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论文预防花生感染黄曲霉毒素
发布时间:2016-03-01
本篇农业技术论文分析如何预防花生感染黄曲霉毒素。《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是全国唯一的一份油料作物专业学术期刊。公开发行。本刊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专业期刊和湖北省优秀期刊等,载文被国内外十六家数据库收录,如,《CABAbstract》、《AGRISInternational》、《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等。2009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公布的影响因子为0.888(核心版)1.01(扩刊版)。
介绍黄曲霉菌的生长及产毒的环境条件、黄曲霉毒素(AFT)的物化特性及其危害性,从花生种植的选种、选地、田间生长、成熟收获、储存、加工等环节分析了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原因,提出预防花生感染黄曲霉毒素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于有效控制花生免受黄曲霉毒素的侵染,提高食用花生的卫生安全质量,确保花生、花生油食用和花生粕饲用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
关键词:预防 花生 感染 黄曲霉毒素 措施
1 黄曲霉菌滋生及产毒条件
1.1 黄曲霉菌的生长条件
环境温度25℃~30℃,相对湿度80%~100%,空气中含O2量1%以上,玉米水分高于17%、大米水分高于16%、花生果水分高于12%、花生仁水分高于11%。
1.2 黄曲霉菌的产毒条件
温度28℃~32℃、相对湿度80%~90%、空气中含O2量1%以上,容易在含水量达到半安全水分的花生、玉米、大米等油料、粮食中产毒。
从黄曲霉菌的生长条件和产毒条件可以看出,粮食油料只要滋生了黄曲霉菌,就容易感染黄曲霉毒素。
2 黄曲霉毒素的物化性质及其毒害性
2.1 黄曲霉毒素的物理性质
黄曲霉毒素难溶于水,易溶于油、甲纯、丙酮和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难溶于石油醚、乙烷和乙醚,黄曲霉毒素B1、B2在紫外线照射下发蓝色荧光、黄曲霉毒素G1、G2发绿色荧光。
2.2 黄曲霉毒素的化学性质
黄曲霉毒素的性质非常稳定,加热至280℃以上才开始分解,一般加热不易破坏其结构;在中性溶液中较稳定,但在强酸性溶液中稍有分解,在PH值:9~10的强碱性溶液中分解迅速。
2.3 黄曲霉毒素的毒害性
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土壤、灰尘、农作物及其果实上,它是黄曲霉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剧毒代谢物。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G1、 G2、M1、M2,其中B1毒性最强、其次是M1、G1、M2、B2和G2,黄曲霉毒素B1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致癌物质,其毒性比氰化钾大10倍、比三氧化二砷(砒霜)大68倍。
为确保食用安全,各国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欧盟规定直接用于食用和食品原料的花生中AFTB1最高限量为4ug/kg,日本为10ug/kg,中国为5ug/kg。
3 导致花生感染黄曲霉毒素的因素
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不仅发生在花生作物田间生长过程,而且产生在加工、仓储等环节。
3.1 与种植的花生品种有关
不同的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一般地籽粒组织结构紧密(口紧)、粒型较小的花生品种的黄曲霉菌的抗性较强,而籽粒组织结构较为疏松(口松)、粒型较大的花生品种的抗性低〔1〕,即花生受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程度与栽培品种的抗性有关。
3.2 与花生种植地的土壤类型有关
花生感染黄曲霉菌与土壤的类型有关:含钙量高的土壤比含钙量低的土壤感染少,因为土壤缺钙,会使花生果壳组织变松,土壤含水量高时容易产生烂果,从而为黄曲霉菌的侵染创造了有利条件。
3.3 收获前1个月~2个月土壤温度和花生水分有关
花生果收获前1个月~2个月内,如遇高温干旱,容易感染黄曲霉毒素,因为土壤干旱使花生果荚果含水量降低,造成荚果代谢活动变弱,使花生抗侵染能力降低,有利于黄曲霉毒素菌的生成。黄曲霉菌侵染的起始温度为25℃~30℃,适宜温度为28℃~30℃。干旱程度与黄曲霉菌感染率和产毒率成正相关〔2〕。
3.4 与花生果收获时机有关
花生果成熟后要及时收获,这样能够有效减少花生感染黄曲霉菌和黄曲霉毒素,延迟收获的花生果如果遇到下雨天,成熟的荚果遇到水容易感染黄曲霉菌〔3〕(花生果皮变黄色)。
3.5 与花生受到损伤程度有关
在花生收获和加工过程中,如果受到外来因素影响造成的花生荚果损伤,花生果脱粒后,花生仁破碎、种皮脱落等损伤都会为黄曲霉菌侵染、生长创造了条件〔4〕。
4 预防花生感染黄曲霉毒素的措施
为了有效预防花生感染黄曲霉菌及黄曲霉毒素,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4.1 种植抗性较强的花生品种
由于土壤中存在黄曲霉菌,种植的花生容易受到黄曲霉毒素的侵染,因此农业部门要积极培育产量较高、耐汗、抗黄曲霉菌及其他真菌滋生的品种,并大力通过播种。对不同品种的花生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监测结果表明:白砂1016、富友白沙、锦花五号、花育20号等品种对黄曲霉菌的抗性较强且产量较高。
4.2 选择适宜的土壤种植花生
由于土壤含钙量低会使花生果壳组织变松,土壤含水量高时容易产生烂果,从而为黄曲霉菌的侵染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种植花生要优先选择含钙较高疏松的沙石土壤,这样可大大降低花生在田间生长过程中感染黄曲霉毒素的风险。
4.3 选择适宜的收获时间
花生果实成熟后要及时进行起地收获,因为花生果成熟后如果延时收获,这时花生自身的新陈代谢活动基本停止,不能自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参与新陈代谢活动,而是被动受土壤中水分侵湿,增加花生感染黄曲霉毒素的风险。
4.4 花生收获后要及时干燥降水
花生带秧收获后,要堆码成通风垛,以利迅速干燥降水,将花生果的水分降至安全水分。
4.5 减少花生果(仁)的机械损伤
花生成熟后起地时,如果采用机械收获,要避免机械造成的损伤;花生果干燥降水后,要及时进行脱粒,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尽量减少花生仁破碎、脱皮、刮伤子叶等损伤,从而降低花生因损伤而感染黄曲霉毒素的风险。
4.6 改善花生的储存条件
由于花生感染黄曲霉菌毒素,与储藏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中含氧量及是否滋生储粮害虫有直接关系。因此,花生要储存在低温(以0℃~15℃为宜)、低湿 (相对湿度保持在40%~55%)的平房仓中,有条件的要采用气调(充二氧化碳、氮气)密闭储藏〔5〕,同时要做好储粮害虫的防治工作。