极具口碑。在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时事性的文章和最具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当然,因为免费和开源,大家都可以学习、借鉴和共同使用,如果你需要专属于个人的原创文章,请点击链接获得专业服务。

  摘要 本文对广播新闻如何“讲故事”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 广播新闻 讲故事

  “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这一来自美国的新闻理念现在正得到包括广播在内的众多媒体同行的认同。来自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组织的调查结果即表明,当今年轻人的兴趣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电视普及、网络无处不在的情况下,受众更希望记者能够把他们带到故事中去。“讲故事”的写作手法让新闻报道中有具体的人、具体的情节,形象而不抽象,听众易于接受,易于被打动。

  《<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书的作者就曾告诉我们,给受众讲故事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所谓《华尔街日报》式新闻,就是在报道非事件性新闻时,开头往往先讲一个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通过这个人引出所要报道的新闻,进而一步步展开、深化新闻主题,使本来抽象、枯燥的非事件性新闻,因人物的介入变得容易赢得读者的注意,以人情味提高传播效果。

  一、“讲故事”在广播新闻中的独特优势

  广播媒体和报纸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节目的时长限制,在撰写广播新闻类稿件时,记者通常没有那么充分的时间从容地去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可能将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情节发展等全部穿插到新闻当中。但是,广播是属于个人的传播媒介,它可让人们具有想象空间,“是幻想者的乐园”。这道出了广播媒介的长处:声音能够赋予听众以想象的余地。

  因此,广播新闻的作者可以尽量捕捉一些故事细节和吸引人的故事片段,通过现场音效、受访者的谈话和播音员的话,有机地组合起来,让听众自然而然地在思维中把一个故事拼接完整。广播新闻可以通过讲述某个个体或群体生活发生的变化,使听众的关注点落在与自己一样的普通人的身上,不知不觉地被带入主题,增加了新闻的人情味和贴近性,既增加了听众的想象空间,也可以引起更多读者的共鸣。

  此外广播有其自身的特性,那就是线性传播、转瞬即逝。与其相伴的是,受众对所传播的内容不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对一些复杂抽象的内容,很难在稍纵即逝的条件下很快地理解。通常是一篇稿子听下来,很多复杂的数据听众都没记住,记住的是生动典型的事例。无庸置疑的是,作为媒体,只有让所播报的新闻令更多的普通听众记住、认可、产生共鸣,才能获得最大的宣传效果,而“讲故事”的表述方式对于广播新闻来说,正是最有力的工具。

  二、广播新闻该如何讲故事

  1 选择的故事题材要“新鲜有趣”

  趣味性是新闻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众对新闻感兴趣的程度,新闻的价值越大。当然有趣味性的不一定都是有新闻价值的,但是,趣味性可以让新闻价值体现得更完美,让新闻事实充满情趣、富有人情味、更能引起受众的兴趣,让听众人耳、人心,能在那么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作者应尽可能地寻找事件中有新意的情节和细节,通过有画面感的描写和场景设置,细致入微地展现新闻现场,让听众如临其境。同样一个报道题材,如何抓住一些鲜活的动态场景和精彩对话,写出新鲜感,报道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比如曾在《新闻和报纸摘要》头条播出、获农业好新闻二等奖《河南农民NBA》稿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美国有个NBA,全球N2,,可在河南省灵宝市农民的心目中,他们自己组织的篮球联赛,不比NBA差。

  (赛场音响)赛场上,56岁的老汉梁金牛正浑汗如雨运着球,农 NBA就是他发起的,当地人亲切地称他“民间萨马兰奇”,他说,三年前创办第一届篮球联赛,只花了11块钱

  (记者)灵宝的篮球联赛是农民自创、自办的,组织可一点儿也不含糊,赛制很像美国的NBA,也分常规赛、季后赛,总决赛。短短三年,参赛队已经从8个增加到70个,比赛贯穿全年,总共有700多场,观众少说也有20万。好多球队有强大的啦啦队,还有自己的篮球宝贝。

  (记者)美国NBA有篮球明星姚明,灵宝人也有自己的明星。不一样的是,这里的“姚明”不光球打得好,还是种地、养蘑菇、栽苹果的能手。梁金牛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农家“姚明”们,在当地可是风光得不得了。

  稿件总共不过三分多钟,但选材视角独特,构思巧妙。作者把篮球赛作为一种农村新文化现象来看待,在结构布局、材料安排上紧紧扣住联赛的意义、作用来显示健康文化的力量。从构思上,以美国NBA为参照系,在“土”与“洋”的对比中行文,平添了趣味。

  2 要“典型”,不要猎奇

  我们通常说要通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反映现实,在广播新闻中讲故事时更要强调事件的典型性。既不能是个案、也不能脱离文章主旨太远,否则要么让听众听了莫名其妙;要么成了单纯的猎奇,听众虽然记住了故事却没有达到宣传的目的。

  比如曾在《全国新闻联播》中播出的新闻报道:《广西水果的翻身仗》。

  让李大妈想不到的是,她那些土生土长的“妃子笑”,今年居然飘洋过海,摆上了美国和欧洲的货架,每公斤3美元的价格对李大妈来说简直就是“天价”,因为就在去年这个时候,平南果农经历了一次严重的“荔枝烂市”,眼巴巴地望着大片大片烂在因里的“妃子笑”,李大妈急得直哭。

  [录音]“以前,没有人来收购,价格便宜,没人拿去,到市场上去,就1毛多,人家谁拿去呀。”

  广西水果产量全国第四,水果收入在农民收入比例中占到三分之一,水果销售的问题不解决,农民增收就难见实效。今年自治区政府引导并授权区内几家龙头企业,首次组织“妃子笑”等名贵荔枝出口欧美市场,当年出口额有望达到2千万美元。短短一年时间,“妃子筻”的价格上升了近三十倍……

  稿件开头的事例让听众一听就能够明白,这广西水果确实翻身了,价格一下翻了十好几倍。而在广西,像果农李大妈这样的农民并非少数,因为“水果收入在农民收入比例中占到三分之一”。水果是怎么翻身的呢?稿件下面就要说是因为政府帮助解决了流通问题、保鲜问题,促进了果农的增收。这样的典型事例可以为稿件设置悬念、吸引听众的收听兴趣,也起到了恰当反映问题的作用。

  当然,强调典型性故事并不是说客观数据不重要,而是说听众有时会比较感性,对于数据信息往往是一听而过。所以广播新闻稿件的作者在处理这类信息时就要采用更巧妙的方法,把比较“硬”却很有价值的信息融到故事里去,避免了枯燥乏味,听众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

  3 要让当事人“现身说法”

  许多媒体同行都有一个切身体会,就是在进行成就性报道和重大题材深度报道时,容易流于枯燥呆板。那么,尝试用讲故事的手法,把非事件性新闻写得亲切可读、赏心悦目,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我们说,新闻是因“人”而生动的,因此在采写新闻时要做到见物更要见人。对广播记者而言,进行现场采访更是必须的,不但要寻找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还要亲自观察采访对象的动作、表情、态度、观点,并在相关的同类人中选择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明新闻主题的人作为故事的主角,使之成为吸引读者、切人新闻主题的“桥梁”。

  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列报道中的《李老太太的乔迁之喜》,新闻报道的主题是“宁夏南部山区实施危窑危房改造工程,首批8600户贫困村民喜迁新房”。作者就是选择了一位喜迁新居的老人,对她的个人经历进行铺陈、放大,讲述了一个颇为生动曲折的“老百姓的故事”,见微知着地反映出宁夏危房改造这一利民政策起到的积极作用。

  (出录音狗叫,压混)我给你说,我们三辈人没有住上房,现在新房都盖起来了,高兴得睡都睡不看,笑声……

  你看那个窑洞黑得害怕吗?啥都看不见。我穿个针都得拿到外面去穿,里面穿不上。

  顺着李老太的手势,记者发现,她身后的三眼窑洞墙体已经有明显的裂缝。窑洞里也是黑乎乎的一片。眼睛得适应好一会儿,才能看到窑洞壁上常年被烟熏火燎形成的黑色泥皮,轻轻一碰就能掉下来。一股股霉烂的气息不时从窑洞深处散发出来。

  (出录音)就为这个房子咱们民政科催,公社催,徐娃娃催……

  记者:催是什么意思?李:就害怕我那个窑现在不牢,害怕塌了把我们压在里头。

  彭阳县民政干部不但催得紧,还隔三差五地来到李老太太家帮助建厉:打地基、砌墙、上房梁,那股认真劲儿就象给自己家盖房在距离李老太破窑洞不远处的一块平展展的台地上,新建的三间一砖到顶的瓦房在蓝天白云下泛看青色的光。全松木的房梁、能映出人影的绿色的门窗象似在诉说看一个新的故事……

  阅读范文:新闻学期刊征稿新媒体艺术意义

  摘 要:本文首先从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新媒体艺术的概念界定、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现象三个方面展示了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新媒体艺术元素。然后从现象出发,论述了新媒体艺术之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了新媒体艺术对复兴文化产业,保护文化遗产,提高文化商品的附加值的意义,并强调了其对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体验经济与美学经济的推动作用。最后,总结了新媒体艺术在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文化创意产业;体验经济;美学经济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