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医学论文发表综合性重症监护
发布时间:2016-03-12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医院相继建立综合性重症监护 病房(GICU),为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院 内感染是GICU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影响患者住院预后的 重要因素,并使医疗费用增加。因而,采取可预见性的护理干 预控制和预防GICU院内感染,就显得十分重要.
[摘要] 目的 通过对GICU住院患者进行监测,掌握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各种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防控对 策。方法 对2006年5月—2009年4月的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及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113例,感染率 2. 437%。平均年龄59. 74岁,其中年龄≥55岁者感染率53. 1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多,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分 别为85. 14%及30. 97%。培养出的菌株以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为多,分别占37. 92%及14. 94%。结论 医 院感染中主要部位是下呼吸道,主要病原体是铜绿假单胞菌,年龄、侵袭性操作是主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 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5月新成立GICU,对象为2006年5 月—2009年4月入住48h内尚未存在感染的患者,共入选 4 636例患者,男2 701例,女1 935例.
1·2 方法 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由医院感染科专 职人员按照上海市质控要求填写的统一规格的调查表。在 2006年5月—2008年4月,医务人员严格的执行无菌技术和 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及规范洗手操作过程,采用消毒凝胶进行 手的六步摩擦拭消毒。护理上执行为患者定时翻身拍背;对 GICU病房环境的管理:取消陪伴,每天允许家属在穿隔离衣 及鞋套的情况下探视0. 5 h;定期进行病房空气细菌培养,工 作台和门把手使用500 mg/L有效氯进行擦拭消毒,每日2 次。而到2008年5月—2009年3月除以上措施外,医务人员 对听诊器、止血带由使用责任人用75%乙醇擦拭消毒,对辅 助检查器械如心电图的电极夹、B超机的探头、监护仪的周围 氧饱和度检测器及超声雾化吸入管道及储药杯进行75%乙 醇擦拭消毒,均为一人一消毒。并分3组进行数据分析(新成 立GICU组、对照组、干预组).
1·3 诊断标准 采用卫生部2001年1月颁布的《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在调查期间内处于院内感染状态的患者,均计 入医院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2检验.
2 结 果 2·1 感染发生率 3 a共发生医院感染113例,感染发生率 2. 437%。新成立GICU组(甲组)41例,对照组(乙组)36例, 干预组(丙组)36例。3组感染率见表1。甲、乙组及乙、丙组 感染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12=1. 247 5,P1(0. 05;χ22= 1. 743 3,P2(0. 05).
2·2 性别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4636例患者中,男2701例,
医院感染61例,医院感染率为2. 258%;女1935例,医院感染 52例,医院感染率为2. 687%。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 2=0. 669 5,P>0. 05).
2·3 年龄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113例感染者的平均年龄为 59. 74岁,其中年龄≥55岁者60例占53. 10%.
2·4 感染与医务操作的关系 在113例医院感染中,下呼吸 道感染为74例,感染发生率为1. 596%,占总感染数的 65·49%,其中与气管插管或切开有关的下呼吸道感染即呼吸 机相关性肺炎63例,占下呼吸道感染的85. 14%;与气管插 管或切开无关的下呼吸道感染11例,占14. 86%。泌尿道感 染35例,占30. 97%,均为导尿后发生。具体见表2及表3.
2·5 微生物的构成 113例院内感染中,被培养出微生物者 87例,其中绿脓杆菌33例,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13例,再次 为大肠埃希菌9例。见表4.
3 讨论 4 636例患者中感染113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437%,低 于我国平均9. 7%的医院感染[1]及国内同类报道的4. 7% ~ 5·5%[2-3]。考虑原因:其一与新成立的重症监护室有关,多 数仪器及设备为全新,其次与自GICU成立以来医务人员严 格的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及规范洗手操作过 程,采用消毒凝胶进行手的六步摩擦式消毒等有关.
本研究中相对危险度较高的危险因素为气管插管、泌尿 道插管、年龄、有创呼吸机使用,同文献[4]报道。医院感染 部位仍以下呼吸道感染占首位,与文献[5]相符,呼吸机相关 性肺炎占下呼吸道感染的85. 14%,高于文献[6]报道。其主 要原因与患者原有肺部基础疾病、意识不清、不能有效清理呼 吸道,存在于咽喉部的细菌很容易沿气管插管侵入气管内、介 入性操作及空气中微生物含量有关。感染部位其次多为泌尿 道感染,主要与患者住院后由于疾病等原因卧床,导致尿液排 出方式改变有关。患者因疾病影响可能导致排尿量不足、尿 液引流不畅及需人工方式协助排尿等,破坏了原有间断排尿 方式对尿道及其外口的冲洗作用,导致会阴部细菌逆行感染.
尿路感染的主要诱因是导尿管的应用,长期留置尿管,留置时 间越长,感染率越高。此外导尿操作不规范,无菌操作不严 格,也可致使尿道外口细菌植入膀胱而引起.
113例医院感染中分离的87株病原体中,铜假单胞菌、 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占较大比例,同文献 [7]报道。铜绿假单胞菌占首位,考虑与其在自然界分布较 为广泛,水、空气、土壤、医院环境中都存在此菌,此外亦存在 于人的皮肤和肠道,成为人体的正常菌群有关。由于此菌在 环境中广泛存在,因此很容易污染医疗器械而造成感染机会, 加之GICU患者侵袭性操作多,更易引起感染.
然而本文3组比较发现,不论下呼吸道感染与气管插管 还是尿路感染与导尿,甲乙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在新建立 的病房中使用新仪器不易有病原体定植或交叉感染;而乙、丙 组中,虽对听诊器、止血带等设备由使用责任人用75%乙醇 擦拭消毒,对辅助检查器械如心电图的电极夹、B超机的探 头、监护仪的周围氧饱和度检测器及超声雾化吸入管道及储 药杯进行75%乙醇擦拭消毒,均为一人一消毒,但无显著性 差异,提示所干预的措施并非引起感染的高危因素。考虑系 与干预的设备多为非侵袭性设备有关.
[参考文献]
[1] 郑胜新.医院感染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1-6
[2] 尹维佳,刘承飞,舒明蓉,等.某综合医院院内感染的现况调查 [J].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5): 695-700
[3] 刘力克,刘亮,汪勇,等.恶性肿瘤病例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分 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3, 25(24): 2249-2250
[4] 高志凌,俞兴群,李远思,等. ICU院内感染医源性危险因素分 析[J].安徽医学, 2008, 29(5): 563-564
[5] 文细毛,任南,徐秀华,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病原 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 12(4): 241-244
[6] 蔡金芳,王静恩,王志华,等.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7, 13(2): 82-84
阅读范文:医学期刊征文微创PFNA在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PFNA(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1月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在微创操作下使用PFNA进行内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PFNA治疗手术时间40—90min,平均55±16.4min;术中出血约50—150ml,平均70 ±30.9ml。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8±1.3个月,无髋内翻及内固定物疲劳断裂的发生,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3.75%。结论 微创PFNA治疗转子间骨折方法简单,固定稳定,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且骨折愈合时间短,临床疗效满意,是值得广泛推广的一种手术方法。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术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