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教育发表人兽共患细菌病流行病
发布时间:2016-03-12
本篇文章是由《检验医学教育》发表的一篇医学论文,是温州医学院与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常会医学检验教育分会共同主办的具有学术性的综合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检验医学教育杂志介绍国内医学领域的最近进展,推荐最新技术和科研成果。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宠物数量日益增多,宠物人兽共患病发病率日渐增高,本文对我国宠物重要人兽共患细菌病流行状况、原因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防控对策。
【关键词】宠物;人兽共患细菌病;现状;控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1],人兽共患病(zoonosis)是指“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人类人兽共患病病原体主要来源于人类饲养、驯化的畜禽和野生脊椎动物,因此也称动物源性疾病。据文献记载[1],我国动物传染病有200余种,其中有半数以上可以传染给人类,我国人兽共患病约有90余种。农业部、卫生部组织制定并于2009年1月19日施行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病名录》有26个。
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与动物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许多人将各种小动物(包括鸟类)作为宠物饲养与观赏,这无疑增加了许多人兽共患病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机会,也包括由人传播给动物,进而扩大蔓延的可能性。
据我国零点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郑州、西安八大城市18~70岁的4 509名普通市民调查表明[3],有近50%的人养宠物;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饲养宠物的数量呈几何系数上升,据初步统计,我国目前狗和猫的饲养量分别超过2亿只和1亿只。由于缺乏正确的饲养管理和预防疾病的知识,宠物人兽共患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高,据北京市卫生局公布,北京宠物伤人数量激增,致死人数高居传染病之首。因此,应高度重视和预防宠物在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及扩散中的地位与作用。
1重要宠物人兽共患细菌病流行现状引起人致病的重要宠物性人兽共患细菌主要包括沙门菌、空肠弯曲菌、结核分枝杆菌、炭疽杆菌、布鲁氏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和鼠疫杆菌,等。目前,关于国内重要宠物人兽共患细菌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较少,大多是些零星报道。1.1沙门菌病沙门菌病和弯曲菌病是最常见的与宠物主人相关的细菌性传染病。沙门菌感染猫、狗、家禽、爬行动物较常见。由宠物引起的人类沙门菌传染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对于儿童来说尤为严重。
美国每年约有140万人患沙门菌病,其中住院14 800人,死亡415人,其中,14%的沙门菌感染由宠物龟传染。接触粪便中含大量沙门菌的动物会增加人患病危险,如爬行动物、幼小的动物、腹泻的动物[4]。美国CDC与明尼苏达州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调查,2003年12月至2004年10月,从19个州共发现28例沙门菌病例,对22名患者进行了随访,其中13人曾接触过从宠物店购买的啮齿动物,所有的接触都发生在患病前8 d内;2人因间接接触而患上沙门菌病。患者主要接触的动物有:宠物小鼠、大鼠和仓鼠。
河南省南阳市畜牧兽医站对300条犬的抽样调查显示,沙门菌携带率为3%。虽然猫对多数细菌病有抵抗力,但有研究对625只猫监测显示,发现有3%携带有沙门菌。宠物饲料中细菌污染是宠物感染的重要原因,史思等参照国家卫生标准规定方法检测了我国某地区6家工厂宠物饲料的大肠菌群、沙门菌,结果是宠物饲料半成品的大肠菌群不合格率为49.06%,沙门菌阳性率为7.55%;成品中大肠菌群不合格率为29.27%,沙门菌阳性率为0.81%。
1.2弯曲菌病
弯曲菌(Campylobacter)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人兽共患性肠道病菌之一[5],对人致病的弯曲菌中95%以上的是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C.
jejuni),其次是结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coli,C.
coli),其它弯曲菌偶尔致病。特定血清型空肠弯曲菌引起的肠炎是人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重要前驱因子。近年来,许多国家人弯曲菌病的发生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弯曲菌是包括猫、狗在内的许多野生、家养动物的正常寄居菌,在肠道内有大量细菌,感染的动物通常无明显病症,但可长期向外界排菌,通过排泄物或分娩污染食物和饮水,从而引起人类感染[5]。这种通过宠物-人(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之间的弯曲菌感染每年大约导致20万例胃肠炎的发生。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扬州大学江苏省人兽共患学重点实验室对部分地区宠物门诊以及饲养场样品进行了监测研究[6],336份宠物门诊样本中,空肠弯曲菌平均阳性率5.36%,结肠弯曲菌平均阳性率1.79%;174份宠物饲养基地及宠物犬样品中,空肠弯曲菌平均阳性率为1.75%。有腹泻症状的宠物犬空肠弯曲菌阳性率为6.67%,结肠弯曲菌阳性率为1.82%;非腹泻症状的宠物犬空肠弯曲菌阳性率为4.09%,结肠弯曲菌阳性率为1.75%。腹泻和非腹泻的宠物犬之间弯曲菌的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城市宠物样品空肠弯曲菌阳性率为2.28%,结肠弯曲菌阳性率为0.40%;郊区宠物样品空肠弯曲菌阳性率为13.64%,结肠弯曲菌阳性率为4.55%。郊区宠物样本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的检出率要极显著高于城区(P<0.01)。幼年犬(1岁以下)样品空肠弯曲菌阳性率为10.42%,结肠弯曲菌阳性率为2.78%;成年犬样品空肠弯曲菌阳性率为1.57%,结肠弯曲菌阳性率为1.05%。幼年犬空肠弯曲菌的检出率要极显著高于成年犬(P<0.01)。
1.3结核病
结核病仍然是目前严重危害公共卫生的重大人兽共患病之一[7]。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牛型分枝杆菌(M.bovis)等所引起的人、畜、禽及伴侣动物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目前,我国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达3.3亿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约600万,其中排菌患者约150~200万,每年因结核病而死亡的约25万。近几年,结核病的阳性检出率在逐年上升。
虽然对人类及畜牧业生产中的结核病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但在犬、猫、孔雀、鸽、鹦鹉、八哥等伴侣动物上,结核病的危险性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犬的结核病主要是由人型和牛型分枝杆菌所致,亦有鸟型感染的报道。而犬结核病多为亚临床表现,易与其他呼吸道疾病混淆,患犬成了人类结核病最隐蔽、危险的传染源。
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对352份犬猫鼻液、痰液、尿液及宠物饲料样品进行检测[7],以16s rRNA、IS6110、Rv3878、IS1081、ESAT-6和CFP-10等为目的基因设计引物,结果显示:非健康犬猫样品DNA中,ESAT-6和CFP-10基因检出率分别为43%和38.6%,而致病性分枝杆菌特异的引物Rv3878、IS6110和IS1081基因不能被检出;而在健康犬猫样品DNA中,所有基因的检出率均很低。犬猫可能携带有非结核分枝杆菌,并且患病的犬猫被非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几率较健康犬猫更大。
1.4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病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8],可引起以脑膜炎、脑炎、败血症为症状的李斯特菌病。该菌还可引起怀孕妇女的菌血症、死胎或流产。此外,感染Lm偶尔可引起皮肤的损伤和流行性感冒样症状,李斯特菌病的死亡率高达30%~70%。近年来已有不少国家报道了由于动物污染Lm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我国也有关于此菌对食品污染的报告。
目前该菌在美国已成为由食物污染引起死亡的四大病原菌之一。因此对于该病动物(宠物)暴发的监测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扬州大学江苏省人兽共患学重点实验室采集某生产基地健康羊群的鼻腔拭和肛拭样品[8],以及种羊场健康4月龄小公羊、怀孕母羊、哺乳母羊、哺乳期小羊鼻腔拭样本和环境样本,Lm的污染调查显示环境样品的阳性率最高,达到12.8%,其次为哺乳母羊鼻腔拭样品,阳性率为2.1%。此结果提示应该按操作规程对隔离区环境和其它羊圈环境进行严格管理,此外提高干草料的质量,减少羊群密度,加强羊只运动也是保证羊群健康的有效措施。
1.5大肠杆菌O157:H7病
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E.coli O157)是1982年被发现和识别的一种肠道新病原体,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的主要病原血清型,可引起腹泻、出血性肠炎(hemorrhagic enteritis,HC),极易继发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emolytic-uremicsyndrome,HUS)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TTP)两种严重的并发症。HUS和TTP的病情凶险,病死率达30%。人群普遍易感,男女均发病,病后无持久免疫力,儿童和老年人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据美国CDC估计,在美国大肠杆菌O157每年大约导致20 000人感染,约有250人死亡。我国1999年~2000年间,在江苏、安徽两省发生两起大规模的暴发流行,发病人数达到2万多人。EHECO157的贮存宿主主要是牛,其他的反刍动物以及家禽家畜,如骆驼、羊、马、鹿、猪、狗、家兔、鸟类等为潜在的宿主。EHEC O157能够长期寄居在健康携带者和健康的牛、羊等动物的肠道中,因此无症状的带菌者和动物都可能是传染源,被污染的食物、水以及日常用品都可能成为传播因子。污染的肉类、肉制品,未经过巴氏消毒的牛奶,采摘过程中污染的水果和蔬菜,被污染的饮用水、娱乐场所用水和农田灌溉水均可引起EHEC O157感染疫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江苏省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收集徐州市1999年~2000年和200l年~2006年全国O157:H7感染疾病监测徐州监测点宿主动物3 608例进行相关研究表明,带菌率为4.02%,不同的宿主动物带菌率也不尽相同,宿主动物带菌率依次为牛2.35%、羊6.44%、猪4.69、鸡3.70%。而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的475份动物数据也显示,牛、羊O157:H7检出率分别为6.48%、9.10%。
1.6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9]。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布鲁氏菌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据调查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60多个存在人兽共患布鲁氏菌病,分布于世界各大洲。亚洲的伊朗、老挝、蒙古等国家发病较严重。我国多见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牧区。
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能够通过犬、鹿等宠物传染给人类[9]。大多数犬呈隐形感染,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发炎,引起流产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人主要通过食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肉或处理因布鲁氏菌引起的流产和分娩的犬而感染,感染布鲁氏菌后,高烧的症状会反复,布鲁氏菌还造成睾丸等其他器官的严重损害及畸胎等。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布病疫情曾得到较好控制,但90年代中期以后,布病疫情逐年加重。进入21世纪,布病疫情加重趋势愈加明显。
1996~2005年10年间,全国人间布病发病率从0.09/10万上升到1.5/10万,增加了16.7倍。2006年,全国共报告发病19 013例,2007年1~11月,全国共报告布病病例20 196人,发病率为1.54/10万,与2006年同期相比,疫情上升3.80%。目前,在我国已分离到15个生物型,张士义等1999年报道,我国自1990年以来从人和动物体内分离到的220株菌中,羊种布鲁氏菌占97.1%,牛种布鲁氏菌占12.27%,猪种布鲁氏菌占0.45%,犬种布鲁氏菌占2.21%。
据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报道,我国从南到北犬群普遍存在布鲁氏菌病,南方犬布鲁氏菌阳性率可达20%左右,北方牧区阳性率可达90%以上。北京观赏动物医院从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对来自北京观赏动物医院收治的患犬、出入境检测犬和北京郊区犬养殖场的繁殖犬及少量流浪犬共计1 200只犬的血清样品进行了犬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北京地区犬布鲁氏菌病疫情呈回升趋势。
1.7炭疽病
“9.11”以来,美国已出现数千宗炭疽疑案,“生物恐怖”又成了世人关注的话题。
炭疽病(anthrax)是由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anthracis)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烈性传染病[10]。全球大约有82个国家发生过动物炭疽病,据估计,近几年全球每年有1万例动物炭疽,9 000人感染发病。近几年,我国辽宁、新疆等的个别地区也零星发生过动物炭疽疫情,并且也有人感染发病的情况。
草食动物对炭疽最易感,其中以羊、牛、马、骡、驴最为敏感,其他如鹿、骆驼、大象等也很敏感,其次是杂食动物和人类,肉食动物对炭疽病有相当大的抵抗力,禽类一般不发生感染,只有马达加斯加和南非的驼鸟常患本病,也有从鱼、蛙体内分离出炭疽杆菌的报告。宠物犬吞食炭疽病尸后,也可发生炭疽,多表现咽炎及胃肠炎,头部和颈部常发生水肿,可致死。
据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报道[11],2008年8月18日,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接壤的蒙古国600多只黄羊确诊感染血液性炭疽死亡。自2008年以来,蒙古国7个省先后发生牲畜和人感染炭疽病例,已有11只家畜感染死亡,5人感染炭疽。8月l8日,哈萨克斯坦向OIE紧急通报,东部省一村庄发现l头牛感染炭疽死亡。8月25日,阿塞拜疆向OIE紧急通报,Qax省发现2头牛感染炭疽死亡。
中国自然疫源地分布广泛,炭疽病例时有发生,近5年来,全国每年发病数波动在400~1 000人,主要集中在贵州、新疆、甘肃、四川、广西、云南等西部地区。
1.8鼠疫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啮齿动物中自然疫源性疾病[12],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疫鼠、疫蚤传染人,造成人间的鼠疫。本病起病急剧,病情严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我国人间鼠疫在解放后已基本得到控制,但自然疫源地依然存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鼠疫开始活跃。
我国的鼠疫疫情也呈现上升趋势,新疫源地不断出现,部分静息疫源地重新活跃,动物流行范围逐渐扩大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宠物数量的激增,增加了远距离传播的机会,为加强鼠疫防治,卫生部发布《全国鼠疫防治“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
2002年,有13个国家向WHO报告的鼠疫病例数1925例,其中177例死亡。2003年,9个国家报告了2 118例病例,182例死亡。1981年以来,我国人间鼠疫病例大幅度增加,在云南、贵州、广西、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四川、内蒙古等9个省区1981~2002年发生人间鼠疫病例860例。其中1990年75例,2000年254例,分别是80年代和90年代最高发病年份。
2重要宠物人兽共患细菌病流行原因分析2.1重要宠物人兽共患细菌病流行呈现新特点2.1.1宠物疫病种类增多,病原变异快:近30年间,全球陆续发现了30余种危害严重的新出现传染病和一批再度出现的老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中绝大部分是人兽共患病。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兽共患病和寄生性动物病有250多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89种。在200余种动物传染病中,其中有半数以上可以传染给人类,而通过宠物传播的传染病占有半数以上。人们已经认识到过去5~10年才出现一种新传染病,而现在1~2年就出现一种新传染病的现实[1]。
人和宠物的过度亲密接触、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如废气、废水、废渣、放射性物质等的过度排放,都会引起生物体变异,产生新的致病微生物,导致宠物人兽共患细菌病的发生与流行。
2.1.2人与宠物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了宠物人兽共患疫病的流行:最新的统计研究表明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疫病多达816种。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与动物在日常生活中关系越来越密切,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饲养宠物的种类越来越多;而相关的宠物饲养规范、疾病预防等措施的缺失和不到位已经导致宠物病的发病率日渐增高,同时也加快了动物病原向人类的传播速度。由于这种人类与宠物的不协调发展,人传染病来自动物的比例由过去的68%上升到现在的73%。而据北京市卫生局公布,北京市45家宠物门诊今年上半年累计就诊人数为69 332例,致死人数高居传染病首位。
另外,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交通工具现代化进程加快,致使国家之间和地域之间人员往来更加广泛,而犬、猫等宠物在随主人出入境进行旅行、探亲时,增加了人兽共患病交叉感染传染的机会。而目前的检疫规范中还没有条文涉及到运行途中“宠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方案。
2.1.3宠物细菌耐药性助推了人兽共患细菌病的流行:宠物携带的病原菌呈现耐药性升高的趋势[13],且耐药谱也越来越广,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在英国,1980年~1996年分离于感染病犬的2 296株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中,青霉素耐药株的比例从69%增加到98%,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和链霉素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由于研究数据的缺乏,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尚存空白,宠物耐药菌株传播风险还难以准确评估。宠物作为耐药菌的贮存宿主的问题需要得到更多关注,应尽快将宠物药物规范使用和药物残留监控体系纳入日常监测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